人生為什麼這麼苦?

1232410639


因為「苦」是人生的本質。


很多時候人們談論一些對立的概念,比如光明與黑暗,善與惡,苦與樂之時,會以為這些對立概念雙方是平行共存的,具有同等的實在性。實則不然。這些對立的雙方,往往只有其中一個具有實在性,與其對立的另一方,只不過是某些條件下對具有實在性一方的缺失的表述而已。


比如光明與黑暗。確實是有「光」的,而所謂「黑暗」是一種實有的東西嗎?不是的。所謂「黑暗」不過是對「光明」缺失狀態的表述而已。並沒有實際存有的「黑暗」。


「苦」與「樂」也是同樣的道理。「苦」是人生的本質,而「樂」不過是某些狀態下「苦」的中止而已。


人之所以有「苦」,乃因生命永有需求,或者說慾望。這種需求即構成一種追求之壓力,在需求滿足之前,即為「苦」。也即是說,人生之「苦」由人之需求而來,而「需求」是人生之不可免者,故「苦」亦為人生之不可避免者。


所謂「樂」是什麼呢?只是「苦」的中止。比如,沙漠中快渴死的人,他對水的渴望是他之苦。他喝到一壺水,需求得到了滿足,當此之時,他會產生一種快樂感。但是這種快樂感不是由喝水帶來的,而是由需求的滿足所帶來的。不然的話,平常喝水怎麼就不快樂呢?


任何具體的行為本身都無法產生快樂,只有這件行為滿足了你的需求時,你才會產生快樂。也就是說,快樂產生於需求之滿足。而需求沒有滿足之前即表現為「苦」。換言之,所謂快樂,不過是先在之苦的中止而已。「樂」依於「苦」而成立,而顯現。


任何憑空的行為和事物,都無法使人快樂,只有需求之滿足,才使人快樂。而快樂永遠是短暫的,因為人的需求是無窮的。


人並非能「心想事成」者,故其並非總能滿足其需求,所以時常陷於「苦」中。可即使需求得到了滿足,也並非就此皆大歡喜了。人的意欲,在一種需求得到滿足後,立刻會轉向另一個尚未滿足之需求。換言之,無論你已經滿足了多少需求,你的意欲,永遠會落在未滿足的需求上,這就使人永遠陷於某種「苦」中。


所以,「苦」是人生之本質,是人生之常態。「樂」不過是「苦」的中止,但「樂」是短暫的和暫時的,因為人之意欲永遠會落在未滿足之處,這使人無論得到多少,依然永陷於「苦」中。


孫虛白


人生不苦,只是貪念太重讓你覺的人生苦而已。

無慾則安,當你把慾望放低的時候,你的痛苦就會減少。

人生一切的痛苦都來自他的慾望,如果一個噴沒有慾望,那麼他就會過的很快樂。

比方說,傻子,白痴,他們可從來沒覺的人生苦。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兩手空空的,你本身什麼都沒有,但你剛開始會走路就想著自己會跑的跟劉翔一樣快,這不是難為自己嗎?

難為自己的人當然覺的苦,因為你剛學會走路就恨不得自己能飛起來,怎麼能不路呢。

很多人在剛融入社會的時候,就希望自己有房有車,有花不完的錢,整天把心思放在這些自己還沒有能力得到的東西身上當然覺的自己苦。

做任何事情都有個過程,你的眼光永遠只盯著結果,而不是思考自己該如何走完這個過程,當然苦了。整天都幻想著一夜暴富,而不想經歷過程的人,不覺得人生苦才怪呢。


一號風手


不由得想起了汪峰的《存在》這首歌,裡面唱到“多少人走著卻困在原地,多少人活著卻如同死去,多少人愛著卻好似分離,多少人笑著卻滿含淚滴。“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如此吧!
為什麼人生這麼痛苦?這著實是一個有趣而又嚴肅的問題!
痛苦的來源確實令人費解,宗教學者講到痛苦源於人們的犯罪所遭受自然律的咒詛。
而哲學家們如叔本華等人則覺得意志是痛苦的根源,這在《叔本華哲言錄》這本書裡面有做深入的解讀。

在叔本華看來,人們的意志現象越完全,所感知的痛苦也就越顯著。

相比之下,植物是沒有感覺的,也就沒有痛苦,低等動物的痛苦相對較少,作為高等動物的人痛苦則相對更多,而在,人這一整個群體看來知識分子的痛苦則更多。
所以,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知識分子始終抱有“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君,廟堂之高,則憂其民“乃至“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境界!

當然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痛苦的根源恐怕是慾望吧!

一方面是因為慾望無法滿足,另一方面則是慾望得到了滿足!有一些思想家曾經反覆的囑託後人,說慾望是生源,所謂的“欲壑填溝”。
其實當我們的慾望沒有得到真正滿足的時候,我們心裡面更多的會呈現出一種痛苦的,狀態而一旦,當我們的慾望得到實現的時候,卻總會有更大的慾望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如此而來,陷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當然現實中困擾人們更多的可能是對於金錢的慾望乃痛苦之最大根源。
附一則小故事或許能引人深思:
  1. 一對富翁夫婦整天過得鬱悶悶不樂,相比之下,他的隔壁雖然住的是一對,一瓶如洗的鞋匠夫婦,但是他們兩口子卻是笑口常開笑語不斷。這讓富翁夫婦,甚是嫉妒……
  2. 終於有一天,富翁的妻子向她的丈夫吐槽到,你看人家鞋匠一家人雖然日子過得貧窮,但是他們的日子真的是過得非常快樂呀!這位富翁沉默片刻後回答道”我有一個辦法讓他們馬上變得不快樂!“
  3. 就在當天晚上,富翁拿了一整袋子錢,丟在了鞋匠夫婦的家門口!
  4. 從此之後,富翁夫婦再也沒聽到鞋匠夫婦家裡面歡快的笑聲了………
其實現實中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例如,某風景秀麗的小山村,要建立一個國際性的旅遊度假村,家中的田地房產要被高價徵收,所有的村民一夜暴富。可是不久之後,所以頻頻出現“子爭父產,兄奪弟產“的亂象,父子之間,兄弟之間老死不相往來之尷尬局面……
無怪乎經上記著說“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馬太福音六:21)
經濟學家的”幸福方程式“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個著名經濟學家薩米爾森,給大家分享的一個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慾望。
在經濟學家看來,如果人的慾望可以恆定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那麼效應越大你就會覺得越幸福!這裡面效用是人們從消費產品或者服務中所得到的一種滿足程度,這是一種心裡面的感覺。
當然對於,一些慾望控制能力,不好的群體而言,這個時候增加效用比控制慾望更加容易在這種情況下,你就得通過自身的努力,來實現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當然這又會出現我們前面所講的“欲壑填溝”的尷尬情境。
總體上來說,從薩米爾森的幸福方程式看來,控制慾望乃是我們獲取幸福,減輕痛苦的捷徑!
簡言之,大概就是知足常樂的意思罷…

交大升學小博士


為什麼人活著很痛苦?首先了解一個問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世界上兩位近代最知名的哲學家叔本華和尼采都做了深入的研究。

叔本華說:人生的常態是痛苦,幸福只是痛苦的暫時中斷。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人生就是個悲劇。他做了一個很好的比喻,說:人生就是一個擺來擺去的秤砣,當你的慾望達不到到滿足的時候——痛苦;當你的願望得到到滿足的時候——絕望。


和叔本華一樣,尼采也認為,人生是沒有意義的。尼采說:極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後解放者,惟有此種痛苦,才強迫我們大徹大悟。

另一位哲學大師羅素在《論幸福》中曾說到過:走在大街上,路上的每一個人都充滿了焦慮、不安,或是痛苦。

幾位公認的偉大的哲學家已經確定了一個基本結論:人生沒有意義,但是尋找人生意義的過程是有意義的。

如果沒有找到人生意義,不知道活著是為了什麼,這樣的人生空虛寂寥,肯定是痛苦的!但是一旦找到了人生的意義——就是尋找的過程,那麼人生也失去可意義,因為以後的人生就不需要再去尋找了,那人生的意義又何在呢?!所以無論我們是否找到人生的意義,都是痛苦的!

其實,我們普通人不是因為痛苦所以思考,而是因為思考,所以痛苦!


讀過的書和走過的路


人生為什麼那麼苦?

我認為主要在於一個貪字。人的這個貪昧是無窮的,看到別人美好的東西都想據為己有,當看到別人創業成功擁有財富的時候,自己還在埋怨為什麼我還在一直打工,別人卻能創業成功,當看到別人最近黃豪華別墅的時候,還一直在抱怨我為什麼還在打工,每個月的工資還不夠還房貸的,剛看到別人工作日出去旅遊的時候,我為什麼還在勤奮的工作當中等等這些貪眉的心一直在左右著我們。所以我們就感覺自己苦自己累。

當你換一種方式去思考我這一個月能幫助多少個人,我這一年能幫助多少個人以幫助別人來達成自己,也就是做助人達己的事業,這樣的話就能體現出人生的最大價值也不會覺得生活有多麼的苦辣。我個人2019年的目標是幫助100位以上的夥伴達到週薪五位數的目標。



宇樂先生


佛說:人生有八苦。

第一,生苦。人出生時頭從下,生出來的,你說苦不苦,雖然我們不記得了,但是我們知道母親生我們苦。

第二,老苦。老了的苦,不用解釋,否則化妝品,玻尿酸都沒市場。

第三,病苦。生病,除了可以請假之外,沒啥值得快樂滴。

第四,死苦,螻蟻尚且貪生,都怕死,都別裝。想自殺的要除外。

第五,求不得苦。你追一個心儀的女生,掏心掏肺,女神結婚了,新郎不是我。苦不?

第六,怨憎會苦。你討厭的人,偏偏在你面前晃來晃去,招搖過市,氣死你。

第七,愛別離苦。新婚燕爾,你的愛人要派到國外工作一年,你們在機場的難捨難分,有點甜,但卻是更多的苦,是不是?

第八,五陰熾盛苦。比如你特別敏感,別人沒說你,但是你總覺得說的是你。回到家裡,輾轉反側,苦啊

老祖宗造字的【苦】字,就是一張人臉。你也不用怨天尤人,人人都如此。不同的是——每個人對待苦痛的態度不一樣——有人豁達,有人熱惱。

如何離苦得樂?

看得破

放得下

看不破,你就看淡一點

放不下,你就放鬆一點



金藍盟謝繼東




柳暗花明又一村158392


你好,你的問題本人也曾困擾多時,如果跟你擺事實講道理,可能會適得其反,我們不如來看一篇童話,在童話中尋找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注:這篇文章是本人手筆)

<>

外面的雨依舊淅淅瀝瀝地下著。此時的小卡特正趴在窗臺上,看著不遠處一小窪水,小小的雨滴正不斷擊打著水面發出“叮叮咚咚”的音調;他其實在煩惱著,一連幾天的抑鬱,始終快樂不起來。

到了晚上睡覺時,他做了個夢。在夢中,他撐著一把傘,在一大片望不到頭的草原上,被一個好聽的聲音引導著,“孩子,這裡來~~~~”。他迷迷糊糊地就走到了一汪潭前,突然,一朵朵透明的花兒瞬間綻放在水面上,那都是從未見過的神秘花兒,小卡特被迷人的花兒吸引住了視線。“你好,我的孩子”。小卡特被嚇了一跳,回過頭,只見一個亭亭玉立的仙子在微笑著注視他,“過來,到我這來,我的孩子”。一股親切感湧上心頭,小卡特一撒手扔掉了傘,跑過去一把抱住了仙子的裙襬,眼淚隨著他“哇”的一聲奔湧而出。仙子俯下身,摸著小卡特的頭,依舊微笑著:“孩子,不哭,我知道你不快樂。”小卡特止住了淚水,昂起了臉:“你能給我快樂嗎?”仙子點點頭:“我能幫你找到它~~~~~~跟我來,孩子。” 仙子讓他閉上眼,把他帶到滿是乾枯稻子的稻田邊,“可以打開眼睛了。”小卡特睜開眼睛,看見枯黃的稻子聳拉著腦袋,一位老農軟在田埂上抱頭痛哭,咒怨著乾旱的氣候。這時仙子一揮手,頓時天空佈滿了烏雲,緊接著便下起了傾盆大雨,他神奇地看到那老農穆地跳了起來,高喊著,歡呼著,好像得到了什麼救人寶貝似的,旋即狂奔在枯黃的稻子中;那稻子竟也像得到了歡樂似地抬起了腦袋,不一會兒就綠了,綠得醉心。這時的小卡特心中一股莫名的感覺湧動著。仙子帶著他走進了一處村落,他聽到有一戶人家在哭泣。他走進窗子,看到一個和他一般大的小男孩病懨懨地躺在床上額頭上壓著一袋冰塊,他的父母在床邊相擁著哭泣,互相鼓勵著。這時,一個醫生來敲門,小男孩的父母立刻彈簧般從床邊跳開去打開了門。那醫生給小男孩打針,吃藥了後,紅紅的臉蛋慢慢恢復過來。小卡特又驚奇地看見那對父母竟興奮地挑起了舞蹈,一股不知名的感覺又再次湧上心頭。 回到大草原,仙子問小卡特:“你知道該如何找到快樂了吧。”小卡特高興地猛點了一下頭。

一束光線推開了小卡特的眼,小卡特穆地從床上跳起衝出了房門,他沒有看到大草原,只看到早早出來買菜的阿婆,三兩輛馬車慢悠悠地駛過——一切都跟以前一樣。“原來那只是一個夢”,小男孩無精打采地走著。這時,他聽到了,那熟悉的“叮伶”聲調,他猛地迴轉視線,終於,他看到不遠處的那一小片水窪。他奔過去,蹲了下來,緊緊地盯著水面,期待著那象徵著仙子出現的美麗花兒在水面上綻開。一秒,兩秒,十秒······終於,房簷的一滴昨夜的雨水掙脫了簷角,在小卡特的視線中與水面撞擊,“叮伶”一聲,濺起了一朵水花,一朵小卡特從未見過的迷人的花,他確信看到了期待中的花;在水花濺起的一瞬,他彷彿看到一幢幢新建築在村子裡出現,村民歡快地唱歌跳舞的畫面。“噢!那不是夢!那不是夢!”小卡特興奮地狂奔起來······ 十幾年後,村裡來了一位富商,他捐出一大筆錢幫助村裡修了一條水泥路,還造了一間水廠和一幢醫院,又自費開了間掃盲學校。看到村民們喜悅的臉,他滿足地笑了,原來他就是當年的小卡特。當村民們問起他時,他說:“你們會過上幸福的生活的,你們會很快樂的,就像我一樣。”他一生謹記著一個信念:有希望的地方,就有快樂。——那是雨花仙子教給他的。


榮大大咧咧


人生,太苦!太苦!

一天一天,一年一年,

忙忙碌碌,著實辛苦,

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

吃的比豬少,乾的比驢多,

命運苦、辛勞苦、心力苦……

心裡有事,卻說不出口,

明明脆弱,卻無處躲藏,

心裡有屈,卻欲哭無淚。

生活,總是自己忙著;

苦累,總是自己扛著;

風雨,總是自己擋著;

苦味,總是自己嘗著。

有痛不說,怕影響別人的心情,

有喜不笑,怕遭到別人的白眼和評判,

別總是為別人著想,卻要獨自去療傷。

學會豁達,把心裡的傷忘掉;

學會多情,把該流的淚水流出;

再能幹,也需要肩膀,

累的時候可以依靠,可以歇息,

願堅強的你我不再辛苦!


曉評人生


你是真正的苦命人嗎?

什麼是苦命人?苦命人是愚蠢的人,他的生活很苦,卻總不改變。他會任由自己的愚蠢不斷地把自己的生活搞得更苦。

苦命人會吃一口黃連叫一聲苦,然後繼續種黃連、收黃連,再繼續吃一口黃連叫一聲苦。自種苦因,自食苦果;苦因不斷,苦果不絕。這就是真正的苦命人。

面對自己的問題,苦命人往往會:

一、根本認識不到是“自己”的問題。

二、別人指出自己的問題後,不認賬,去找理由解釋,認為所有的問題都“不怨我”;

三、不得不認賬時,會說“改變需要時間和能力,我慢慢改”,但事實上根本不改;等同樣的問題再次被別人指出後,會腆著臉解釋說:“我一時改不了,請大家多幫助我、多提醒我吧……”他的改只是嘴上,而不會落實到行動上。所以,他一定會接著受苦。

苦命人的苦就苦在死不改悔上。在智者看來,苦命人似乎捨不得丟掉自己的黃連,不願意脫離苦海。所以,佛教講自性自度,意思是,只要他自己不想改變,沒人幫得了他!

苦命人怎樣才能脫離苦海? 首先要勇於坦露自己的問題,承認一切問題都源於自己的愚蠢,跟其他人沒有任何關係,自己真的去認這個賬。從此痛下決心一定改,從當下做起,只考慮怎麼改,做什麼能改,再不說“改不了”,再不指望誰來提醒自己!如此,苦命人就在走向智慧,就在斬斷苦因、種下善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