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巨大,父母可別不當回事

“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孩子說給父母的話是多麼的動聽,但話雖然動聽,卻絲毫不影響父母隨時想要揍孩子的心情。

在沒有孩子之前,生活得隨心所欲,日子過得非常舒心,但是有了孩子之後,因為孩子的各種調皮搗蛋,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想要把孩子暴揍一頓。

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巨大,父母可別不當回事

劉敏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執行經理,如今風光無限事業有成的他,在10年前可是當地是出了名的野孩子,脾氣又比較犟。他經常因為覺得自己沒有做錯,被父母冤枉不服氣而和父母頂嘴,為此沒少被父母教育,也因此被當地很多父母當成反面教材,劉敏如今回憶起來也是直喊冤。

跟他一起長大的謝婷婷,從小就非常乖巧聽話,是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被父母罵了之後,也從不頂嘴。現如今她也已經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看似很好的工作。只因為爸媽說當老師好,每年假期也多工資福利都很好,年前家裡介紹了一個結婚對象,是父母喜歡的類型,幾乎她這一生都是活在父母安排下。

很多人都有過這種類似的經歷,童年時代沒少惹父母生氣,被父母吼打罵也是常有的事。不過每個孩子的反應都會不同,有的會講出一大堆的理由,給父母頂嘴回去。也有的會比較文靜,對父母的教育選擇性地閉嘴,不過孩子當時是頂嘴還是閉嘴的態度,也決定了10年之後的性格差異。

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巨大,父母可別不當回事

不愛頂嘴的孩子:

被罵之後不愛頂嘴的孩子,往往會呈現出兩極分化。一種是這一類孩子可能會遇事比較沉穩,不願意直接表露自己的想法,跟父母的關係也會相處得比較的融洽,將會逐漸形成黏液氣質類型,具有領導能力。

第二種則是這一類孩子可能會把自己的心事埋在心底,不願與父母溝通,往往內心會比較的敏感,性格相對懦弱。他們表面上雖然與父母相處融洽,很聽父母的話乖巧懂事,但實際上卻非常反感父母,是屬於典型的抑鬱質氣質類型。

針對性教育:

1.注意引導孩子正確宣洩自我情緒

孩子在被父母大吼了之後還不作出反應,可能是他們更加喜歡隱藏自我情緒,在孩子的個性還沒有完全被決定的時候,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正確宣洩自己的情緒,不要太過壓抑。

2.

不要一味牽制孩子

孩子性格一般比較浮躁,父母想要孩子性格比較沉穩,就不要一味的牽制孩子,要給孩子辨別的機會,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將問題拋給孩子讓他自己思考做決定,而不是父母幫他做決定。

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巨大,父母可別不當回事

愛頂嘴的孩子:

孩子由於內心不服氣,認為父母所教育的事情不正確,所以會出現頂嘴。孩子不同的氣質類型會有兩種不一樣的表現形式。第一種是屬於多血質氣質類型,這一類孩子非常善於表達,總能為自己做的事情給出合理的解釋,有著強烈的主觀意識。

第二種則是屬於膽汁質氣質類型,這類孩子性格比較果斷,以自我為中心,一旦聽到了對自己不利的言語,就會選擇頂嘴,但這類型孩子會因為性格太過暴躁出現多種問題。

針對性教育:

1.不要縱容孩子無節制地宣洩

孩子因為覺得自己受了委屈,或者覺得父母的觀點不正確才會頂嘴,面對這種情況是可以允許孩子適當宣洩的。但也不要縱容孩子無制的宣洩,第一次可能覺得聰明,可孩子的世界不會明白對與錯。所以父母要正確指引教導孩子,避免無節制的情緒宣洩,而造成孩子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巨大,父母可別不當回事

​2.要引導孩子“不要將情緒通通寫在臉上”

喜歡把情緒寫在臉上的人,往往情感變化會比較大。高興的時候大家都能看得見,不高興的時候同樣也能夠立馬被人察覺,這種喜歡把情緒寫在臉上的行為,可能會影響人際關係的發展。所以要引導孩子,合理的消化自己的情緒,不要總是將情緒寫在臉上。

在被父母大吼之後,孩子閉嘴或者是頂嘴,10年之後的性格差異是非常明顯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夠說哪一種做法就一定是不好。孩子的行為是由氣質類型決定,父母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就能夠讓孩子以後有更好的發展!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長成什麼模樣,更多的在於父母如何引導!

尤其在3-6歲的時候,是培養孩子優秀人格、優秀品德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時期,很多父母忙於工作,缺席了對孩子的陪伴和教導。父母再忙也要抽點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有套繪本故事我最近一直在讀給孩子聽,分享給大家,尤其對於孩子的內心與人格培養很有幫助。

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巨大,父母可別不當回事

此套全綵繪本共10冊,由多名育兒專家聯合編寫而成,繪本中每一個故事都是經精心設計,從多個維度對孩子加以引導,孩子聽了後,可以更加的有自信、有毅力、有誠信、有愛心、有自律和有擔當。同時,也有助於孩子智商的提高和情商的發展。父母可以作為睡前小故事講給孩子聽,孩子也可以自己觀看書中生動有趣的圖片。

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巨大,父母可別不當回事

2-8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準備一些認知類、行為習慣類、情緒處理、入園小故事類的繪本,還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健全的性格會讓“雛鷹”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們會飛的更高更遠。不要錯過了幫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