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時的“卜式精神”為什麼會曲高和寡,最終失落?

一個時代若出現了“卜式精神”,那可是“國家財富”,畢竟這種精神實在難得。那需要多高的精神境界和愛國情懷啊!在初始,漢武帝還“召令”全國人民學習呢!可到後來,竟然沒有多少人響應。

這問題究竟出在哪裡了?究竟是那時的人們素質不夠高,還是漢武帝自己的所作所為所導致的呢?我想,也許二者兼而有之。

卜式是何人?

卜式是南方一個普通的農民,從事農牧業,他有個弟弟。等弟弟長大以後,他就和弟弟分了家, 他把全部的土地、房子和錢財都分給了弟弟,自己只分走100多頭羊。

卜式在山裡以放羊為生 ,他很會牧羊。十多年後,他那些羊就繁殖出了1000多頭,而且他還用羊得來的錢買了土地和房子。但是,他那個弟弟卻已經破產了。卜式很心疼弟弟,於是他連續好幾次又把自己的家產重新分配給弟弟。

卜式精神

卜式很愛國,他聽說國家正在與匈奴打仗。他知道,戰爭那可是捲走錢財的機器,此時國家肯定有巨大的財政需求,於是便向漢武帝上書,表示願意把自己一半財產捐贈給國家,用來支援前線作戰的官兵。

漢武帝覺得很奇怪,便派人去請他,問他是不是想做官,卜式說:“我只是個放羊的,只會放羊, 不會也不想做官”。使者繼續問他:” 那你是不是有什麼冤屈,打算上告?” 卜式說:“我從來不與人爭執。沒錢的人我借錢給他,品行不好的人我教育他,他們都很順從我。我哪兒來的冤屈啊? ”

使者更是奇怪了,覺得自己腦子不夠用了,便再問:“那你到底想要什麼呢 ?” 卜式回答說:“我聽說國家正在和匈奴打仗,我認為賢人就應該為了國家、民族而獻身,有錢的人就應該捐錢 。只有這樣,才能把匈奴消滅 。”

使者很感動,回朝後把他的話傳迖給了漢武帝。漢武帝把這事跟丞相桑弘羊說了,桑弘羊說:“這不是人的真實情感,可能不懷好意。不能為了教化百姓而擾壞朝政,最好不要答應他。”

漢武帝時的“卜式精神”為什麼會曲高和寡,最終失落?

(桑弘羊)

桑弘羊你怕是想多了吧?他一個放羊的,能有什麼歪點子呢?就算他有一肚子壞心思,難道到時候一個國家就拿不出方案“對付” 一個牧羊人?

可漢武帝也是豬腦子,竟然認可了桑弘羊的說法。他想:漢朝會有這麼好的人嗎?也許卜式提的要求在後頭呢!別羊肉沒吃惹了 一身騷。於是漢武帝就沒有答覆卜式。

就這樣,卜式精神第一次上場,漢武帝卻沒有給登臺的機會。

“卜式精神”登臺亮相,並在全國加以推廣

一年多以後,匈奴和渾邪等紛紛投降。為了安置他們,政府財政支出巨大,老百姓為了給投降的人騰出土地,紛紛遷徙。

卜式聽說後,拿出20萬錢給太守,讓他分給那些移民。在他的帶動下,當地捐錢幫助移民的富人很多。太守將他們的名單向皇帝做了彙報。

漢武帝認出了卜式的名字,說:“這就是上次那個想捐出一半財產的人啊。”於是獎賞他每年12萬錢。卜式收到賞金後,並未據為己有,而是把它又全部交給了地方政府。事

在當時,有錢人都隱瞞自己的財產,只有卜式願意捐出來。所以,漢武帝認為他是一個始終如一的人。就認命他為“中郎” ,賜給他10頃土地以及“左庶長”的爵位。

在當下國家財政嚴重困難時,漢武帝是多麼希望卜式的這種情況多多益善啊!於是他便號召全國老百姓學習卜式精神,希望全國都踴躍為國家獻財捐物。

卜式不想當官,漢武帝便說:“那你去上林苑替我養羊吧 ”,卜式答應了。雖然卜式已經享有了“中郎”爵位的待遇,但他還是穿著布衣和草鞋上班。一年以後,他養的羊長得又肥又壯,繁殖也很快。

漢武帝知道後表揚了他,並問他是怎麼做到的。卜式說:“其實治理百姓與養羊也是一樣的道理,按時作息,去除不好的,不要讓他們害了一個群體 ” 。

漢武帝很驚奇,這話從一個普通老百姓的口中說出,實屬難得。他似乎看到了卜式的“政治天賦”。於是,漢武帝便想試一試他的治政才能,先試一個小官——縣令再說吧。

卜式就任後,當地的老百姓都很順從他。不久漢武帝又把他遷到成皋當縣令,另外增派了他監管漕運的職能。卜式又再一次讓漢武帝看到了驚奇:最後考核下來的成績,卜式是最優秀的。

漢武帝時的“卜式精神”為什麼會曲高和寡,最終失落?

漢武帝認為“樸實忠厚”是卜式最明顯的優點,可這也是為官者必備的優良品質啊!於是漢武帝決定對卜式加以重用,讓他去做齊王的“太傅”。卜式仍然做得相當不錯。不久又升他為齊國的“相國”。

“卜式精神”曲高和寡,最終走向失落

公元前111年,南越呂嘉謀反。卜式上書漢武帝說:“我聽說君主憂愁,臣子就應該以死謝罪。大臣用生命保衛國家,而才能低下的人就應該拿出財物來幫助軍隊,這樣才是國家強大而別人不敢侵犯的方法。 ”

漢武帝佈告天下,讓國人以卜式為榜樣。但是這一次,這個號召卻有如石沉大海,毫無反應。漢武帝很納悶,難道“卜式精神”已經失落?

“卜式精神”失落的深層原因的分析

一,漢武帝在漠北之戰之後的一系列經濟措施不得人心

漢擊匈奴,取得完勝,但也耗費巨大,國庫所剩無幾,漢政府面臨著嚴重要的入不敷衍的局面。

為了擺脫困境,漢武帝實行了一系列的經濟改革措施。

賣官鬻爵②算緡告緡鹽鐵官營④鑄造五銖錢⑤創設“均輸法”、“平準法”。

但是,這些經濟措施雖然能為漢政府帶來巨大的財富,但漢武帝只考慮充實國庫,而以法律的手段從商人、百姓手中“爭搶”財物或經營權。這樣,就遭到了或商或民的牴觸。

由於人們對漢武帝的經濟政策很失望,試想:人們正當的經濟利益遭到朝廷不當的“攫取”時,哪還有心思象卜式那樣捐財獻物呢?

二,漢武帝自己驕奢淫逸,百姓又怎麼會“克己奉公”呢?

漢武帝繼位以後,極盡聲色犬馬之慾。他經常喬裝離宮外出,向北走到池陽縣,向西走到黃山宮,向南到長陽宮打獵,向東去宜春宮遊樂。

後來,漢武帝嫌路途遙遠,身體吃不消,就將阿城以南、罽厔以東、宜春以西的土地建造“上林苑”,一直連接到鍾南山。

漢武帝大規模地建造宮館樓臺,社會風氣日趨奢侈淫靡,百姓以耕田為恥,很多人離開了土地而求其他謀生之道。

漢武帝追求長生不老,任用方士,祭祀各種神靈及名山大川,舉行盛大的封神大典。僅泰山封禪一次,便行程一萬八千里。每次出巡,都是數千隨從。

漢武帝時的“卜式精神”為什麼會曲高和寡,最終失落?

(漢武帝)

這些不僅造成國家耗費巨資,還對沿途百姓造成驚擾,沿途百姓怨聲載道。

試想:漢武帝自己奢侈享樂,追名逐利。所謂上行下效,百姓又怎麼會勒緊肚皮去學習“卜式精神”呢?這隻能是漢武帝的一廂情願罷了。

結束語

後來,卜式又上書要求同兒子及臨淄一些善射和懂得駕船的人從軍,漢武帝深受其義氣感動,賜給他“關內侯”的爵位。但卜式的這一次“壯舉”,響應者卻寥寥無幾,漢武帝很神傷。

過了幾年,漢武帝任卜式為“御史大夫”,直接由地方提拔到中央,且位列三公九卿之列。但卜式卻說郡國並不經營鹽鐵業,但船又要收稅。卜式反對這種做法,建議廢除。這讓漢武帝很不爽,從此不再喜歡他了。

卜式回到家鄉,享天年而終。

這正應證了那句活動:“理想是豐滿的,但是現實卻是骨感的 ”。漢武帝看到卜式的忠義符合他多欲政治的需要時,便樹起卜式這個招牌,要求臣民們學習“卜式精神”,勤儉節用,克己奉公,服從大局,為國分憂,以挽救頹敗的社會風氣。

但是,當經濟危機日益嚴重而無法收拾時,漢武帝搬出卜式的人格精神、道德節操作為“救命稻草”,只能是枉費心機!

天下臣民早已看透了漢武帝的鬼把戲——自己驕奢淫逸,無所不用其極,卻又要求臣民學習“卜式精神”,所以誰也不買他的帳。

“卜式精神” 雖然崇高,無奈世風人情已不可逆轉。卜式的官升得越高,他的精神失落得越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