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积极提问,增强孩子责任感,提高投入度

如果说对一个人能否坚持做好一件事,哪个因素影响最大,那一定非它莫属——投入度。

做到同样的教室里听同样的课,投入度不同,学到的知识会大不相同。都是学同样的知识、背诵同一篇文章,如果投入度高,二十分钟的效果,可能比两个小时的效果还好。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积极提问,增强孩子责任感,提高投入度

在孩子学习方面,我们通常的做法都是在提高孩子的时间投入,以为给孩子制定和执行一个详细的计划,充分利用时间就好了。殊不知,所有时间管理的核心是精力管理——如何提高投入度、提高效率,如果不能有效提高投入度,那么再完美的计划也只是个彩虹泡泡。

投入度水平

投入度不像时间投入那样容易量化和评估,它不像“吹着口哨愉快地工作”那样简单,诸如“全神贯注”“废寝忘食”“才思泉涌”这些词汇,也都不能准确概括投入的状态。我们也很难准确地把“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或者做一件事”这些思想灌输给孩子。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积极提问,增强孩子责任感,提高投入度

同样知识、课堂、作业,有的孩子表现得积极、勤奋、欢快、热情,是高投入的典范,也有一部分孩子却表现得消极、懒散、懈怠、痛苦。他们表现出了巨大的投入度差异。

根据积极或消极、主动或被动的特点,可以区分出四种投入度水平。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积极提问,增强孩子责任感,提高投入度

热爱:主动、积极

这是投入度最高的情况。热爱学习或者某个学科的孩子,不但会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及时、快速完成作业,在这些“规定任务”之外,也愿意花时间思考、了解周边知识,谈论相关话题,参与有关的比赛,以更高的挑战为乐。孩子热爱某项才艺、某项活动,会享受这些活动,并乐于投入更多时间。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积极提问,增强孩子责任感,提高投入度

负责: 被动、积极

这种投入度不算高,但也能维持必要的水准。他们会扮演好自己角色,认真做好“规定任务”,尽量少出差错。除此之外,他们就愿再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了。

有一定的能力水平,但是动力没那么强的情况下,孩子就处在这种状态。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积极提问,增强孩子责任感,提高投入度

敷衍: 被动、消极

没有动力,能力水平也有一定欠缺的时候,孩子容易出现这种状态。他们厌倦学习,或者厌倦需要参与的活动,提不起来兴致,表现出一种消极抵抗的态度。表面上他们投入了必要的时间,但是总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感觉。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积极提问,增强孩子责任感,提高投入度

逆反: 主动、消极

这是投入度最差的情况。主动而消极的孩子,憎恨学习,或者憎恨需要学习的技能、需要参与的活动,连带着憎恨相关的人。他们一有机会就会制造障碍,尽可能逃避做那些事,他们充满敌意,并且难以控制负面情绪。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积极提问,增强孩子责任感,提高投入度

积极提问,提高投入度

提问积极问题,作为一种诱发机制,对于改变行为、提高投入度,有神奇的效果,而且它做起来也很容易。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积极提问,增强孩子责任感,提高投入度

很多家长在孩子身上可谓是耗尽了心血,可越是这样孩子越不领情,甚至反感、叛逆。究其原因,是家长的各种做法,无意之间扼杀了孩子的投入度。

这些家长在关注孩子、和孩子交流的时候,都是习惯性地在提出消极问题。这些问题的描述是一种静止状态,例如:“你这学期学习上给自己定目标了吗?”“你知道该做什么吗?”这些就是消极问题。它们之所以消极,是因为他们会让孩子想起自己曾经做错了什么、遭遇了什么,而不是正在为自己做什么。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积极提问,增强孩子责任感,提高投入度

消极问题几乎不可避免地引发消极的解释。孩子被问到消极问题的时候“你数学方面给自己定目标了吗?想好怎么提高了吗?”,如果答案是“没有”,那么接下来他很可能把原因归咎于一些外部因素,比如“坐的位置不好”“旁边的同学总是影响他”之类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很少会自我反省,主动承担责任,而是从其它地方找借口。

当我们以消极问题作为开头,那么接下来试图征询如何改进方式、方法这些积极的想法时,孩子的回答会再次集中到外界环境而非个人因素上。

消极问题非常不利于强化孩子的责任感,导致孩子不会主动承担责任。这类问题会给孩子一种感觉——可以把责任推给自己以外的任何人、任何事。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积极提问,增强孩子责任感,提高投入度

我们要学会用积极问题来替代消极问题。

消极问题:“你在数学方面,给自己定目标了吗?”

积极问题:“你在数学方面,尽最大努力为自己设定明确目标了吗?”

前者是在试图判定孩子的思维状态,后者则是向孩子发出挑战,让孩子描述或解释自己的一系列行为。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积极提问,增强孩子责任感,提高投入度

很多人从来没有用积极提问的方式和孩子开展过谈话,难免会有质疑,觉得陌生甚至尴尬,但这确实是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是从关注结果转变到关注过程和行为,需要尝试和练习,才能逐渐习惯。

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积极提问,增强孩子责任感,提高投入度


再好的想法和规划如果不跟进,孩子也不会变得更好。不同措辞的跟进问题,效果会有明显的区别。

积极问题聚焦于跟进孩子能控制的事情(自己的行为),这能提高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思考做哪些事来提升自己的投入度,从而更专注于他们能做什么来积极改变,而不是外部环境能做什么来积极改变他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