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小时候,拇指君特别喜欢玩一个游戏,跟小朋友比谁找出来的那颗星星最亮。也总在每个仰头看星星的夜晚,都期待着能看到一颗流星,然后许一个愿望。

长大后,我知道了流星划过天空刹那的美丽,只是一颗星星在死亡前最后的灿烂。然后它就会化成灰烬,消失在茫茫宇宙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会掉落在地上,成为人们啧啧称奇的陨石。

地球身处太阳系,太阳系之外还有银河系,银河系之外则是浩瀚的宇宙。宇宙究竟有多大?它的边界又在哪里?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对地球而言,人类渺小的如同一粒不可见的尘埃。但这粒尘埃野心极大,它想要搞清楚的不仅仅是这颗地球的秘密,还有整个太阳系,银河系,甚至是宇宙诞生的秘密。

昨天,BBC又推出一部新的纪录片——《行星》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从银河系和恒星的角度讲,太阳系中的行星不过是阳光偶然掠过的一颗沙粒。但是40 多亿年来,这些微小尘粒上却书写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壮丽史篇。

这是一个关于行星的诞生和消亡的故事,也是人类如何探索地球之外的世界的故事。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人类向太阳系中地球以外的其它7大行星都发射过探测器。

它们用数年时间飞抵另一颗星球,然后向人类发回上千万,乃至上亿公里外的世界的照片。

水星,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也是太阳系的四颗类地行星(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木星)中最神秘莫测,最让科学家们着迷的一个。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水星是个充满着矛盾和谜团的世界。

它的运行轨道呈椭圆形,所以正午时地表温度能达到430摄氏度,而到了夜晚,由于它体积小,没有大气层,地表温度会骤降到零下170摄氏度。

由于距离太阳太近,在行星间的相互引力作用下,水星每公转两周,就可以完成自转三周。这意味着,水星上的一“天”几乎相当于两个水星“年”。

换个更容易理解的说法就是,我以每小时3.2公里的速度在水星表面行走,太阳在空中的位置将始终不变,我能在永恒的暮色中一直走下去。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2004年8月,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了一颗名为“信使”号的水星探测器。

要到达水星,走直线距离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距离太远,速度太快,无法着陆。

探测器必须以其他行星为跳板,不断调整飞行轨道,同时借助其他行星的引力降低速度,呈螺旋形靠近目标。

一次飞掠地球,两次飞掠金星,三次飞掠水星。

经过将近7年准确无误的飞行后,“信使”号终于安全进入绕水星轨道,传回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水星表面的照片。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整个水星就像一颗被扒去了岩石外衣的行星核,表面遍布陨石坑,最大的一个撞击坑——卡洛里盆地,直径足足有1550公里。

最让科学家惊讶的是,水星表面居然有含量较高的硫和钾这类元素。要知道,它们都是挥发性元素,很容易蒸发,通常只有在距离太阳较远的寒冷区域才会达到如此高的含量。

而水星这颗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怎么出现这样反常的现象呢?

只有一种解释:现在的位置,并不是水星的出生地。它来自距太阳更远的地方。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水星可能的诞生地

让我们把时间退回到45亿年前。

那时候茫茫太阳系里,只有太阳和无尽的尘埃、气体。经过上千万年的时间,这些尘埃开始慢慢集合,形成了最早的岩石。最终,这些岩石在引力作用下创造出了行星宝宝。

它们从出生那一刻,就开始了非常激烈的肉搏战,只为了争抢一个最佳位置。

在一片混战中,年幼的水星宝宝被其他大个子撞向了太阳的方向。它一路旋转跳跃,又不断和其他的行星宝宝撞击、摩擦,最终,水星的大部分岩石外壳散落进了茫茫太空中。

而它自己,也被一路推搡着到了现在的位置。虽然逃离了混战区,但现在的水星每天需要承受着比其他所有行星更加狂暴的太阳炙烤。

可以说,水星是四颗类地行星中最惨的一颗了。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以上,仅仅只是科学家们的一种推测。

毕竟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夜空中的行星所在的轨道是永恒不变的。而且,要证明这一推测,我们必须设想一种特别的碰撞,或者可能是十分精妙的多次撞击,以与目前的数据吻合。

所以说,水星的具体形成原因仍旧是迄今为止行星科学中最大的未解之谜之一。

至于这个谜题什么时候能解开,那就不得而知了。因为“信使”号探测器在着陆后的第四年,就因燃料燃烧殆尽,成为了水星上一个新的“陨石”坑。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在水星外侧大约5000万公里的地方,有一颗终日包裹在云层下的行星——金星。乍看之下,它有着更像地球的潜质。

体积大小和地球相当,离太阳也不太远,还拥有大气层。直到20世纪50年代,天文学家仍在猜测金星上可能存在着生命,还有丛林、森林、河流和海洋。

金星在夜空中的亮度仅次于月球。它清晨出现在东方天空之上,古人将其称为“启明星”。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直到1982年,苏联人发射的金星13号探测器终于在金星着陆,并拍到了金星表面第一张全彩照片。

这里并没有人们想象的河流海洋,山川湖泊。相反,更像是一个人间地狱,生命根本无法在这里存活。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金星表面温度高达457摄氏度,比更靠近太阳的水星还要高。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96.5%,大气压则是地球大气压的89倍。

探测器在成功着陆127分钟后,便因条件太过恶劣而解体了。

人们很疑惑,金星明明拥有着和地球类似的大小、构成,为何地球成了生命的天堂,而金星却成了地狱呢?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归根结底,就差在这几千万公里上。

太阳就像人一样,从一个小宝宝开始慢慢成长,然后又逐渐老化。这点,在年初的热门电影《流浪地球》里有更直观的展现。随着太阳日渐老化,这颗恒星的温度变得越来越高,其体积也会变得越来越大。

当太阳还很年轻时,金星与它的距离适中,温度宜人。这时,它的表面也开始慢慢诞生生命。大小河流随处可见,海洋逐渐形成。如果从那个时候的太空中眺望金星,它一定也是一颗蓝色星球。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但经过20亿年的发展,太阳变得越发明亮,温度也越来越高。

在厚厚的大气层作用下,金星表面温度开始升高,越来越多的水蒸气进入大气层,又使得温室效应变得更加强烈。雨水不等到达地面就已经蒸发殆尽。

金星,成了所有行星中温度最高的星球。

而距离太阳更远一些的地球,却迎来了自己温暖的春天。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在四颗类地行星中,关注度最高的当属火星。围绕着它所拍摄的科幻电影,两只手都数不完。

在NASA官网上,有大量火星探测器发回的火星表面照片。前两天,美国科研人员也刚刚宣布在火星北极大约1.5公里深处发现了大片冰层。

火星上也曾有河流,有海洋。只是现在,它们已经全部消失不见。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但在火星上那些比珠穆朗玛峰还要深的火山口里,人们猜测还可能存在着液态水。

有液态水,就意味着可能有生命存在。

天文学家们渴望能够在这里,找到地外生命的最初迹象。

但他们也深知,除了地球,其他行星都无法孕育出像你我这样的复杂生命。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从某种意义上讲,太阳系的故事就是系内几大岩石行星动荡不安的变化史。

水星已经彻底改变位置,开始围绕更靠近太阳的轨道运行,金星表面或许曾经水波荡漾,可是大约20亿年后,它的表面温度甚至超过了水星。火星在大约35亿年前,失去了所有的河流与海洋。

唯有地球,与40亿年前几乎毫无两样。

生命之花遍布地球的每个角落。即便是位于大西洋中部的一座火山,都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很难想象,在太阳系瞬息万变的历史里,地球究竟是何其幸运,才能在那么多的偶然事件中“活”下来,并创造出如此精彩纷呈的生命世界。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来自《探秘自然界》截图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来自《探秘自然界》截图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随着太阳的日渐老化,地球的命运终将像其他岩石行星一样,走向消亡。

当太阳核心的氢燃料耗尽时,它的外部边界将会膨胀,它将进入红巨星状态,太阳将会向外扩张大约数百万公里。

水星会首当其冲地遭到其吞噬,然后金星也将走向生命的终结。地球或许能够勉强逃脱这样的悲惨命运。在太阳这颗濒死恒星的边缘,地球和火星挣扎求生。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但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尾。

就在太阳走向终结时,那些围绕在太阳系外层行星——土星和木星运动的卫星,将会从冰封中苏醒过来。

其中一颗,极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我们所熟知的世界。

它就是“泰坦星”土卫六。也就是《复仇者联盟》里灭霸的老家。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它是唯一拥有永久大气层的卫星。其大小与行星相当,直径比水星还大。

人类通过探测器,在土卫六表面发现了大量湖泊,同时也拍到了被流水侵蚀和打磨过的水冰巨石照片。

经过研究,人们发现这些湖泊承载的并不是水,而是低温状态下的液态甲烷。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第一张土卫六表面照片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土卫六表面湖泊照片

现在,几乎没有科学家认为土卫六上存在生命,毕竟它的表面温度是零下180摄氏度。可是因为各项生命要素都存在,土卫六一旦受热,情况或许会迥然不同。

想象一下,55亿年后,太阳因为老化而膨胀,土卫六的大气层变暖,冰山融化,甲烷蒸发,河流、汪洋纷纷出现。那么,生命也有可能在此孕育。

好的,想象就此打住。

实际上,太阳膨胀的会越来越大,土卫六的幸福时光并不会太过长远。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从小到大,拇指君深深记得“地球只有一个”这句已经被说到倦的话。但在看过《行星》之后,这种感觉才越发强烈。

地球实在是太幸运了。

它在瞬息万变的太阳系就像一座平静的绿洲,在40亿年的时间里,始终维持着稳定的气候,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促进了复杂生命的不断产生和变化。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来自《蓝色星球》截图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来自《王朝》截图

当我们从更宏观的视角去看整个地球和人类时,才知晓在茫茫宇宙中,我们有多孤独,又有多珍贵。

我们不清楚宇宙中有多少个地球这样的幸运儿存在。但是我们必须正视一种可能性,也许它不存在。

这让拇指君又不免有些难过。

因为这个美丽、孤独的星球,正在被它所孕育的生命折磨着。

也许,在太阳老去之前,它会先被这些生命搞垮?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这是BBC宇宙:太阳死了,我们只能到灭霸老家避难

以上来自《蓝色星球》截图


—The End—

BBC牛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