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纷纷回国“避难”:你们这种跨国“旱涝保收”真的合适吗

最近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许多海外华人和留学生纷纷跑回国,号称“避难”。伦敦到北京的湾流机票被炒到18万人民币一张。其实不是很明白这样的骚操作,如果你对所在国的公共治理水平和医疗水平不信任,那当初又何必出去呢?

海外华人纷纷回国“避难”:你们这种跨国“旱涝保收”真的合适吗


▲ 图片文字来源环球时报。

回来之后,又是抱怨隔离条件差,又是抱怨没有矿泉水,在微博上一片哀嚎,嫌弃祖国对自己不好。我是认为,一般状况下,普通人的利己动机当然没问题,什么决定有利于自己和家庭,就做什么决定。但问题在于,你做的这个决定是基于什么性质的信息?

海外华人纷纷回国“避难”:你们这种跨国“旱涝保收”真的合适吗


▲ 一位意大利回国的躲避疫情的人,对机场简陋条件提出质疑。

许多人觉得美国已经沦陷了,意大利要亡国了,欧洲要从地球上抹掉了。这些不靠谱的看法,当然来自很多鼓吹胜利的中文自媒体。移民或者留学出去了,你难道不应该多看看所在国的信息吗?这么多年,都是靠微信朋友圈在外国活着吗?

说实话,这样不好。

海外华人纷纷回国“避难”:你们这种跨国“旱涝保收”真的合适吗


▲ 身穿危险材料套装的清理人员正准备进入美国西雅图最大的新冠病毒爆发中心,西雅图地区疗养院Kirkland生命护理中心。

今天就细细掰扯一下,到底这样有什么不好。

公共治理的困境

对西方国家来说,通常不会把有限的公共财力过多的投入到一次小概率的紧急事件当中。而且许多临时决策,比如封城、隔离、人员限制等,都需要考虑司法程序的认可,需要临时立法手段。在此过程当中,也要考虑到对公民权利的尊重,不能随便限制人的自由,不能随意干涉公民的隐私。

在西方现代文明体系中的价值序列里,个人非常优先,很多个人权利是不能触碰的,这是天然的政治正确,公权力在触及这些领域时通常都相当小心。因而在面对这样的事件时,要反复衡量和寻找在集体管制和个人权利之间的平衡点,出现反应迟钝乃至僵化,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许多简体中文自媒体纷纷叫嚣要西方国家“抄作业”,其实这份作业,真是抄不成的。中国目前取得的成绩,与中国的体制是有关系的,社会动员迅速,观念上较容易统一。如果他们真把中国的很多做法照搬过去,那将是对过去二百年来之不易的现代公共治理体系乃至司法制度的一次巨大冲击。如果看不到这一点而只顾效率的话,那是对西方现代文明毫无真正的了解。

通常来说,公共卫生水平高的国家,一般很难爆发初级感染。我们看看,过去埃博拉病毒、SARS、艾滋病毒等,都是在发展中国家或者落后国家最先爆发的。即便是有大规模流行病爆发,由于媒体的存在,也很难让相关部门有瞒报的机会,很多公共问题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解决在初级状态的。

所以,移民出去的人,要在文明和制度的高度上去学习和理解你所在的国家。不然你也无法真正融入这个国家。你得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一言以蔽之,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要在具体措施上,依法保障人的权利,不能因噎废食。换句话说,就是要保障具体的“你”的权利。

两边跑到底好不好

说到这个,我还想从行业的角度谈谈,很多人对海外生活的理解其实是不够的。出国生活的理由有很多,尤其是已经移民和留学的人,可以举出一堆理由。但他们往往没有想清楚,真正的理由是什么。

我们这几年深入接触了好多想移民的读者,各种交流很多。但是我们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许多想移民的人,并不是真正想在国外生活或者学习。他只是想有一个身份保障,在“必要的”的时候再出去。先不讨论什么是必要的。我们讨论几种常见的案例。

我们知道,很多国家对长期居留签证的居住日期是有要求的。很多发达国家都要求每个自然年至少183天的居住时间,否则长期签证很难续签。但很多读者往往无视这一条,问我们说,哪些国家不要求居住时间?或者居住时间较短?

说真的,我们回答了很多这样的问题,但我们非常不建议在移入国居住较短的时间。我们也理解很多人在国内有生意,有工作,但你总得做一个决定,要在哪里呆的时间更长。如果不能在国外居住太久,那我们的答案比较简单,有些欧洲国家是不需要移民监的,如果不是入籍的话。

此外,如果确实不能在国外居住,甚至短期的居住也不行,那你只是缺一本海外护照而已。

移民的目的很多,有的为了发达国家的教育、福利、居住环境等。昂格鲁撒克逊国家的教育质量举世公认,那就带孩子去上学。有的为了更自由自在的生活。我们有的客户喜欢玩枪,喜欢打猎,在国内很难满足,那就去国外玩好了。有的客户喜欢改装车,是飙车族,但很多改装零件在国内是无法通过机动车年检的,那就去国外玩吧。

换句话说,每个想移民的人,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是为了什么。等你出去之后,你再对照看看,你的目的有没有达到。那种更美好的生活愿景有没有实现。要在整体上对自己新生活做一个判断,不能跟着那些舆论随波逐流。一个人完整的人,是需要自己的主张和主见的。

➤ 不想纳税

这个也蛮常见,会遇到客户问,哪个国家个税低,有没有不纳税的方案?其实我们听到这样的问题也很无奈。说白了,纳税是公民对公共服务的购买。没有纳税人的钱,很多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完全无法成立和运转,这是公民通过制度化的形式委托政府去做的事。

如果你真想移民,我们的建议就是,老实交税,毕竟你要享受这个国家的公共服务。你未来的医疗、福利等你认为值得移民的那些理由,是千千万万的纳税人的钱在支撑的,你要成为那其中的一员,而不是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这其实就是个守法的问题。

➤ 两边居住

我们不反对两边居住,毕竟很多人在国内有生意,有父母。但一定要明确,你生活的重心到底在哪边。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在两边均守法纳税,那来去自由本来也没什么。关键在于,你一定要特别明确的知道,你要的那些东西是在哪边可以获得。如果纯粹只是在国内赚钱的话,只要守法,那只是你自己的事,不用理会别人说什么的。

只是我们认为,在面临重大风险时,你要有明晰的判断,在哪里更安全。这需要对信息做出清晰的判断。我们强烈建议,多阅读所在国的新闻报道,毕竟在新闻公开的地方,真消息很难被压制,而假消息很难有存在的空间。

整体而言,我们的建议是,要想清楚你未来的生活规划,选择长期居住的地方。有得必有失,不可能所有的地方都合适,首鼠两端(原谅我使用这样一个严重的词汇)式的旱涝保收是不存在的。现代文明国家用了那么多年,不就是在实现权利均等和机会均等吗?你在中国能很好的生存,在国外应该更加能很好的生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万里挑一

过去的五年内,每年通过长期签证和更换国籍在海外长期居住的中国人大概有十四、五万,与人口基数相比并不是很多,占总人口数的万分之一。换句话说,只要你移民成功,你就是那个万里挑一的人。

我们相信,这些万里挑一的人,都是中国的精英人群。精英都有哪些特征?首先需要明确、正确的价值观念,知道自己的核心诉求是什么。如果单纯是觉得哪里的生活好,天空更蓝,牛奶更靠谱,物价更便宜,那其实就把自己的格局和认知降低了。

我们认为,移民的人,要真正明白自己缺什么,作为一个人,不能被那些动物性的物质需求带着跑。觉得外国要覆亡了,就赶紧回国避难。我们不是要指责这些行为,而是想你要真正理解,你呆的那些国家,和你原来所在的地方,在本质上到底有什么不同。

然而这些感悟,如果不是经过认真的独立思考和敏感的精神追求,是无法得出来的。如果没有这一步,你比较的无非是哪个国家的物质生活好一些。我们并不是说不去比较物质生活,而是单纯只比较物质生活的话,那你无法在你移民的移入国,获得真正的安心。

真正的安心来自你在精神上、在价值观念上对一种文明的信任和投入。这个说起来并不难,只是很少有人有自觉去琢磨这种信任和投入。作为万里挑一的人,我们相信读者们都会有这种自觉,没事就经常琢磨一下,我到底是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

这样的想法,很多人曾走出第一步。比如添加了我们西洋君的微信,询问移民的方案。但是我们发现,很多人往往只是停留在第一步,没有勇气继续往下走,因为他的内心就是纠结于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些问题。然后,客服人员打招呼也不理。我们是个服务行业,每个微信号背后都是具体的编辑和工作人员。添加了微信又不说话,我们很是困惑于这样的行为。

每一天每一刻,世界都在变化。对这个行业而言,也受制于移入国的政策变化。我们眼睁睁看着很多客户因为举棋不定而延误了最佳时机。有些老读者,几年前就跟我们深入讨论过方案,至今还没有下定决心。我们深表遗憾,因为竞争是无处不在的,越是往后拖,就越来越难。尤其是这次疫情之后,行业的整体判断是,未来的窗口会逐渐缩小。

我们希望我们读者能够真正寻找到让自己安心的那个点。一旦真正确定了这样的格局和想法,我想其他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你不会再纠结于到底住在哪里,要不要躲避移民监,要不要守法纳税。与内心真正的自己做一次彻底的沟通吧。

祝福大家,保重身体。美好的未来亦在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