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候,他们却去往相对更“安全”的地方“避难”。

最近,“大批明星疫情期间出国避难”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刻,一些平日里众星捧月的“公众人物”并没有选择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帮助社会共同抗疫,而是纷纷去了国外度假。

关键时候,他们却去往相对更“安全”的地方“避难”。


这个数字究竟有多少呢?

有文章称“约七成明星”;

某明星夫妇能在日本的一个景点“偶遇”另一位明星。

这些信息,朋友们大可以细品。

当全国人民纷纷响应号召留在家中,网上出现大规模退票潮时,他们却选择了去往相对更“安全”的地方“避难”。

虽说在法律与规章制度的框架内,每个人都有自由出行的权利。

但是当这样的“自由”出现在非常时期时,就颇有些“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味道了。

毕竟在疫情爆发伊始,谁都不能确定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赚钱捞金的时候,他们比谁都积极;而国家、社会真正遇到困难时,他们也比谁都“机灵”。

更有甚者,“出逃”后不仅不低调行事,还疯狂秀出自己在海外的动态。

一位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女网红,因一条微博引起了公愤:

关键时候,他们却去往相对更“安全”的地方“避难”。


“你们还好吗?想送你们小岛的阳光和美食。”

如果不是日期上那刺眼的“2月11日”,我都不敢相信这条微博是在疫情最为严峻的时期发出来的。

要知道2月11日这一天,因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数突破1000,确诊与疑似病例都达到数千,感染总人数超过四万。

你觉得,我们好不好?


我实在难以对这种做法产生好感。

关键时候,他们却去往相对更“安全”的地方“避难”。


02

意料之中,这些“出逃国外”的明星网红成为了网友们炮轰的对象。

关键时候,他们却去往相对更“安全”的地方“避难”。


那位发微博晒旅行照片的网红也不得不删博。

在一片骂声中,似乎疫情已经让人们某些扭曲、浮躁的价值观念得到重塑。

但是,大家嘴上谴责几句,就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戏子误国”、“娱乐至死”......这样的论调我们已经无数次听过了。

有一位网友问到了点子上: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明星艺人在疫情期间去往国外是一件值得谴责的事情?

大家都明白,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人都有自私的一面。

但是为什么我们偏偏无法容忍明星展现出这些人性中本来就有的弱点呢?

原因很简单,在当下,一个明星的能量是巨大的,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对社会产生强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才会认为,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是合理的。

然而我们是否想过,是什么让明星们能够拥有这么大的能量呢?

又是什么让我们产生了“戏子当道”的错觉呢?

正是我们自己。

关键时候,他们却去往相对更“安全”的地方“避难”。


03

当今社会给明星的关注度,未免有些太高了。

对于当红明星来说,大到感情绯闻、艺术作品,小到一个发型、一次衣服穿搭、一句无意之中的话,都能够霸占热搜,吸引无数流量。

在人们对网络高度依赖的当下,高流量就必然意味着高商业价值。

因此,才会有那么多“流量明星”大行其道。

因此,我们才会看到明星、网红们能够坐拥如此令人羡慕的收入。

同时,一个明星动辄上千万粉丝,崇拜者无数,乃至于形成了一种普遍存在的饭圈文化。

关键时候,他们却去往相对更“安全”的地方“避难”。


一位网友形容这种行为是“捧之如月,追之如潮”。

部分狂热的饭圈人士在自己的偶像面前,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断能力与理性思维能力。

相较之下,那些真正为国家、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却很难走进人们的视野。

“将军孤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

这并非是说讨论明星八卦是一种罪过,而是警示我们:

在关注这些的同时,还应该明白是什么人真正在支撑起社会的运转;又是哪些人的努力,才让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在一份与“未来职业”相关的学生调查中,竟然有超过八成的小学生认为最理想的职业是明星、是网红。

关键时候,他们却去往相对更“安全”的地方“避难”。


有人不禁发问:“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了?”

关键时候,他们却去往相对更“安全”的地方“避难”。


04

我并不认为这是那些尚且单纯的孩子们“变坏了”。

而是在当前社会的大环境下,明星网红确实成为了一种“优质”的职业!

为什么?

因为这个职业万众瞩目,能够拥有无数追随者;

因为这个职业能用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回报。

这已经能够说明很多问题了。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全民娱乐”浪潮中,一个又一个流量明星成为粉丝心目中“神明”一般的存在,人生追求的目标。

他(她)穿什么,就能形成一股潮流;

他们去哪儿,人们趋之若鹜;

甚至他们的言行、性格,都会有无数人追捧与模仿。

但是有些人忘记了,他们不是神,只是一群被大众与资本推上神坛的普通人。

他们展现给我们的不是真实的自我,而是粉丝们心中所向往的理想“人设”。

我们为什么要为了这些虚无缥缈的美好幻想,而忽略了我们真正生活的现实呢?

种种乱象的背后的社会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的。

关键时候,他们却去往相对更“安全”的地方“避难”。


05

2020年的疫情,让我们看清了很多事实与真相。

它让我们明白,谁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谁才是真正能够成为榜样的。

我们需要看到,当这些影响力颇大的“公众人物”出国旅游、消费,享受着风景与美食时。

那些默默无闻的医护工作者、人民警察、社区工作者却为了保护大家豁出了性命。

2月23日,湖北。

两位在一线抗击疫情的战士被永远困在了2020。

他们分别是29岁的夏思思医生以及42岁的黄文军医生。

关键时候,他们却去往相对更“安全”的地方“避难”。


看着他们尚且年轻的脸庞,我真的心如刀绞。

三四十岁,正是一个人事业有成、家庭圆满的时期。

本来,他们的人生道路还有很长,他们还能大有一番作为,他们还有太多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在他们心中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作为“白衣天使”的责任与使命感。

目前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报告,已经有超过三千名医护人员被感染。

他们的近况、他们的名字,我们却一无所知。

我们也需要看到,一些明星艺人在面临疫情时选择留下,与我们站在了一起:

捐出家底、累得病倒的韩红;

机场四处“刷脸”请人托运口罩的胡海泉;

关键时候,他们却去往相对更“安全”的地方“避难”。


在多个国家间奔走筹备物资的陈伟霆;

接受女护士“表白”的胡歌;

关键时候,他们却去往相对更“安全”的地方“避难”。


捐出两万斤大米的周杰;

合作献唱《等风雨经过》的张学友与周杰伦......

他们,才是真正值得我们认可的“偶像”。

我们更需要看到,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与村镇中,无数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普通人,正在以自己的方式为这场战役贡献力量。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明星或许在舞台上、荧幕中光芒四射,但是回归生活之后,也不过是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员。

我们可以用娱乐八卦来丰富生活,但我们更应该认识到,真正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真正的伟大也源于平凡。

而社会中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有太多太多。

他们人生的“精彩”,更值得我们发掘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