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地區薩滿教的信仰風俗簡介

薩滿教是以滿族為首,東北各民族普遍信仰的原始宗教。在東北史籍中有關肅慎、挹婁、勿吉乃至清代的記載中,都可見到有關薩滿教的活動。薩滿教產生於原始母系氏族社會,早期多女巫。最早記載薩滿教的《三朝北盟會編》說:“珊蠻者,女真語巫嫗也。”“珊蠻”即“薩滿”的意譯,都是古通古斯語的音譯,都是“巫”的意思。

據滿族史詩《烏部西奔媽媽》中的解釋,薩滿更有“曉徹、通曉神意天使”之意。蒙語中薩滿為“博額”或“波”,都是巫、神職人員的代稱。薩滿教認為世界分為三界:“天堂”為上界,諸神所居:地面為中界,人類所居;“地獄”為下界,鬼魔所居。而宇宙萬物,人生禍福皆由鬼神主宰,信仰亦崇祀多神。認為神靈賜福,鬼魔降禍,薩滿是溝通人神之間的中介,能為氏族消災治病,求生子女,保護族人。故早期滿族和蒙族在祭祀天神、祖宗,在戰爭、生產以及日常生活禮儀中都有薩滿教的活動,並祀有神偶(如祖先神)神諭、神匣(裝諸神的木匣)、神器等。

東北地區薩滿教的信仰風俗簡介


在薩滿教信仰中,薩滿在社會上地位很高,他們在古代既是宗教中的神職人員,又是氏族領袖,是政教合一的首腦。後世雖失去其政治首領地位,在民間信仰中地位也是很高的。他們穿著神裙,戴著神帽,身繫腰鈴。手擊神鼓,口唱神歌,唸唸有詞。在“栽立”(二神助手)配合下,跳神舞蹈,諸神附體。神來之時,薩滿周身發抖(實是一種催眠術),或顯異術,或有特異功能,非常人之所能。故薩滿的傳承不是世襲的。一般採用“神選”的方法,即要選擇那些信仰薩滿教而又通靈的,能跳神的,或神經異常之後能治病者。總之要求具備薩滿“特殊品質”的青年男女為薩滿傳人,再經過特殊訓練(如請神送神、走火池,掛大刀),在滿族祭禮中表現出神的威風的人,才有資格做薩滿。

東北地區薩滿教的信仰風俗簡介


在昔日滿族薩滿教祭禮中,可分為祭家神和放大神兩部分。家神多指天神、農神、祖先神、部落守護神、佛託媽媽等神靈。放大神的神靈多指本姓已故的薩滿神,俗稱“太爺”。氏族英雄神俗稱“瞞尼”神。還有動物神,俗稱“野神”。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族各部後,限制各姓放大神。乾隆朝頒佈《飲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大部分滿族姓氏停止了放大神祭祀,只祭家神。祭祀時不戴神帽,模擬動物神、英雄神的精彩舞蹈,俗稱“扣了大箱”或稱“扣香”,亦幾乎消亡。但吉林省有些滿族姓氏如尼瑪察氏、石克特拉氏、奚赫特里氏等仍保留了原來的大神,被稱為“沒扣香”的姓氏。

近年在松花江上游滿族聚居地,仍能看到別具風采的野祭,有鳩神、首雕神、蟒神、鷹神、金錢豹神、野豬神、虎神及創業始祖神等。每請某種神,薩滿即模擬某種動物的舞蹈,唱起歌頌某一野神的神歌。野神祭反映了滿族先民漁獵時代的信仰,集中表現在“祭敖包”活動中。

東北地區薩滿教的信仰風俗簡介


長於治病的薩滿,稱之為“跳大神的察瑪”。這種薩滿的地位不低於滿族的大薩滿(清代掌國家典禮的薩滿)和氏族的家薩滿(掌一個氏族祭祖的薩滿)。吉林省過去民間的一些“大神”,多是些好逸惡勞、能說會道的人,他們利用某些“法術”,在偏僻農村治病騙財。他們所進行的迷信活動,多種多樣,多無師承關係,也無實際本領,大多裝神弄鬼,騙人財物。常常是對巫術見聞較多的人,驟然宣佈自己有某種“精靈”附身,能用“慧眼”識人吉凶,看人病症,或能做出一般人所做不來的特異行動,如瘋似狂,或一言中的,便宣佈自己為“薩滿”,俗稱“香童出馬”或“大師出山”。他們所依憑的神或大仙,往往是某種動物神,如狐仙、黃仙或蛇蟒、黃鼠狼之類。他們或宣稱自己有某種特異功能,能看人的前生後世,或有“地眼”,可以找到失去的貴重東西,或專治某種疾患。據說這些巫婆神漢的神技也不是不變的。乍“出馬”時“走紅”,正是神法初旺時,看病問卜,十有九靈。不久也會“走黑”,“走黑”的人是因某種緣由“神法被收”。此時看病,十有九空,不能再開壇騙人,當然這些巫婆神漢,各族都有過,既非某一宗教的正式教徒,也非反動會道門,而是憑藉民間信奉薩滿教的古習,跳神治病。他們在生活上與常人一樣,結婚、生子,都不受影響,惟各有供奉(奉某仙某佛)、各有所忌,如忌食某種動物的肉,忌汙血染身,忌見女人生養,忌暴飲暴食等,有某種秘密仙規需要遵守,否則治病、占卜不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教育改造下,這些巫婆神漢都改掉其好逸惡勞的惡習,有的現身說法,自己揭開其所謂“神靈”、“法術”的騙局,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對一些屢教不改甚至圖財害命之人,則進行管制和處罰。

如今,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科學文化的普及,巫醫神漢幾乎絕跡。薩滿教作為文化現象,在歷史上有過它的輝煌作用,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歷史的前進,它已日漸衰微,並且逐漸消亡,成為歷史遺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