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刺殺總統的凶手被判無罪?

1980年11月,69歲的羅納德·威爾遜·里根當選為美國第40任總統,他成了美國曆史上年齡最大的總統。伴隨而來的還有一個總統專屬的“特科摩詛咒”。

據說,美國第9任總統哈瑞森在當選總統之前曾想做一名醫生,但父親去世後,家裡沒有錢供他繼續學醫,於是,哈瑞森進入軍隊,參加了美國政府對土著印地安人的戰爭。這場戰爭其實更像是一場屠殺。哈瑞森在部隊中作戰非常勇敢,很快就被任命為印地安人領地的總督。哈瑞森曾帶領軍隊對一個印地安部落大開殺戒,這個部落的首領特科摩在死去之前詛咒:每隔20年,都會有一位美國總統死在任上。

沒有人會把這種瘋話當回事,但卻很快應驗了,而且第一位受到詛咒的就是哈瑞森。

1840年,哈瑞森憑著印地安戰爭中的名聲當選總統,上任後不到一個月,忽然莫名其妙地受涼,很快不治身亡。

1860年當選的第16位總統,是我們都很熟悉的林肯,1865年被刺身亡,死在任上。到底真兇是誰,至今都撲朔迷離。

1880年,共和黨人噶菲德當選美國第20任總統,1881年被一個當官未遂的小人物槍殺身亡,距上任還不到三個月。

1900年,共和黨人麥坎尼連任總統,一年後被槍殺。刺客行兇的理由很耐人尋味, “我不想看到他(總統)有那麼多活可幹,而有的人(我)卻無事可做。

1920年當選的第29任總統哈丁,上任當年暴病而死。有人懷疑是哈丁夫人毒死了親夫。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名鼎鼎的羅斯福連任美國總統,1945年病死。

1960年當選的第35位總統肯尼迪是美國曆史上最年輕、最英俊的總統,但死得也最不明不白。1963年,肯尼迪遇刺身亡,至今不知道刺殺真相。

里根總統能否從這個可怕的詛咒中逃脫呢?顯然,里根先生還沒有從當選美國總統的喜悅之中平靜下來。畢竟,對於大半生做二流電影演員的里根來說,在晚年當選總統是一件幸事。上任以後,他還沒有時間停頓下來,也沒有想過“特科摩詛咒”這回事。

1981年3月30日下午,里根總統在華盛頓的希爾頓飯店做了一次例行演講,和往常一樣,演講結束後,里根總統在保鏢和支持者們的簇擁下走出飯店。此時,天上正下著細雨,當里根總統出現在飯店門口時,數百名記者都向前擁擠著,拍照或攝像。

為什麼刺殺總統的兇手被判無罪?

里根總統走出飯店

人聲嘈雜,保鏢們擋著記者,把總統護送到車門旁。忽然,傳來幾聲清脆的鞭炮聲,但離里根總統最近的特工隊長傑裡·帕爾卻知道大事不妙,他清楚地知道,這是小型手槍的子彈聲,有人企圖刺殺總統!他立刻把里根推到車裡。幾乎同時,車邊的新聞秘書吉姆·布雷迪、特工人員蒂姆·麥卡錫和警察湯姆·德萊漢蒂都中彈倒下。特工們迅速發現了槍手,他混在記者的隊伍裡,穿著雨衣,幾個人立刻撲了上去,把槍手抓獲。

但里根總統沒有逃過去,槍手在不到2秒鐘的時間裡連發6槍,最後一顆子彈從開著車門裡進入車內,擊中了里根總統的左側腋下。

為什麼刺殺總統的兇手被判無罪?

槍手被當場抓獲

里根總統立刻被送到華盛頓大學醫院搶救。醫生們大吃一驚:子彈掠過一根肋骨,穿透了肺部,差一點就擊中了心臟。里根總統大難不死,逃過了“特科摩詛咒”。

總統脫離了危險,美國公眾現在更關心是,誰要刺殺總統?每個人都知道,18年前的肯尼迪被刺事件是一件政治陰謀,這次又是為什麼?但事後的調查卻讓人大跌眼鏡,這次既不是政治陰謀,也不是恐怖分子,兇手刺殺里根總統只是為了吸引當紅電影女演員朱迪·福斯特的注意,僅此而己。

兇手是26歲的年輕人辛克利,他的父親是達拉斯的一個富裕商人。良好的家庭環境並沒有讓辛克利活得更健康。辛克利從小就有點怪怪的,不太合群。不過,父母剛開始並沒有太在意他的怪異行為,認為只是青春期的叛逆。

1976年,辛克利觀看了一部電影《出租車司機》,當紅演員羅伯特·德尼羅在劇中是一個孤獨自閉的出租車司機,生活空虛,為了引起自己暗戀的女子的注意,他企圖刺殺總統候選人。一天,他遇到了一名雛妓(朱迪·福斯扮演)。雛妓的出現讓他的生活發生了改變。他打死了妓院裡的老鴇、房東和嫖客,拯救了雛妓,變成了紐約的英難。

這部片子讓辛克利迷上了朱迪·福斯特,家裡貼滿了朱迪·福斯特的照片,《出租車司機》的碟片被他看了無數遍。辛克利認為自己就是大明星羅伯特·德尼羅的化身,是朱迪·福斯特的英雄。不僅如此,他還多次前往耶魯大學,騷擾在那裡讀書的朱迪·福斯特。被福斯特拒絕後,他心有不甘,不停地給福斯特打電話、寫信。福斯特當然不會理會這個莽撞的求愛者,辛克利開始想盡各種辦法,引起福斯特的注意

1979年,辛克利在一次集會中,竟然試圖騷擾當時的總統卡特,結果被關進監獄。

辛克利的父母為此非常著急,但心理醫生根本無法治癒辛克利的古怪行為。最後,他們聽從了家庭心理醫生的建議,用了最絕的一招,把辛克利逐出家門,希望殘酷的現實能讓他清醒一些,不過,這反而加劇了辛克利的心理問題。

辛克利在各地漫無目的的閒逛,他到了好萊塢,希望能通過寫歌出名,但失敗了。辛克利成了流浪青年,他迫切地希望能一夜成名,引起福斯特的注意。

為什麼刺殺總統的兇手被判無罪?

約翰·列儂被暗殺的地方,David Shankbone@Wikipedia,GFDL

1980年12月,辛克利喜歡的歌手、披頭士樂隊的約翰·列儂被暗殺,兇手是一名精神病患者,被判20年監禁。這讓辛克利更加失落,無形中也堅定了他的暗殺計劃。

在準備了幾個月後,他終於決定要刺殺總統。於是,出現了開頭的一幕。

辛克利被捕後,很快就被審判,但最後的結果,卻是無罪。刺殺總統,就是與整個政府和國家為敵人,怎麼被判無罪呢?

原來,辛克利的父親高薪聘請了強大的律師團為他辯護。面對刺殺總統的指控,律師們聲稱,辛克利有精神病史,他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因此不應該為暗殺承擔法律責任。

檢方找到了三位精神疾病鑑定專家,對辛克利進行全面的精神檢查。在謀殺里根之前,辛克利的行為完全正常,可以獨自乘坐飛機、辦理旅館住宿手續等。他還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使用什麼樣的子彈:手槍裡裝的不是普通的子彈,而是可以爆炸的“破壞者”子彈。在暗殺總統前,辛克利還平靜地給福斯特留言,解釋自己的目的。從這些行為判斷,專家們認為辛克利並沒有精神病,他知道自己做什麼,應該為暗殺負責任。

事情好像就要結束了,但辛克利的辯護律師並不罷休,他們請了五位更權威的精神疾病鑑定專家,重新對辛克利進行精神檢查,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結論—辛克利有精神病。

到底誰是誰非?

法官並沒有急於得出結論,而是先審查了兩方聘請的精神病鑑定專家的資格。比如,專家們的職業道德如何、以往的精神病鑑定有沒有問題、專業背景如何等等。

開庭的時候,雙方的鑑定專家都在場,辯論的焦點成了:哪個鑑定結論更可靠。辯方的精神病專家提出,行刺前兩小時,辛克利模仿《出租車司機》中的情節,給福斯特寫了一封情書,精神病專家展示了情書的內容:

“ 親愛的朱迪,當我行刺里根總統時,我很有可能死去。所以現在給你寫這封信。”“我之所以鋌而走險,希望我的犧牲,能夠改變我在你心目中的形象。”

從中可以看出,辛克利是在模擬電影中的情節和暗殺方法,想法和行為不可理喻,從醫學角度看,是一個典型的“妄想狂”型精神病患者,有點神智錯亂。據此,辯護律師認為,被告不應負任何刑事責任。

這時,辛克利的父親又站了出來,老淚縱橫,陳述“子不教,父之過”的慘痛教訓。他說,自己的兒子膽小怕事、內向害羞,如果不是精神分裂,絕不會做出這種駭人聽聞的暴力罪行,出了這種事情,當父親的也有責任,沒有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釀成大錯,悔之莫及。這使陪審團的為人父母者深受感動。

雖然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辛克利既使有精神病,也沒有那麼嚴重,但控方無法提供足夠的證據,證明辛克利刺殺總統時是清醒的。按照美國的法律,沒有百分之百的證據,陪審團不能為精神病患者定罪。

這一判決使舉國譁然,不僅里根的家人和美國政府不滿意,連普通的美國民眾都無法接受。但就像法官所說的,辛克利有沒有精神病只能聽專家的,普通人無法投票決定辛克利有沒有精神病。

有趣的是,里根總統本人並不太恨這個刺客,經過醫生的搶救,里根總統很快恢復了。在得知辛克利是精神病患者後,他立刻在醫院病房中為他禱告平安。出院後,里根甚至異想天開,想在白宮和辛克利見上一面。這個荒謬的想法嚇壞了總統的幕僚們,在苦勸之下,里根最終打消了這個念頭。

不過,既使無罪,辛克利也不能獲得自由。1982年,他被送進了伊麗莎白精神病醫院,除非專家們認定他的精神病不再發作,不會對周圍的人造成危險。多年來,美國政府的態度也非常堅決,一直拒絕對辛克利進行任何形式的釋放。

所以,在20多年的大部分時間裡,辛克利都在精神病醫院裡待著。偶爾外出,也需要有監護人和特工陪同。每年的節假日,辛克利在醫生的監護下回家,與家人團聚。據說,與家人的和睦關係有助於精神疾病的治療。

1987年,辛克利聲稱,自己已經不再迷戀福斯特,他希望能出院,白天能和父母呆在一起。醫院同意辛克利回家。不過,就在出院前一天,特工們在他的房間裡發現了幾十張朱迪·福斯特的照片,辛克利的出院申請被中止。

辛克利企圖出院的消息引起了美國政府和公眾的憤怒。人們本來就對當時的判決不滿,如果僅過了6年就把他放出來,簡直讓人無法容忍。里根總統的家人更是警告公眾,辛克利是個騙子,企圖欺騙醫生

從此以後,辛克利變得十分小心。他平時說的話、讀的書、收藏的物品都有可能被作為呈堂證據,證明他的精神疾病還沒有康復。為了能儘早出院,辛克利必須讓醫生相信他已經不再迷戀朱迪·福斯特。

數十年來,辛克利從來沒有放棄過出院的努力。2003年,精神病醫院聲明,辛克利的病情已經治癒,不會再對自己或他人構成威脅。但法院並沒有准許他獲得自由。一直到2007年,法院只允許辛克利有限度地在外面活動。

2016年辛克利終於得到批准可以永久出院,不過辛克利不得對媒體發表任何講話,每星期要工作3天,並要定期去看精神科醫生。

近期看到這麼多情感與法律的事件,只是忽然想要寫下這個故事,實在也不知道要做何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