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專訪|確診四年後,我的孩子終於成為了一名小學生

家長專訪|確診四年後,我的孩子終於成為了一名小學生


家長專訪|確診四年後,我的孩子終於成為了一名小學生


「在最初孩子被診斷為是一名自閉症兒童的時候,大腦一片空白,完全沒了方向,不知道該做什麼,不知道能做什麼。」

「我們上論壇交流,買各種專業書籍,為孩子尋找專業的康復機構……因為我們知道,父母,已經成為他的全部希望。」

「四年過去了,我的孩子正式成為了一名小學生,這種喜悅與感動伴隨著對未來的期盼,是語言所無法形容的。」

家長專訪|確診四年後,我的孩子終於成為了一名小學生


01

據 2017 年發佈的《中國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Ⅱ》(簡稱《報告Ⅱ》),我國的自閉症發病率保守估計約為 1%。14 歲以下的兒童患病者約 200 萬。

每一位自閉症兒童的背後,是一個家庭的動盪和不安,作為天津最具規模的自閉症兒童專業康復機構之一,宜童接觸到堪稱龐大的家長群體。

這一次,我們選擇聚焦星寶的家長,走近每個相似而又特殊的自閉症家庭,分享每一種經歷,給同行者帶來一絲溫暖,給後來者帶來一些經驗。

家長專訪|確診四年後,我的孩子終於成為了一名小學生


02

本期的採訪對象是一位星寶媽媽劉女士(化名),15年初,孩子被確診為自閉症,輾轉來到宜童進行干預訓練,親子-個訓-小組-融合幼兒園-學前班再到真正的小學,媽媽和宜童共同見證著孩子的改變、進步和成長。

孩子出現了哪些方面的問題才去醫院進行檢查的嗎?

媽媽:孩子零語言,去醫院做的檢查,通過診斷我們才知道,不會說話只是眾多孤獨症譜系障礙的典型症狀之一,我的孩子當時還沒法做到雙腳跳,雙手高舉,沒法不用輔助的上下樓梯,不會搭積木,不懂得分辨顏色、大小,不識數,聽不懂指令,甚至不會指。

他那時已經兩歲半了,而所有這些典型症狀都由於我們對自閉症知之甚少而被忽略了。

媽媽:醫生判定孩子是中重度的自閉症,而對於孩子能否康復及能夠康復到什麼程度,只說會因人而異。

像許許多多星寶家長一樣,在最初孩子被診斷為是一名自閉症兒童的時候,我們大腦一片空白,完全沒了方向。

如果說對一個家庭來說,孩子是希望,那麼診斷結果,無疑就是晴天霹靂,不可避免的慌亂和不知所措,但作為父母,也只能強迫自己鎮靜下來,為孩子尋找最適合他的康復方式。

我們在論壇交流,上網查閱各種資料、信息,買各種專業書籍,為孩子尋找康復機構,竭盡所能,不放過每一個可能會有所幫助的機會,全身心投入到這件事上。

後來是什麼契機選擇帶孩子來到宜童呢?

媽媽:對比了一些機構,我瞭解到了宜童的與眾不同。我認為這是一所可以考慮到孩子成長階段需求的機構。

並且不只是單一的使用 ABA 模式,而是根據孩子不同的能力特性量身定製干預方案,再根據孩子的改善情況,由專業特教老師輔助,把孩子逐步送入集體環境,以達到最終讓孩子能夠獨立融入正常社會的目的。

我們認為這種分步分階段干預模式,是孩子所需要的,面談過程中,老師對宜童融合教育更詳細的介紹,更讓我從自閉症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於是經過商議,我們最終選擇了這裡。

剛剛來到宜童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一些困難?

媽媽:剛來的那段日子真是太難忘了。親子課初期,孩子的環境敏感嚴重到他根本無法踏入教學樓,哪怕是軟硬兼施的帶他進去,他也只會守著樓梯口的柵欄門,不停的開開關關,完全參與不到親子課的集體環境中去。

實際上,那是孩子焦慮的表現,而這種焦慮也間接傳導給了我。同樣都是自閉症,我的孩子都與其他孩子有明顯的差距,肯定是非常煎熬的。這裡也真的要特別感謝我們親子課時的林竹老師和趙嘉儀老師。是她們給了我們家長莫大的支持,讓我們度過了心理上最艱難的那個時期。

在半年的親子課進入尾聲時,努力收到了回報,我的孩子慢慢克服了環境敏感,開始願意接受陌生環境和陌生的人了,並且由於孩子在這半年裡,有了明顯的情緒上的改善。

這裡也想強調的一點是,正是在親子課上,作為家長的我,才有機會正式全面又專業的學習到在家庭中對孩子的各種干預技巧,包括很基本的正確的育兒方法,這是家長、老師、孩子及真實情景一起在位時候難得的學習機會。

所以在您看來,家長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對嗎?

媽媽:是的,每個月多次公開課以及動態課階段與家長的配合,不僅能迅速消除孩子不願配合的情緒,增加遊戲樂趣,還能讓家長在實操過程中發現孩子的不足,學習實用的技巧。

我的孩子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認知和肢體協調性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情緒控制也越來越好了,雖然仍有刻板行為與語言發育的重度遲緩,但從最低谷的時候來看,孩子已經讓我覺得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了。

每一次看到他學會了新的本領,和老師默契的配合,都讓我倍感欣慰。

在孩子從個案升到小組,第一次進入集體環境的時候,有沒有忐忑的心情?

媽媽:其實不止是從個案到小組,記得剛開始親子課結束後,本來還會擔心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會哭鬧不配合,但孩子的表現出乎意料的好,第一節課就可以和老師建立起信任,做了一些簡單的認知練習,這給了我很大的信心。

個案訓練一年後,收到了升入半日班的通知。當時我是無比忐忑的:孩子四歲一個月,雖然對於老師出示的詞語卡片有發音反應,但語言仍然非常薄弱,他可以麼?他的能力真的能適應集體環境麼?

反問自己以後,我有過一絲絲的猶疑。但當時與個訓老師溝通後,我們選擇相信老師,相信孩子,願意放手讓孩子去新的環境裡試試。

因為這是老師對他進行了能力考量後的決定。

他們雖是我們的孩子,但他們更是他們自己,我們能做的,是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然後輔助孩子,到更廣闊的天地裡更好的成長。

果然,雖然在半日階段剛開始的時候,他表現出明顯的不安,但他也的確如老師所肯定的一樣,在安坐與常規方面表現得非常好。並且由於進入了集體環境,孩子也開始更多的關注到了人。包括每個小朋友叫什麼,老師叫什麼,每天在班級裡學習了什麼,他慢慢慢慢的都可以複述出來了。

看到孩子在小組階段的表現很好,那時候是不是就對融合充滿希望了?

媽媽:雖然從孩子確診的那天起,從未敢真的想過他能有和普通孩子在一起生活學習的機會,但隨著孩子進步的過程心底的希望還是在慢慢生根發芽。

看著孩子能自己學會疊衣服,自覺的排隊如廁,自覺的在課上坐好舉手回答問題,真的一瞬間覺得他長大了。

半日-全日規律的生活過了一年,孩子的語言從詞語變到詞組,詞組變到句子,被動變為主動,進步也得到了老師的肯定,進入九月,我們就順利得到了去南開三幼中班融合的機會。

進入融合階段的孩子狀態有什麼不一樣嗎?

媽媽:從進入融合園的那天起,孩子整體的康復狀態可以說是更好了。因為只有在正常的集體環境裡,孩子的社會性才能真正在耳濡目染的影響下提升。

融合園的大環境非常包容,我的孩子在融合的這兩年時間裡,與同班的普幼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甚至有了三四個放學也可以一路聊天一起回家的好朋友。

孩子社會性能力提高的同時,自理和自律方面也有了非常大的改善。他不僅會自己收拾碗筷,主動幫忙父母承擔家務,還會邀請我們陪他玩兒在幼兒園裡學到的遊戲。

在這裡也要感謝宜童為孩子們創造的環境,宜童與幾個融合幼兒園合作多年,模式是在孩子進入普幼後,由宜童的特教老師陪同,在校期間不間斷的給孩子提供干預及輔助。

我們在三幼辦理入學手續的時候,宜童的融合負責人以及我們的帶班老師都是全程陪同指導,非常的體貼周到。

接到小學入學通知書的時候是什麼感受?

媽媽:意料之內的驚喜,意料之內是因為孩子的進步我們一直看得見,在宜童,也有非常多的孩子順著這些軌道順利進入小學,我心裡一直相信,通過我們不斷努力和支持,我的孩子也一定可以的。

驚喜是因為這個進程比預想的快、好。我知道對於星寶的家庭而言,這才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但因為在孩子成長最關鍵的幾年打下的基礎,我相信孩子以後的成長中,還會有更多的驚喜等著我們。

對孩子,有什麼想說的心裡話?

媽媽:想對孩子說,雖然你是一名來自星星的寶寶,但媽媽也很想說一聲感謝:

謝謝你從出生到現在給我帶來的所有歡樂;謝謝你在我不理智的責備你為什麼不像其他孩子那麼優秀的時候,沒有反過來責備我不像其他媽媽一樣優秀;謝謝你讓我成為了自己曾經想成為的、一個更好的大人。

家長專訪|確診四年後,我的孩子終於成為了一名小學生


03

最後也有個很有意思的小插曲,想要分享給大家,在採訪結束後的一週後,我們就在微信群裡收到了來自孩子媽媽的反饋:在小學裡的第一次語文測驗,孩子就拿到了非常不錯的分數,這種正面的反饋,不僅讓陪著孩子一路走來的家長、老師感動,更給了許多家長看得見的希望。


家長專訪|確診四年後,我的孩子終於成為了一名小學生


本期採訪分享就到這裡啦,相信大家看過後也會有很多感觸,家庭,是星寶最重要的“後方”力量,星寶們需要來自父母的條件支持、輔助干預以及不離不棄。

也歡迎更多的家長參與到宜童的家長專訪中,分享自己的軌跡,也傾聽別人的故事。

家長們需要彼此的支持,星寶們更加需要共享的資源和平臺。康復路上,讓我們一起攜手共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