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場:兼字原為土字旁+兼

兼場:兼字原為土字旁+兼

兼場:兼字原為土字旁+兼

兼場:兼字原為土字旁+兼

兼場:兼字原為土字旁+兼

然而,無論是今天的《邢臺地名志》等書,還是民國《寧晉縣誌》《趙州屬邑志》《畿輔安瀾志》《清一統志》都沒有這樣寫。而是寫作“鹼場”、“鹼河”、“磏河”。《邢臺地名志》302頁:“鹼河,在縣東十里,鹼場村,是鹼河即滹沱河氾濫淤塞的遺蹟。”

兼場:兼字原為土字旁+兼

鹼河,民國《寧晉縣誌》寫作“磏河”、“鹼河”,民國《寧晉縣誌》卷一:

磏河,在縣東十里,金史雲:寢水自藁城迤南,欒城趙州迤東,由寧晉入滏陽河,是河恆被滹沱水淤,今下流已壅塞,上流渠雖存無水。遇夏秋霖潦,水皆氾濫田野。

鹼河,發源藁城縣,自趙州範莊入境,由小營村起至延白村入滏陽舊河止,計長五十里,河身久經淤平,歷無稽考。見《趙州屬邑志》。

馬家莊有鹼河,自雙井流經孟村東寨門,至馬家莊村南三里許,流向東北,至賈家口村中間,又至延白村西北至白木村中間。

《畿輔安瀾志》:“滹沱故道在正定縣南者,為元明時所開浚,今已淹,南泛於藁城,晉州,入趙州之寧晉縣,曰鹼河。”清一統志·趙州》:“鹼河在寧晉縣東十里,即寢水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