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酒文化,杜甫李商隱與酒,一生顛沛流離可否借酒消愁?

中國傳統酒文化,杜甫李商隱與酒,一生顛沛流離可否借酒消愁?

杜甫,家世良好,卻一生貧寒;七歲作詩,見過名山大川,遊歷過大江南北;見識過國家興衰,經歷過家破國亡,他的詩被稱為“詩史”。酒對他而言,亦敵亦友,亦愛亦恨,各種情感糾葛,最終一生還是逃脫不了與酒的牽絆。哀怨是酒,“酒闌卻憶十年事,腸斷驪山清路塵”(《九日));憎恨是酒,“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縣脈懷五百字》);歡喜是酒,“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抒懷是酒,“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絕句漫興九首》其四);解愁是酒,“濁醒誰造放?一酌散千憂”(《落日》)。

中國傳統酒文化,杜甫李商隱與酒,一生顛沛流離可否借酒消愁?

有人將杜甫的一生劃分為三個階段,從壯志滿懷到顛沛流離,再到看破世俗,經歷了國家由興到衰的歷史,看過富貴榮華,也看過窮鄉僻壤,還見識了人情冷暖。壯年時,同大多數詩人一樣,有著造福一方百姓的政治抱負,想要成為一朝重臣,只是沒有伯樂,沒人看到他的政治才能,使得杜甫也是空有一身抱負無法為國立功。從他的詩作來看,那個時候,酒對他而言,更多的是一種抒發內心情感的工具,飲酒之後,吐露內心的豪言杜志,表達壯志不得酬的悲涼。《樂遊園歌》便是其中一首。

中國傳統酒文化,杜甫李商隱與酒,一生顛沛流離可否借酒消愁?

樂遊古園率森爽,煙綿碧草姜姜長。公子華筵勢最高,秦川對酒平如掌。

長生木狐示真率,更調鞍馬狂歡賞。青春波浪笑蓉園,白日雷定夾城仗。

間閥睛開映蕩蕩,曲江翠幕排銀膀。拂水低徊舞神翻,緣雲清切歌聲上。

卻憶年年人醉時,只今未醉已先悲。數莖白髮那拋得?百罰深杯亦不辭。

聖朝亦知賤士醜,一物自荷皇天慈。此身飲罷無歸處,獨立蒼茫自味詩。

中國傳統酒文化,杜甫李商隱與酒,一生顛沛流離可否借酒消愁?

在安史之亂後,杜甫的生活變得顛沛流離。在苦難中,杜甫開始寫錄現實,記錄自己生活的痕跡。大量的詩作在這一時期誕生,並獨成一派。這個時期的杜甫對酒是又愛又恨。一方面,自己想借酒澆愁,暫得一時痛快;另一方面,杜甫又對酒有著深深的恨意,恨那些整天沉溺酒色、不務正業的貴族們。最出名的莫過於“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一句,寫自己去長安求官,歷盡艱辛,當上了右衛率府胃曹參軍,回家探望妻兒的時候,得知小兒子卻已經餓死。杜甫悲痛至極,想著那些過著燈紅酒綠生活的達官貴人,再看看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國家的腐敗,杜甫寫下這首詩。

中國傳統酒文化,杜甫李商隱與酒,一生顛沛流離可否借酒消愁?

第三個階段,杜甫的生活比第二時期要安定,舒適的多。這個時期對酒的態度也是頗為隨意,或高興,或衰嘆。杜甫終於恢復了往日的笑顏,種植花草,佈置庭院,縱酒把歌,與平民百姓談話,散步鄉間原野,品味簡單樸素的生活。《秋興八首》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其一如下;玉露調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店。

中國傳統酒文化,杜甫李商隱與酒,一生顛沛流離可否借酒消愁?

史上將李白、杜甫合稱為“李杜”,後又將李商隱和杜牧稱為“小李杜”。李商隱詩風接近杜甫,杜牧詩風似李白,他們的詩都有著強烈的傷感情緒,與當時的時代背景和自身的經歷有關。李商隱,字義山,號玉翳生,又號莫南生,曾當過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不受政治牽絆,始終刻意追求詩的美感的作者。李商隱擅長詩歌寫作,其文文學價值也很高。

中國傳統酒文化,杜甫李商隱與酒,一生顛沛流離可否借酒消愁?

李商隱與酒的交際更多地發生在服喪期間,會昌二年至會昌五年間,李商隱因母親去世服喪而辭官閒居。在這一時期,李商隱的生活寂寞且頹廢,整日無所事事,滿心的政治抱負也漸漸逝去,或在庭院中栽花植樹,或出門遊山玩水,終日與酒為伴,飲酒寫詩,借酒消愁。在此期間他創作了大量的詠誦花木景觀的詩歌,如:

尋芳不覺醉流霞,倚樹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

中國傳統酒文化,杜甫李商隱與酒,一生顛沛流離可否借酒消愁?

李商隱心血來潮時獨自去“尋芳”“尋”而後喜遇,被花的美豔深深吸引,連連稱讚,伴之美酒,人生之大快,竟不知不覺地“醉”了。既是為花的心理醉,又為酒的生理醉。詩中的“流霞”即為一種酒的名字,而且是神話傳說中的一種仙酒。《論衡》上說:項曼卿好道學仙,離家三年而返,自言:“欲飲食,仙人輒飲我以流霞。每飲一杯,數日不飢。”李商隱在詩中使用“醉流霞”一詞,一語雙關,既在說花的絢麗,而為花醉;又是在說酒的甘醇、甜美,而為其醉;又或者是飲酒已醉,見花如此,便是深醉。究競是為什麼而醉,李商隱沒有明說,正是這種朦朧和隱晦,讓我們更加嚮往花的醉人,酒的醉人,還有詩的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