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縣便江街道塘下村堅持精準化幫扶

“今年,我通過自主經營養了200餘支雞, 60支餘鴨,放了1.5畝魚塘,種植冰糖甜橙4畝,產業獎補資金3200元,參加了種養殖業的免費培訓,並利用閒暇時間到附近打臨工,收入近2萬餘元,日子越過越好。”12月11日,永興便江街道塘下村廖家組貧困戶廖五軍開心地對記者說。

塘下村原有貧困戶45戶共122人,屬貧困人口達100人以上的非重點貧困村。2018年動態管理精準識別後,保留25戶78人,新增補錄2戶4人,今年脫貧6戶22人。“塘下村的貧困戶大多是因病因殘致貧。扶貧工作隊駐村後,和村支兩委對全村貧團戶進行了詳實的摸底,根據幫扶對象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幫扶方案。”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李昇平說道。

在著力找準脫貧發展的路子上,扶貧工作隊採取個人“申請”、群眾“點菜”、村裡“下廚”、政府“買單”方式開展幫扶,即為貧困戶建立一本幫扶臺賬、制訂一個脫貧計劃、定做一套幫扶措施。堅持開發扶貧與救濟扶貧“兩項驅動”,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對低保戶、五保戶等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織牢社會保障網,實行政府兜底、救濟扶貧;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願的貧困人口,根據不同的貧困成因,因地制宜、因戶施策,集中政府、市場及社會資源,採取就業扶貧、教育扶貧、產業扶貧、移民扶貧、基礎設施扶貧等模式給予個性化、精準化幫扶。

為解決“誰來扶”的問題,該村建立幫扶責任單位、“村支”兩委幹部和黨員結對貧困戶的到戶到人的幫扶責任制,做到幫扶全覆蓋,要求不脫貧不脫鉤。同時,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及愛心人士參與扶貧,引導農村致富帶頭人以“傳幫帶”的方式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當地致富帶頭人廖志輝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管理模式,帶領周邊村民致富,在他的龍王嶺生態種植養殖業專業合作社裡,利益聯結14戶41人,讓村民在搞活生產生活的同時增產又增收。

為不斷提升群眾的滿意度,便江街道幹部也出謀劃策,駐村幹部曹昌澤利用惠民政策,幫助村裡籌集資金,全面改善村裡基礎設施,通村通組公路全面貫通,方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