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食品第一季暴增超5倍,股價已上漲3倍,食品行業強者恆強


三全食品第一季暴增超5倍,股價已上漲3倍,食品行業強者恆強


傍晚,三全食品公佈了2020年第一季度預告,預計歸屬上市公司的淨利潤為24909.18萬元至26114.47萬元,同比增長520%--550%,這種業績增長可謂好得爆棚。

先別慌,公司給予業績好轉的解釋是這樣的:

1、 報告期內,公司通過產品結構調整,渠道質量改善,利潤得到較好恢復。

2、 由於轉讓鄭州全生農牧預計非經常性損益影響為1.02億。

也就是說,按照正常的上市公司業績核算標準,經常要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影響的,那麼第一季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利潤應該為14709.18萬至15914.47萬元,2019年第一季度為4017.61萬元,也就是說第一季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大致增長空間應該為267%--322%之間。

而按照公司預告,2019年全年增幅為106.69%,也就是說2020年第一季度增速大於2019年全年增速。

去年全年淨利潤約為2.11億,而2020年第一季度扣非後1.5億左右,一個季度利潤已經超越2019年前三個季度利潤!也就是說,即使拋開非經常性損益之後,三全食品第一季度業績依然非常亮眼。


三全食品第一季暴增超5倍,股價已上漲3倍,食品行業強者恆強


公司重點提到“產品結構調整,渠道質量改善”,的確這是造成公司內在價值驅動的主要原因。2019年的業績增長,其實都已經體現在股價裡面了。

三全食品在跟隨大盤2018年底觸底後,下探至最低5.14元,到今日最高價20.54元,股價恰巧漲了3倍!

可以說是股價一路震盪攀升,不可多得的穩健牛股。

公司主營業務是速凍湯圓、水餃、粽子、麵點等速凍食品,第一季度業績大漲,拋開公司內部治理卓有成效外,咱家認為跟新冠肺炎的影響也是分不開的。

從公司的主營結構來看,2019年半年報顯示,零售市場佔比88.01%,餐飲市場佔比11.99%,而這一次新冠肺炎的衝擊,對餐飲市場影響比較大。反而對零售市場形成正面利好,之前對於食品領域股票的投資,很多投資者就有這樣的疑慮。

因為疫情影響,儘管超市的銷量上升了,但別的渠道可能因為沒有營業造成負面影響,還是不敢碰食品股。

而三全食品業績預告,基本上再次打消了這個疑慮。

比如,當直觀地看待超市掛麵銷量好的時候,有朋友依然不敢碰克明面業,因為當時的疑慮也是在這裡,怕是超市銷量好了,別的渠道因為無銷量整體上對公司業績無變化。

這種擔憂也是合理推測,但總歸有一個問題沒有思考到,那是人的變量

因為消費者的數量總數是定的,只談消費者總數這個重要問題去思考,就沒必要考慮那麼多渠道變量了。

最終要思考一個問題,當新冠肺炎影響,總量一定的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有沒有發生變化?而這個變化會往哪個變量去走?

居家消費,宅經濟是重大變化,通過宅經濟這一重大變量去思考消費習慣,或者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化,就可能找到這次疫情對哪些行業產生正影響或者說是正刺激。

而克明面業第一季度預增40%-80%,三全食品扣非後預計同比增長260%--320%之間,基本上驗證了咱家這一投資邏輯,當然了,三全食品也可以說是業績好因為他們內部結構調整的好,疫情是錦上添花。

比如,在2月份三全食品在投資者互動時表示,“部分地區部分終端門店速水餃和麵點等產品出現了缺貨情況,經銷商及商超節前庫存消化較快,渠道庫存低於歷史同期,公司訂單較同期有一定增長。”


三全食品第一季暴增超5倍,股價已上漲3倍,食品行業強者恆強

經常關注閒閒財經的朋友都知道,咱家喜歡談邏輯,喜歡以小見大,喜歡透過現象看本質。咱們文論述了半天,也就是希望論述的邏輯站得住腳。

新冠肺炎疫情對於國內乃至全球的影響,可以說是大大超出預期了。

儘管國內疫情得到了基本遏制,而國際上疫情,歐美國家非常讓人揪心,說不定還有更大的雷還沒爆出,比如非洲國家和印度,印度疫情是繼美國之後值得重點警惕的地區。

包括年初都以為疫情很快就過去了,但現在看還真沒那麼容易,主要是國際上影響,短期難以祛除。

疫情直接影響到生活狀態和消費習慣。

也就是說,宅經濟,2020年上半年都會繼續影響,甚至還要持續到下半年。

從宅經濟的角度思考,就是投資邏輯的思考。

只要上市公司銷售渠道處於不受疫情關門的商超,銷售渠道佔比較大,並且受到宅經濟正影響,或許就是一個好的投資標的。

從當前來看,食品飲料板塊已經突破了長達一年的橫盤格局,大有一騎絕塵的味道,該行業板塊真的值得投資者認真去研究。

比如,醬油受不受宅經濟影響?

按道理說,影響不是很大呀,消費者不去餐廳就餐,回家做飯,醬油好像影響不大,但海天味業近期卻又暴力拉昇,創出了歷史新高。

除了企業自身的內生動力,至少很多相關個股不受負面影響,或許是資金抱團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