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倫在干預蘇臺德事件的過程中,成了德國總理的"套中人"

二戰前,希特勒成功地將奧地利併入德國後,就決心將蘇臺德地區也併入大日耳曼帝國。由此引發了英國首相張伯倫的德國之行。

德國之行的駭人前奏。希特勒打算以捷克境內的日耳曼少數民族問題為藉口,向捷克斯洛伐克發動進攻。

1938年5月,德國總理開始做進攻蘇臺德地區的準備。整個夏天,英國、法國和蘇聯都知道希特勒在準備進攻蘇臺德地區,甚至整個捷克斯洛伐克。

張伯倫在干預蘇臺德事件的過程中,成了德國總理的

德國侵略行徑態勢圖

捷克斯洛伐克在德國的情報系統很出色,每天都知道希特勒在幹什麼。

來自捷克斯洛伐克的大量情報,使英國首相內維爾 張伯倫深感不安。他不相信德國人,同樣也不相信捷克斯洛伐克人。他似乎只相信德國報刊上登載的大量暴行消息——確有其事。

英國首相想管一管蘇臺德的事,起初只是嘗試性的,他既沒有明確的目的,決心也不大。他只是怕蘇臺德事件會引起新的世界大戰。

但他和他的密友倫希曼勳爵從未想到過,一旦蘇臺德地區併入德國,捷克斯洛伐克就會處於無法防禦的不利地步,而且問題一旦超出國境,就會複雜化。

1938年9月中旬,德國總理在紐倫堡發表了一次講話,極盡造謠生事之能,編造說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在用一切殘暴的手段消滅蘇臺德地區的日耳曼人。希特勒想以此引發德國人民的不滿情緒以及國際輿論的同情。

張伯倫在干預蘇臺德事件的過程中,成了德國總理的

演講中的希特勒

德國總理通過語氣異常激烈的講話,對捷克斯洛伐克進行地猛烈言論攻擊,使英國首相從無所謂的態度中驚醒過來,他感到戰爭在所難免。

德國之行的戲劇效果。思慮再三,英國首相決定干預一下蘇臺德地區的事務。

於是,他立即給德國總理發了電報,請求會見。希特勒收到電報後,同意會見英國首相。

張伯倫不瞭解德國曆史,更不瞭解希特勒本人。導致他此次的德國之行,完全陷入了德國總理設下的圈套之中。

到了德國後,英國首相要求舉行私下會談,以便能夠進行相對應的政治較量。

張伯倫在干預蘇臺德事件的過程中,成了德國總理的

希特勒接見張伯倫

當提到需要一個翻譯時,德國總理和藹可親地推薦了他自己的翻譯保羅 史密特博士,說他擔任他們的翻譯最合適,因為他是個中立人士,不屬於任何一個集團。

這樣一來,話語權就都落在了希特勒的手裡。

在德國總理慷慨激昂地、滔滔不絕地胡言亂語中,張伯倫幾乎沒有打斷過他的講話。

兩個半小時過去了,他總共沒說上五句完整的話。但他想知道的一件事,現在越來越清楚了。那就是,德國總理要發動戰爭。

第二天上午,張伯倫飛回倫敦,立即召集了一次內閣會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認識。

張伯倫在干預蘇臺德事件的過程中,成了德國總理的

演講中的張伯倫

在英國首相看來,如果能說服希特勒,就會避免一場大戰,或者把戰爭推遲,他不想為捷克斯洛伐克苦苦奮鬥。

他認為,德國總理主張"蘇臺德重歸德國"是合理的,他要做的就是保證蘇臺德地區的和平接管。

但他似乎沒有意識到,他對這件事情的干預,完全沒有必要。如果進行干預,只會對德國更有利。

9月22日下午,在戈德斯堡德萊森旅館的會議室,張伯倫第二次與希特勒會面了。

為了滿足德國總理對蘇臺德地區的要求,他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冒了險。但他還不知道,就在此刻,德軍已經在邊界做好了戰鬥準備,隨時可以開進布拉格,摧毀或者肢解捷克斯洛伐克。

磋商仍是一邊倒,英國首相好像就是一個聽客。"貝奈斯對蘇臺德日耳曼人的壓迫和製造的恐怖不允許再拖延下去了。"希特勒大叫著說,"必須立即移交!"

張伯倫在干預蘇臺德事件的過程中,成了德國總理的

強勢的希特勒

在德國總理強烈的言論攻勢下,張伯倫為緩慢而慎重移交蘇臺德地區制定的計劃破產了。

第二天早晨,英國首相預感到局勢有惡化的可能,於是給希特勒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回顧了頭一天的協議,重複了他的一些看法。

德國總理接到這封信一看,發現裡面沒有任何新鮮內容,氣得差點發瘋,並立即給英國首相回了一封信。

英國首相聽了翻譯宣讀的德國總理的信,覺得德國總理沒有提出什麼新的要求。雖然有幾處暗示,他認為希特勒也只是說說。所以, 張伯倫要求德國總理提出具體建議。

英國首相此時仍想充當德國和捷克斯洛伐克之間的調停人,於是就在當晚和希特勒舉行了最後一次會晤。

根據英國首相的建議,希特勒明確了德國的具體要求。那是一份附帶地圖的備忘錄:9月26日上午八時以前,捷克斯洛伐克武裝部隊必須從蘇臺德地區開始撤退,9月28日必須全部撤完。48小時之內,必須把蘇臺德地區交到德國人手裡!

英國首相見了,立即揮手錶示反對。並說:"這是最後通牒!"德國總理則狡黠地說:這根本不是最後通牒,………這上面寫的是"備忘錄"。

德國總理純粹拿英國首相當小孩子耍著玩,但這也暴露了德國總理的真正意圖:他想用陰謀手段取得蘇臺德地區,而不願意動用武力。

"為了使你滿意,首長先生,我願意在時間問題上做出讓步,我對別人是極少這麼做的,我願意把撤軍的日期延至10月1日。"德國總理以少有的謙和,對英國首相說。

實際上,德國總理是在玩弄市場上馬販子討價還價時的那種手腕。英國首相又一次落入了希特勒的圈套。

他不知道德國總理根本不可能做出任何讓步。一時之間,英國首相竟然被德國總理的"寬宏大量"感動了,答應再次說服捷克斯洛伐克政府。

但結果是,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全不能接受新建議。希特勒得知這一訊息後,立刻暴跳如雷,大聲吼叫道:"再談判下去,已毫無意義!"

隨之,英國首相的就蘇臺德地區的調解活動就此告終。

接下來,德國總理通過一系列獨裁運作,於1938年9月29日至30日,在德國召開了有英、法、德、意四國首腦參加的"慕尼黑會議",簽訂了相關協議。

張伯倫在干預蘇臺德事件的過程中,成了德國總理的

簽訂《慕尼黑協定》

德國總理勝利了,蘇臺德地區歸屬德國了。

這一勝利,德國沒有費一兵一卒,只通過耍弄奸詐、恐嚇的手段就獲取了!

當然,也得益於英國首相先生的助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