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硬尾鸭陆续抵达白鸟湖

湖面中央,一只雄性白头硬尾鸭竖起它黑亮的尾巴,边绕着一只雌性白头硬尾鸭打转,边扭头观察“她”的反应,雌性白头硬尾鸭则淡定地浮在水面一动不动……这是白鸟湖观测点,百鸟汇志愿者团队秘书长陈雨箫在望远镜里看到的一幕。

白头硬尾鸭是迁徙性鸟类,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统计,白头硬尾鸭的成年个体数量在全球不足一万只,属于全球濒危鸟类。

“这是雄性白头硬尾鸭在向雌性伙伴求偶。”陈雨箫说,镜头里是今年首次观测到的白头硬尾鸭,她和几名志愿者早上就来到距离湖边大约600米外的固定观测点,通过镜头观测,先看到湖面凤头潜鸭、红头潜鸭等水鸟。直到中午时,她在镜头里看到一只雌性白头硬尾鸭从芦苇中慢悠悠游出,接着,芦苇中又出来一只雄性白头硬尾鸭,两只先后游到湖中心觅食。大约一个小时后,吃饱了的雄性白头硬尾鸭开始炫耀着自己“帅气”的身姿吸引对方注意。

“白头硬尾鸭每年要经历20多天的长途迁徙。”百鸟汇志愿者团队负责人蒋可威介绍,该团队长期监测白鸟湖白头硬尾鸭及各种鸟类情况,新疆是白头硬尾鸭在中国唯一的繁殖地,每年4月都有白头硬尾鸭从地中海沿岸陆续抵达白鸟湖,4—5月交配,6月初即可孵化出幼鸟。

蒋可威说,白头硬尾鸭的巢通常位于水边芦苇丛中,为杂食性鸟类,一般不上陆地活动。近两年随着白鸟湖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固定的观鸟点也远离湖边,游人对鸟儿的干扰已降到最低,以前大部分水鸟会在湖中心活动,现在偶尔发现它们会在湖岸边休息和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