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盘点丨地方补贴、最新政策……一定有你需要的信息!


01

要闻

1、农业农村部:促进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农业农村部、人社部按照国务院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要求,制定印发了《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规模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在推动农民工有序返城返岗就业的同时,促进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方案提出,要加强政策扶持,强化指导服务,支持农民工就地就近顺畅就业。对首次创业、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返乡留乡创业人员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对符合条件的返乡留乡人员创业担保贷款予以贴息。引导企业扩大岗位。支持企业通过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吸纳农民工灵活就业、共享就业、兼业就业。

2、日本:智慧农业既能增产又能减少劳动力

日本农林水产省认为,通过引进智慧农业,一方面可以使劳动时间最大程度减少50%,另一方面可以使收获量增加10%至20%。瓶颈问题是智慧农业相关设备价格比普通设备价格高出10%至50%。不过,如果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可以将智慧农业有效用于农场经营,则有望在大米农户中间得到普及。


02

地方

1、黑龙江哈尔滨最高给予80万元开复工奖励

从黑龙江哈尔滨市政府了解到,为提振疫情影响下的生猪产能,今年哈尔滨市将完成360万头生猪养殖任务,并对日均屠宰量500头以上的生猪定点屠宰厂给予最高80万元一次性开复工奖励,一次性奖励不超过40万元。能繁母猪存栏1万头以上,5月31日前出栏生猪2万头以上的一次性奖励不超过60万元;能繁母猪存栏2000头以上,5月31日前出栏生猪1万头以上的一次性奖励不超过30万元。

2、内蒙古开通粮食收储”绿色通道“保障售粮顺畅

从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内蒙古各地开辟粮食收储运输“绿色通道”,引导鼓励粮油生产加工企业复工复产,确保农民售粮顺畅。

据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赵国忠介绍,针对疫情对春节后农民售粮影响较大的客观情况,内蒙古及时监测粮食收购情况,随时掌握用粮企业需求、农民售粮意愿、待售余粮粮情变化,支持粮食收购企业全面复工复产,最大限度满足疫情期间企业用粮和农民售粮需求。


03

报告

1、业内人士:半成品市场前景广阔

提高半成品的销售比重,成为疫情期间除外卖以外重要的开源手段之一。小龙坎的方便类食品近期销售额超3000万元,同比去年增长90%;盒马工坊的半成品菜品,从春节至今,日均销量为平时的10倍以上;自推出方便食品和半成品后,春节期间小南国销量同比增长5514%,吴大娘水饺成交额超同期45倍……

长期关注消费领域的麦星投资董事总经理郑重就曾表示,2019年中国家庭户均消费半成品菜市场规模,大概只达到日本2004年家庭户均消费的5%。

2、报告:中国是农业与食品的第二大投资市场

近日,AgFunder与中国食品科技创投机构Bits x Bites合作发布了《中国农业与食品创业投资报告》。该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农业与食品科技行业投资数量224起,较上年下降21%;融资额为36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8%。但即使数据下降,中国仍然是仅次于美国的农业与食品科技第二大投资市场。


04

动态

1、农业数字化引发投资者与互联网关注

报告认为,如果说过去该行业的关注焦点在于美团和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之间的竞争,现在则转向了生鲜配送领域。在2019年,我们还可以看到,众多新兴的电子商务平台正在努力推动小型企业和餐馆的B2B流程数字化。此外,从创业与投资活跃度来看,创新正在迅速地从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供应链下游转向中游市场,而上游的农场数字化也越来越引起投资者,以及互联网巨头的关注。

2、我国农产品电商存在的问题

第一是农产品质量信誉问题突出;第二是分季包装、冷链物流建设滞后;第三是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第四,农产品包装的环境污染问题值得关注。第五是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有待强化,电商的作用不仅仅是作为产销对接的买卖平台,根本上还是在于实现农业的标准化、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


05

观点

1、分析师:农产品价格整体向上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农产品价格整体向上,动能来自三方面:一是对于大豆、玉米及豆粕等产品来说,产业周期拐点出现是促使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二是大米、小麦价格短期主要受海外市场供应消息影响;三是本轮涨势发动前,早稻、粳稻、小麦期货价格均处于历史低位。

2、李志:农业要创新才有优势

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李志表示,要把农业经济的发展重点放在三产融合上。除了销售农产品,还可以结合旅游产业,甚至做成文创产业,做成体验式经济,用互联网+农业的方式作出更多定制化的模式——根本还是创新。所以,农业创新能力越强,该地的农业越有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