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慰!”江城重啟,海外僑胞有話說……

來來往往的人群、熱鬧的街道口、熟悉的熱乾麵……在歷經76天的“封鎖”之後,江城武漢終於在8日零時按下重啟鍵。

“欣慰!”江城重启,海外侨胞有话说……

在黃鶴樓下跑步的市民。王康榮 攝

回望過去的兩個多月,我們總能看到海外僑胞的身影。從最初多方奔走、捐款捐物,到為武漢正名,他們為武漢“解封”感到欣慰,也依然牽掛著武漢未來的發展。

武漢“解封”之日,聽聽他們有哪些心裡話?

博茨瓦納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南庚戌:

疫情發生後,中國政府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做出了“封城”的決定。武漢人民通過限制流動,減少了疫情外擴,為海外抗疫爭取了時間,也維護了海外僑胞在當地的利益和形象。

與此同時,武漢並不孤單。“緊急求援”的消息一出,全國人民和海外僑胞都積極行動起來。

“欣慰!”江城重启,海外侨胞有话说……

澳大利亞僑胞捐助100噸防疫物資包機運抵武漢

如今,中國國內疫情已經得到有效遏制,看到武漢人民生活和工作就要恢復正常,個人感覺終於鬆了一口氣,這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希望解封之後的武漢儘快煥發生機,把復工復產搞上去。我們公司和武漢、湖北有很多商業來往和交流,很多工廠也在湖北,我們也有支持非洲國家採購防疫物資,而很多貨源都在武漢。

未來,我們希望發揮自己的作用,積極拉動武漢、湖北和國際社會的商業來往,和武漢人民一起,把武漢的經濟搞上去,彌補武漢經受的創傷。

西班牙華僑華人協會主席陳建新:

我多次到過武漢,在武漢也有一些朋友,感覺武漢人性格很豪爽。現在武漢解封了,自己忍不住跟著他們開心,我想,湖北人民、全國人民都是一樣的心情。

目前西班牙各地也基本處於“封城”狀態,包括戴口罩、取消大型活動等方面也借鑑了國內抗疫的經驗,大家對武漢人民的遭遇可以說是感同身受。

武漢最終挺過來了,感到武漢人民真心不容易,為他們感到驕傲。同時,正經受著疫情的我們,也看到了戰勝疫情的希望。

武漢重啟後,要考慮到當地的復工復產和民眾生活。武漢是國之重鎮,肯定會有新的活力出現,但也要關注武漢人的狀態。

等疫情風波過後,一定再去武漢走走,好好感受下這座城市!

法國 《歐洲時報》採訪部主任黃冠傑:

看到武漢重啟,人們生活逐漸走向正軌,自然深感欣慰。自己也曾為江城重啟伸出一隻手,雖然微不足道,也是想表明一份心意:血濃於水,武漢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欣慰!”江城重启,海外侨胞有话说……

武漢大學校友會、中歐合作交流促進會、法國襄陽人友好協會、PLD公司負責人在捐助物資發貨現場。(《歐洲時報》/孔帆 攝)

我們捐贈的物資曾保護了一些生命,這讓我們感到欣慰。我們不求感恩,只希望在經歷這場前所未有的戰“疫”後,大家都明白眾志成城的重要性。

毋庸置疑,武漢的經濟一定會好起來。我覺得對武漢最大的支持,就是像往常一樣去看待或對待武漢人。不用做表面文章,武漢人去外地工作,好好待他們,不歧視他們,伴他們走出心理陰影,讓他們真正迴歸正常,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支持。

武漢“解封”,人們的生活將逐漸走向平穩有序,繁榮的城市會再度火熱起來。人們重新開始鍛練,歡歌笑語、江邊漫步、吃熱乾麵……武漢終於迎來“柳暗花明”,很開心,也很激動。

“欣慰!”江城重启,海外侨胞有话说……

4月3日,在武漢市標誌性建築黃鶴樓下,來往的車流漸漸增多,市民或跑步或遛狗,環衛工人也堅守著崗位。黃鶴樓的景色依舊,江城也正找回往日的“舊景”,恢復生機。圖為黃鶴樓下的車輛日漸增多。王康榮 攝

這場疫情中,武漢人民、全中國人民作出了巨大犧牲。如今中國國內疫情已經得到有效遏制,武漢經驗也為世界戰“疫”提供了鮮活範例,武漢人民值得我們尊重。

武漢是座英雄的城市。這座城市,帶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光榮與夢想,千萬武漢人民更聚集了無窮力量。疫情過後,武漢各方面一定會得到復興。

願我們的武漢百折不撓、兼容幷蓄、生生不息,這座城市一定會不斷追求、不斷髮展,以創新無限、活力無限的面貌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