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与孩子真正实现良好教育的前提,是家长要先尊重孩子

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曾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听说过,又或是现在已为人父母的各位家长们,也在教育孩子想要起到劝导作用时说过这样的话。

很明显,"为了你好"这句话,从来都不是一句陈述句那么简单,这是一句威胁和恐吓,甚至可以说是架在孩子脖子上的一把血淋淋的刀!


《狗十三》:与孩子真正实现良好教育的前提,是家长要先尊重孩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教育方面的理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在当下,越来越重视对个体人的尊重,父母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者的存在。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虽然也努力的将自己和孩子摆在一个水平上,但是却弄错了这里的平衡点究竟讲的是什么。

和孩子在同一个水平上,本应该讲的是从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来有所体现。可是一些家长却是会错了意,只是单纯的以大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或者是没有考虑其能力方面存在的薄弱,以大人的标准对孩子的提出要求。

这样的错误理解导致对孩子没有尽到应有的尊重,亲子关系在不知不觉间就出现了隔阂。

关键就是,家长们还不以为意,甚至并没有意识到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而今天,我们就从一部电影出发,以电影情节中相似的含义进行对孩子独立人格表以尊重的重要性。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作《狗十三》,电影的故事围绕一个13岁少女李玩的心路历程展开,那是一段汹涌又无奈的成长之路,同时也是告诉各位家长——与孩子真正实现良好教育的前提,是父母要先尊重孩子。

一:看不懂《狗十三》的人是幸福的

曾有网友在观影评论中说:"如果看《狗十三》的时候你没哭,那恭喜你——你拥有一个阳光幸福的成长期。"

看不懂《狗十三》的人是幸福的,我觉得这句话说得也没错。


《狗十三》:与孩子真正实现良好教育的前提,是家长要先尊重孩子

在被禁几年后,经过了无数次的删删减减,《狗十三》终于得以上映,并且拿下了柏林电影节评委会"特别推荐"奖,导演曹保平感言:"谢谢他们能够读懂一个中国的成长的故事"。

一部电影被禁止放映,很多人脑海里产生的第一个想法肯定是这部电影很"烂"或者很糟糕,可能是触及了某些人性的底线和原则,所以才会被禁。

但作为看过的观众,可以很肯定的说,这部电影被禁背后最为致命的原因,不是电影不好,恰恰相反,是因为拍的"太好"了、太过真实了。

然后,一但真实,也就残酷了,势必挑战某些人的神经。

《狗十三》讲述的是更加真实的生活,而往往真实便代表着痛苦。

谈及拍摄《狗十三》的初衷,曹保平坦言:"没人注意到我们是在什么时候突然长大,但那一天的到来其实是很残酷的,我想让大家回头看看这一天。"

这部影片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揭露父权思维下的家庭教育模式,批判中国式家长习惯将孩子雕刻成为自己所期望的那样,挑战了传统意义上的圆滑、世故和成熟的定义!


《狗十三》:与孩子真正实现良好教育的前提,是家长要先尊重孩子

实则体现了创作者斩钉截铁的态度———当青春遭到践踏,剩下的就只有一句脏话而已。

与同时期有关青春懵懂的爱情文艺片不同,《狗十三》的故事情节避开了沉湎爱情,讲述少女李玩以成熟敏感的心思看待情感与人际关系,又以稚嫩抗拒的心态对待成人世界,却被爱绑架,被迫驯化,提前成年。

看不懂的人是幸福的,而同样,看懂的人,那段回忆也会被再次提起,陷入再次的悲伤和无奈中。

二:李玩的成长

《狗十三》电影中的主角是一位12岁的女孩李玩,她的父母离异,父亲醉心于工作,并且在外面有了自己新的家庭,李玩一直在跟随爷爷奶奶生活。

李玩的爷爷奶奶是传统的老人,虽然宠爱着李玩,却也有着"重男轻女"的思想。就连李玩这个名字都是爷爷随便起的,等到孙子出生的时候,对于起名字这件事却一再犹豫。

而李玩的成长环境,也是十分的令人感到压抑。

不仅被后妈嫌弃着,就连唯一能依赖的亲生父亲,也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打着"一切都是为你好"的观念用父权去支配着李玩的行为举止。


《狗十三》:与孩子真正实现良好教育的前提,是家长要先尊重孩子

对牛奶过敏的李玩,因为父亲的"为了你好"而无奈的选择吞咽下牛奶,但又抵抗不了生理反应而反呕一地。

明明知晓李玩在物理上有着过人的成绩,却因为自己觉得英语更好,胁迫其改报了英语学习小组。

看到李玩喝酒,以小孩子喝酒不好对其进行毒打,却在外应酬时,出于好面子而胁迫李玩学会"敬酒"。

面对这样的支配试教育,李玩也有过反抗,可是在一次次无果后,她选择了放弃,学会了乖巧,终于成为了那"懂事"的孩子,在父母眼中,也是终于"长大了"。

而看着孩子这样的乖顺的表现,父亲展露出欣慰的微笑,又是一脸自豪的模样,不得不说,这是多么的讽刺!

我曾看过这样一句话:"有的时候,"懂事"并不是褒义词。"

经受着父母的压迫和控制变得听话的孩子,成长时并没有蔚来辽阔的天空,而是被禁锢在鸟笼里的金丝雀。

三:尊重孩子是良好教育的前提

对于《狗十三》这部电影中李玩父亲的做法以及李玩的"蜕变",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不可置否,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多多少少有着相似的影子。


《狗十三》:与孩子真正实现良好教育的前提,是家长要先尊重孩子

尊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道德关系。

心理学家认为:追求受尊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每个正常人的普遍心理需要,也是一个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家长尊重孩子,对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鼓励作用。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并从中受益,藉此得到心灵的滋养,发展出独立的人格,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与行为习惯。

同时,也有利于减少亲子矛盾,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与家庭氛围

可是许多家长认为,好的教育就是孩子按照自己的规划去一步一步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风险,对孩子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这满足了家长们的需求,但是孩子呢?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感受。

作为家长,我当然也希望孩子是听话懂事的,但是我并不认为一定要以支配试的教育,去胁迫孩子压抑自我内心的想法。

在我看来,与孩子真正实现良好教育的前提,是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

四:如何满足孩子的被尊重感?

总是有家长抱怨说孩子叛逆,不听话,总是和家长对着干。

但是询问下来,十有八九都是在选择问题上存在分歧。

这就是沟通理解上存在疏忽,孩子虽然是在判断能力上存在薄弱之处,也是因此对我们大人的也是存在依赖感的,但是如果一味的对其进行强制性要求,孩子自然不会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有的时候家长也不会理解孩子的想法,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起到良好的劝导作用。

所以说,想要取得教育目的,就要先学会尊重孩子,当孩子获得了被尊重感,往往也能更顺利的接受我们家长的建议和方法。


《狗十三》:与孩子真正实现良好教育的前提,是家长要先尊重孩子

而尊重也不仅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应该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过小细节让孩子更加真切的体会到家长们的尊重:

· 在做出一些决定的时候,尤其是涉及到孩子自己的事情时,先问问孩子的意见

· 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件决定中,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也是家中一份子,提高孩子归属感

· 当孩子做出一些决定的时候,不要急着否定孩子,给予孩子机会让他们尝试

· 作家长的犯错时,不要因为顾忌面子而选择逃避责任,而是真诚的向孩子进行道歉

· 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多和孩子进行交流互动,了解对方的想法,增加理解。

相信家长铭记这几点,多实施运用在生活中,一定可以提高亲子之间的亲密度,在教育上,孩子也会更加的理解父母的做法,帮助减少家长们在教育中遇到的阻碍。

我是小鹿妈咪,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专注育儿知识和分享育儿经验,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关注我,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