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有何優勢?對農民生活有什麼影響?如何解決流轉中出現的

隨著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鄉村振興戰略將全面實施,農業產業化、現代化將是將邁出很大步伐,將會進一步出臺措施,鼓勵農民土地流轉、規模生產。這對廣大農民群眾來講,實際是一件實現雙贏、一舉多得的大好事。做土地流轉的積極促進者,這對農業發展和農民生活來講都是有益無害的。那麼,土地流轉到底有何優勢?對農民生活有什麼影響?如何解決流轉中出現的難題呢?

土地流轉有何優勢?對農民生活有什麼影響?如何解決流轉中出現的

一、土地流轉的四大優勢

1、跳出土地求發展,農民進城賺錢更放心了

家裡有幾畝地,這讓很多進城農民很為難,不種覺得荒廢,種了又太折騰,每年收種季節來回跑,在外工作也不能安心。土地流轉後,一些農民就可以獲得穩定的流轉收益,又能在城裡安心打工或經商掙錢,不用再為種地操心了。

2、集約規模搞生產,農民土地的收益提高了

家庭承包經營在一個時期對促進國家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這種農業生產方式已經與時代不相適應了。只有集約生產、規模經營,才能有利於機械化耕作、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高農民的土地收益,土地流轉費用也會隨之提高。

3、農民土地變資產,農民增收的路子更廣了

農民可以以轉包、出租、轉讓、股份合作、託管等多種形式流轉土地,以此得到到流轉費用;土地也可以作為投資性資產,以投資方式進入市場實施組合,農民可以坐享土地紅利,有一份穩定的財產收益。

4、農民搬家到城鎮,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快了

國家大力倡導城鎮化建設,同時提出城鎮化是人的城鎮化。土地流轉就會引導大批農民進城安家工作,促進城市化進程加快,推動房產、交通、醫療、教育及其他配套生活設施的建設,併為城市和工業發展提供充足的勞動力。

可見實施土地流轉可促進發展農業規模經營,並且土地流轉能讓土地資源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從而實現雙贏。

土地流轉有何優勢?對農民生活有什麼影響?如何解決流轉中出現的

二、如何解決土地流轉出現的難題

要想進一步解決農村土地健康流轉要在積極鼓勵廣泛宣傳,保持土地可持續性,健全管理機制上多用心。

1、大力宣傳,鼓勵正常流轉

加大宣傳力度,讓農民真正瞭解土地流轉的好處,讓農民不要認為土地流轉了就會失去土地和政策性補貼。要採取多種措施,鼓勵農民以多種形式對土地進行流轉。在流轉過程中,要採用轉包、轉讓、互換、出租、人股等多種形式,變被動流轉為主動流轉,變自發流轉為依法流轉。鼓勵進城農民自願放棄承包土地,對這些農民各地可結合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措施給予補償、互助。

2、確保土地流轉的可持續性

土地是農民的生產資料,也是農民生活的保障,是農民利益的穩定因素,因此在進行土地流轉時要尊重生產力發展的規律,尊重農民的意願,從實際情況出發,穩健地推動土地流轉的進行。要對流轉的土地進行用途管制,在審批後不得更改或變更流轉土地的用途。在土地流轉要尊重土地與外界協調發展的規律,堅持開源節流,節約利用好每一寸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促進土地資源優化配置,以保證土地的可持續發展。

3、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機制,完善管理體系

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機制,保障被流轉土地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要建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大力培育土地流轉的中介組織。充分發揮政府在土地流轉中的職能作用。同時在土地流轉的方式、土地流轉的過程、土地流轉發揮的效益、土地流轉合同執行期間有無違約違規行為等,都要有完整的記錄記載。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進一步完善做到土地承包面積、地塊、承包合同、經營權證書“四到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