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点·观察」对抗疫情 你需要有哪些“硬核”配置?

春节假期后进入上班新节奏,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仍处于扩散阶段。平日川流不息的深圳街头,只留下高楼大厦静静伫立。偶尔经过的人,都行色匆匆,戴着口罩,面目模糊。让人在恍惚间,仿佛置身电影《后天》的末世场景中,充满魔幻却令人不安的气氛。


「慢点·观察」对抗疫情 你需要有哪些“硬核”配置?

庆幸的是,面对这场病毒危机,前方有医护人员在英勇作战,社会各界也都在用自己的专业、责任、理性和良知,努力为我们筑起安全的屏障。而对于身处后方的普通人,个人防护成为一大挑战,你是否做好了充分准备?对抗疫情,你需要哪些“硬核”配置?


一次家庭会议的启发

病毒来袭,大家反应不一。有人不安焦虑,有人还缺少警觉,也有人在传递各种靠谱和不靠谱的消息,在绿豆汤、板蓝根和双黄连等流言的连番轰炸之下,人们一时无所适从;还有人身体有点风吹草动就开始担心,会不会中招了;当然也有人在家中闭关却自得其乐。


「慢点·观察」对抗疫情 你需要有哪些“硬核”配置?

关键时刻,我们能不能管好自己,不生病不添乱?我一向团结的家人们,就召集了一个网上会议,因为一大家人中,老人在湖南老家,村里已经有疑似病例。兄弟姐妹分别在湖南和广东的各省市,也都是这次疫情危险指数相当高的区域。

我们的网上家庭会议集中在了以下这些讨论,我做了一个整理和你分享,你也可以问问自己:


1、我们周边的小区都已经有确诊和疑似病例,加上返程高峰来临,防疫的情况会不会更加复杂?

2、任何一个家庭成员,都很难保证绝对安全。万一出现问题,特别是老人孩子若出现问题,整个大家庭该如何应对危机?

3、深圳2日报告,有一名快递员被确诊感染。我们现在买菜买药依赖的快递服务,是不是已经不安全?未来封闭在家的生活,会不会受到影响?

4、有不少专家预测,疫情可能还将持续两个月。我们能做些什么来保护自己和家人?

5、你生病了,是不是就只能把问题交给医生?如果被感染,又暂时无法入院时,我们是不是能有一些自救的措施?

6、各种假消息、谣言满天飞,你可能被搅得心神不宁。如何对抗恐惧?


「慢点·观察」对抗疫情 你需要有哪些“硬核”配置?

“硬核”之一:消除恐惧


必须承认,相比17年前的非典,今天我们每个人面对的压力和风险,加大了很多。这一方面是这次武汉前所未有的“封城”措施带来的冲击,资讯的发达,让好消息坏消息,都比以前跑得更快。各种不断刷新的信息和渲染,更加深了我们的不安。另一方面,新冠肺炎这种无症状传播的特点,加速了传播的态势。即使毒性稍弱,但传染性更强于非典。这也让每个人我们面临的风险变得难以预测。


2月2日晚,白岩松连线目前疫情较为严重的黄冈和温州两市,报道当地采取的严控管制措施,比如:严控居民出行,每户每两天只能派一个人出门采购。第二天,湖南岳阳等地也全城严控。估计接下来,不少地方也会效仿。


「慢点·观察」对抗疫情 你需要有哪些“硬核”配置?

长居武汉的知名作家方方2日在微博上称,因为疫情开始进入爆发期,感染人数太多,超过武汉医院的负荷,医院也无法接受所有病人。有感染病毒而住不进医院的病人和家庭,陷入绝境。


「慢点·观察」对抗疫情 你需要有哪些“硬核”配置?

2月3日,《新京报》报道了在新型肺炎疫情时期,武汉的产子故事。不只是普通产妇没有床位,甚至有确诊感染了新型肺炎的产妇,即将临盆,都没有办法住院。有志愿者为此辛苦奔波,产妇才终于入住新型肺炎的定点医院,顺利生下孩子。


目前,不只是武汉,各地随着疫情人数攀升,交通、隔离以及就医上的难处都将增加。这不是救灾人员和医护人员不努力,而是疫情可能远超一个城市的承受能力。这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解决的问题。即使是8天飞速建成的武汉火神山医院,最多也只能容纳1000人,而此时武汉的确诊病例就超过5千,疑似病例则以万计。而目前到底收治了多少病人,武汉并没有公布。疫情蔓延而医疗条件有限的难题,也让人们对于疫情产生恐惧,是可以理解的。


深圳仅用36个小时建成了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第二病区”——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禾正病区,但只有110个病床。深圳专门收治新冠肺炎的第三人民医院,正在搞扩建工程,也还没有完工。 这同时也在提醒我们,做好个人防护、隔离病毒,仍是目前所有人最大的任务。


「慢点·观察」对抗疫情 你需要有哪些“硬核”配置?

不过,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疫情是否会超过非典?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就明确表态说,“非典的疫情持续的时间是比较长的,这次采取了强有力的政府干预的措施,时间肯定要比非典缩短”。


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说:对于新冠肺炎,目前已经有了不少的解决方法,同时再加上现在的生命支持的技术,“比17年前强多了”因此,钟南山认为,死亡率肯定会再降低。目前治愈出院的患者也在不断增加。截止到2月3日24点,治愈已经达到632例。所以,新冠肺炎比非典症状要轻,更容易康复,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过度的恐惧没有必要 。

“硬核”之二:免疫力


至于医院具体的救治措施,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日前表示,因为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物,“现在治愈出院的病人,基本都是对症治疗,时间到了就扛过来了。”什么叫“对症治疗”?李太生举例说,“如果发烧吃不了东西,就输液;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就用抗生素;如果呼吸不好,就吸点氧。给患者一些缓冲时间,让免疫力扛过来,就恢复好了。”也就是说,医院主要是生命支持,病愈还是要靠人体免疫力。你自身够不够“硬核”,决定了你能不能对抗新病毒的进攻。


钟南山院士也反复强调,充足睡眠很重要。他说,免疫力强的人,即使接触到病毒,也可能不生病;或者生病了,也是轻症患者,容易康复。


「慢点·观察」对抗疫情 你需要有哪些“硬核”配置?

如何提升免疫力?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是“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生活方式,这与中医强调的“治未病”“脾胃为后天之本”的思路殊途同归,都是强调自身的健康管理。当然,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提高免疫力也有适合自己方案。新病毒我们暂时无法掌控,但自身免疫力是我们可以掌控、可以努力的。


我们的家庭会议综合各方信息和专家的意见,拟定了提升免疫力、对抗疫情的对策:

1、尽量不出门,出门戴口罩,做好各项防护;进门多洗手,多消毒。用科学健康的生活细节,扎起一道“健康篱笆”。

2、早睡早起,睡眠充足;养成健康习惯,并以此调整心态,理性对待疫情。

3、注意饮食节制,要少油、少盐、少糖,不宜吃饱吃撑,少吃肉类,少吃寒凉水果,多吃坚果蔬菜,炒菜多放姜葱蒜驱寒祛湿;

4、早晩锻炼,增强体质;保持身体温暖,祛寒去湿。天气阴冷,可用陈皮、柚子皮、生姜煮水泡脚;

5、加强学习中西医知识,提升健康素养,不随便听信流言。


「慢点·观察」对抗疫情 你需要有哪些“硬核”配置?

“硬核”之三:提高健康素养


强调学习,是因为这场肺炎疫情,让人们学习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的热情也空前高涨。不过,有研究发现, 健康知识的获取相对容易, 但是要将知识转化为健康行为和素养, 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知易行难”。这也是源于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和培养中,对于自然和生命健康等方面的欠缺。不过,利用这个难得的假期,认真地开始研究学习,为时未晚。对于当下对抗疫情也很有价值。


举个例子:我们看到北京有几例使用中药和对症疗法完全康复痊愈出院的报道。到底使用了哪些中药?针对哪些症状?其实,从国家卫健委不断发布的诊疗方案,就可以找到答案。


仔细研读国家卫健委2月3日晚间最新发布的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对于中医如何治疗每一个时期每一种类型的病人,都是有章可循的。值得注意的是,各个时期的病患,有的需要医生和医院做出专业处置,有的只是需要服用中成药。


「慢点·观察」对抗疫情 你需要有哪些“硬核”配置?

具体来说,从发布的临床症状来说,这个病它有一个发展过程。明确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病情刚刚出现时,“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


也就是说,这个病至少有一周左右的发展时间,

对此,诊疗方案在第四部分“中医治疗”中列出了,在最初的医学观察期,也就是还没有确诊的时期,可以服用的中成药:症状是乏力伴胃肠不适的,推荐的中成药是藿香正气丸。而如果症状是乏力伴发热。推荐的中成药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疏风解毒胶囊、防风通圣丸。


学习国家卫健委的诊疗方案,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发呢?一是如果自己出现了类似的症状,就一定要当心;二是,如果怀疑感冒或者感染,这些药物都可以作为参考用药.如果在最初期进行适当治疗的话,是有可能阻止病情发展的。


因为藿香正气丸之类的中成药,它们也都是常见的感冒药,一般药店都有,相关的用药知识很详实,我们可以去多了解。特别是在目前疫情严峻、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思考和学习如何自救,不失为明智之举。


「慢点·观察」对抗疫情 你需要有哪些“硬核”配置?

中国有句古话说:“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儿女者,不知医为不孝。”我的体会是,自己和家人身体的问题,并不都是医生的事。更现实的是,自己多学习多了解,能够自己处理一些状况,不仅可以减少去医院“扎堆”的痛苦和风险,更可以减少自己和家人在健康上的损失。


面对一场疫情危机,你需要的是更“硬核”的配置。我们身体力行,转危为机,才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