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女性主義題材。22集體量,每集30分鐘。周迅、惠英紅、趙雅芝三個實力派女演員挑大樑。無論從哪方面看,

《不完美的她》都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國產劇之一。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它完美契合了當下觀眾在對國產劇不斷失望後的幾大訴求——不要再家長裡短,多創作符合時代精神的題材劇;不要再瘋狂注水,20集能講完的事不要抻到80集;

不要再鼓吹少女感,多給成熟有演技的女演員機會。但就是這麼各方面佔盡好感的一部劇,依然逃不出翻拍日劇必翻車的魔咒。

01 作為翻拍劇

《不完美的她》改編翻拍自高分經典日劇《母親》。

豆瓣9.4分,韓國、泰國、中國三版翻拍,足以證明原作的紮實。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母親》通過35歲的小學教員鈴木奈緒“誘拐”7歲小學生道木憐南的故事,講述了催人淚下的非血緣母女之愛。其中情感、道義與法律之間的角力,形成了鮮明的社會批判色彩。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除此之外,還有被生活逼成惡魔的母親,將養女視如己出的母親,為女頂罪的母親,害怕自己做不了好媽媽的母親......

通過“母親”這一社會角色的群像,向我們傳達了母性的強大堅韌。

以及女性在成為母親的過程中,所作出的努力與犧牲。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一部合格的翻拍,不說等比例復刻,但起碼要抓住原作的內核氣質。

《母親》的內核是什麼?

情感。

更準確的說,是兩個萍水相逢之人逐漸產生的情感羈絆。

但《不完美的她》最失敗的地方也恰恰是這一點:

情感戲一路走偏、坍塌。

首先,生活劇走偏成了懸疑劇

日劇勝在真實細膩,《母親》既溫暖又催淚的原因就在於它充滿了生活的細節。

比如憐南有個記錄喜歡的東西的小本子,它貫穿了全劇重要的節點。

初相識,人小心細的憐南就發現奈緒是個不太開心又很疏離的大人。

她拿出自己的記事本“強行”分享,試圖拉近兩人的距離。

還人小鬼大地反過來教給奈緒自己的處世哲學:

“要一直一直想著喜歡的東西,於是就會治癒了”。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這些具體的細節不僅組成了憐南眼中的童真世界,也反襯出了憐南需要以之抵消的痛苦有多少。

她越是樂觀懂事,就越讓人同情憐愛。

結局母女兩人無奈分開時,依舊互訴自己喜歡的東西——全都是跟對方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正是這些日常細節,積聚成了母女之愛本身。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同樣的情節,表現到《不完美的她》裡面,就只剩下穆蓮生對著林緒之的一句喊話:

“以後要忘記壞事,想著好事啊。”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單看不賴,但與原版一對比,就顯出它的單薄和生硬來。

沒有細節,全靠臺詞,是絕大部分國產劇的通病。

劇中周迅的大段旁白,除了給劇情做畫外音解說,沒起到任何別的作用。

而她與小女孩和兩個母親的戲份,除了臺詞,幾乎沒有形成任何記憶點。

必要的情緒特寫環境交代氛圍鏡頭,吃飯、陪伴的生活動作,全部被精簡快進成一幕幕對話場景。

彷彿趕著把臺詞說完了,敘事任務就完成了。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趙雅芝作為生母,居然沒有一點自責躲閃的心理表現反而,沒必要的懸疑戲份倒是一大堆。

大概因為誘拐情節的敏感性 ,林緒之的身份從小學老師改成了職業黑客。

她既要調查黑心企業,又要解開身世之謎,順帶還在百忙之中“誘拐”了一個小孩。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並且加入了大量男性角色的戲份。金士傑飾演的變態父親,虐待穆蓮生的壞叔叔,替父彌補遺憾的年輕警察,各個或跟蹤、或恐嚇、或調查林緒之。再加上一個黃覺飾演的公眾號記者田放,在這些人之間竄來竄去。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哪兒都有這倆人系列

打假+犯罪+童年陰影+解謎等元素,一路將畫風帶到懸疑刑偵的路子上去。

而這些,除了將人際關係複雜化,不斷重複林緒之的內心創傷外,對主線劇情毫無助益。

當林緒之忙著工作調查、應付各路男人,她還怎麼展示“成為母親”這一主題?

她還怎麼與穆蓮生締結比血緣更深刻的母女之愛?

僅僅靠臺詞來總結強調嗎?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現代劇都喜歡加入懸疑元素來吸人眼球。

彷彿整點奇奇怪怪的音效、燈光、構圖,敘事就高級了,節奏就緊張了。

根本不管跟劇情的整體風格衝不衝突。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實際上,劇情緊湊永遠只有一個原因:緊扣主題。

否則20集的電視劇,照樣看出注水之感。

其次,好的文本也需要好的視聽技術來呈現。

《不完美的她》之所以完全喪失原作的情感優勢,除了編劇沒有描繪生活的能力,導演拙劣的視聽語言也是一大原因。

比如《母親》裡最為經典的名場面:

飽受創傷的憐南對著天邊的候鳥大喊:“帶上憐南吧”。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被此情此景感染的奈緒,做出了要當憐南媽媽的決定。

也就是在這裡,憐南第一次對奈緒喊出了“媽媽”這兩個字:

“媽媽,媽媽,憐南的媽媽。”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這個場景之所以如此感人,是多種要素組合在一起的結果。

首先它有著豐富而寫意的鏡頭景別

有小小的人在廣闊海天下的大全景,也有突出人物動作與表情的近景,以及情感爆發時及時推到臉部的特寫。

還有代表自由和遷徙的候鳥意象,象徵著兩人日後走出陰影卻無法安頓的生活。

加上兩位演員的優秀表演臺詞“媽媽”的一再重複,以及音樂的烘托......

不僅給人帶來審美上的舒適,情感上的浪潮也一波波衝向觀眾。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不完美的她》呢?

這段重場戲居然全程在黑漆漆的寶馬車裡完成。

在僵硬的側打鏡頭裡,周迅和小演員冷靜而平淡地講完了臺詞。

“蓮生,你跟我走,你怕不怕?”

“不怕!”

“那我也不怕。”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就這???

除了秀一下寶馬的廣播功能,我不知道安排這段戲的出發點是什麼。

重場戲如此,其他戲份更不必多說。

置景、構圖、機位、景別、鏡頭切換、音樂等等,毫無講究。

只剩下大量呆板的正反打,讓鏡頭畫面成為提詞機器。

影視作品不僅僅關乎一個故事,更在於如何呈現這個故事。

它是由技術手段所達到的藝術效果。

同樣的故事放到中國,為何總是變得神采全無?

我們都能看到編劇的水準之低,但也常常忽視了:

中國的很多導演,連最起碼的技術活兒都做不好。

02 作為女性題材劇

相比原版,《不完美的她》有著更鮮明的女性意識。

它提出了女性在當下社會面臨的諸多不公。

比如開頭的家暴地圖: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女性的生育風險: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重男輕女的思想: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被侵犯窺視的女性身體: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同時也給出了一些姿態。

比如單身也可以過得很好: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女孩可以不必討好別人: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女人也不一定要談戀愛、喜歡男人: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包括林緒之所在的技術安保公司,從老闆到員工全是女性。

很明顯是一種要打破刻板偏見的女性職場宣言。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的確,國產劇需要輸出進步的時代觀念。

尤其在一個夫妻問題主要是出軌,父母子女問題主要是升學,女性問題主要是兼顧工作和家庭的國產劇大環境下,我們需要一部更深入揭示女性群體痛點的作品 。

演員陣容、題材類型、觀念態度......

《不完美的她》可謂步步踩在點上,但是最後卻把好牌打得稀爛。

歸根到底,原因還是第一部分講到的,影視劇首先是人物、情感、故事的藝術。

當人物不飽滿 ,情感很平淡,故事沒感染力,你的價值觀根本無法有效地輸出。

價值觀要靠人物命運展現出來,而不是靠角色的嘴巴在那兒說。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日版“壞媽媽”的絕望

國產劇,難道只會說臺詞?

▲國產版“壞媽媽”的絕望

敘事能力的薄弱,讓許多國產劇在故事和態度上本末倒置。

本應該是好的故事傳達態度,現在卻要靠態度裝幀故事。

彷彿你在劇中各處點綴一些相關元素、幾句臺詞提及,就是在討論社會議題了。

這不是好的創作心態,這是深知作品不行的事後找補。

而相比一個有社會討論度的題材,國產劇更需要的是紮實的創作手藝。


聲明:文章源自第十放映室,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