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1中的一戰簡史(三)

戰地1中的一戰簡史(三)

接戰地1中的一戰簡史(二)

戰地1中的一戰簡史(三)

在1910年,俄羅斯將軍尤里·達尼洛夫制定了“19號計劃”,預計派四支軍隊將入侵東普魯士。

這裡先插一句,19世紀早期德意志就和中國三國時期一樣,而普魯士就是德意志的魏國,19世紀中期普魯士王國取得普丹戰爭、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的勝利,統一了除奧地利帝國外的德意志,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國。

戰地1中的一戰簡史(三)

所以俄羅斯那邊還會有普魯士的稱呼,但是19號計劃沒有被同意,俄羅斯高層認為奧匈帝國比德意志帝國威脅性更大,於是他們把兵力分成兩半,一半打擊東普魯士,一半去打擊奧匈帝國。由於當時俄羅斯國家狀況非常差,依靠來自法國的投資實現了工業變革,並結下了法俄同盟。

戰地1中的一戰簡史(三)

英法聯軍在西線與德軍一開打,法國就趕緊呼籲俄羅斯來幫忙給德國東線施壓,俄羅斯在1914年8月中旬加入戰鬥,由於德軍一開始按照施裡芬計劃東線沒怎麼管,俄軍在東普魯士打的還算湊活,並且成功侵入奧匈帝國的加西利亞。也就是戰地1 DLC以沙皇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Tsar)中的加西利亞(Galicia)戰役,也被稱為倫貝格戰役。

由於東線地廣人稀,部隊密度較低,也就沒有形成塹壕戰。

戰地1中的一戰簡史(三)

這兩個國家的軍隊配置相比德國而言都很落後,俄羅斯的許多戰術水平還停留在和拿破崙打仗的時候,兩軍甚至都還有大量的騎兵團,就是這種都落後的情況下俄羅斯更勝一籌,成功擊敗奧匈軍隊,但雙方士兵損失都很大,最終俄羅斯佔領了倫伯格(Lviv),包圍並摧毀了奧地利的普熱梅希爾堡壘(Siege of Przemyśl),在東加利西亞統治了大概九個月時間。

戰地1中的一戰簡史(三)

加利西亞戰役唯一出現的重武器也就是火炮了,像遊戲中裝甲車飛機出沒根本不可能。

戰地1中的一戰簡史(三)

戰敗的奧匈軍隊被趕到加里西亞西側的喀爾巴阡山脈(Carpathian mountains)以西,隨後奧匈軍隊便與俄軍圍繞喀爾巴阡山脈的武普庫夫山口(Lupkow Pass)展開了爭奪戰,一直打到1915年冬季, DLC以沙皇之名的武普庫夫山口便是奧匈帝國在1915年1月針對此地展開的爭奪戰。

戰地1中的一戰簡史(三)

1915年德國在西線推不動了,決定往東線使勁,5月份,與奧匈帝國聯合展開了戈爾利採-塔爾努夫攻勢(Gorlice–Tarnów Offensive),德國先進的高射炮與迫擊炮對俄軍步兵造成了有效打擊,俄軍損失慘重的同時裝備落後、軍官腐敗等問題也隨之暴露,俄羅斯自一戰開始以來的進攻姿態轉變為防守姿態,並在1915年下半年被驅逐出距離同盟國國家邊界數百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