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社論:新冠疫情肆虐,誰是弱勢群體?

作者丨未玖


《柳葉刀》社論:新冠疫情肆虐,誰是弱勢群體?


2020年4月4日,《柳葉刀》雜誌發表社論文章,題為“Redefining vulnerability in the era of COVID-19”,呼籲重新定義新冠疫情時期的弱勢群體。

文章說,什麼是弱勢群體?弱勢群體是指那些所承受風險與自身境況不相稱的人群,這些群體中的人可動態變化。

在疫情爆發之初原本不弱勢的人可能會變得弱勢,這取決於應對策略。

突然收入降低或無法獲得社會支助的風險所帶來的後果難以估計,從而使得很難確定誰會變成弱勢群體。

在COVID-19大流行中,弱勢群體不僅包括身體欠佳且有合併症的老年人,無家可歸或無固定居所的人,還包括社會經濟各階層的人,他們可能在經濟、精神或身體上難以應付這種危機。


對於居住在搖搖欲墜的危房、衛生狀況差、很難獲得清潔水源的人口稠密社區中的數百萬人來說,採取WHO推薦的控制COVID-19傳播的策略,如社交隔離和頻繁洗手,並不容易。

通常,生活在這些環境中的人們還患有營養不良、非傳染性疾病以及諸如艾滋病和結核病等傳染性疾病。


文章表示,在對抗COVID-19的鬥爭中,政策對兒童的影響也令人關注。

3月23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稱,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超過1.54億兒童因COVID-19暫時失學。

造成的影響遠不僅是教育的缺失。該地區在非疫情時,學校供餐計劃可使8500萬兒童受益。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評估,該供餐計劃是約1000萬兒童最可靠的日常食物來源之一。

文章認為,最弱勢的孩子來自於父母無正式工作且無法在家工作的家庭。


而這種困境在像印度這樣的國家尤其令人擔憂,這些國家80%以上的勞動力在非正規部門工作,三分之一的人是臨時工。

在社會經濟脆弱的環境中,封鎖政策會加劇健康不平等,其後果需要仔細考慮,以避免加劇貧困與疾病之間的惡性循環。

文章還說,在發達國家,弱勢群體和健康不平等的現象也很明顯。

在美國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期間,健康結局較差的人群是社會經濟地位最低的人群。

由於長期的貧富差距,同一批弱勢群體現在再次被捲入重大衛生緊急事件的核心。

文章最後表示,總之,在應對COVID-19時,政策制定者應考慮加劇健康不平等的風險。

如果不能正確識別弱勢群體,那麼這種流行病的後果將更加嚴重。

儘管應遵循WHO的指導方針,但“一刀切”的模式並不適用。

每個國家都必須不斷評估哪些社會成員是弱勢群體,從而公平幫助處於最高風險的人群。


文章信息:

DOI: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757-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