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激勵常見4種錯誤思維

導語:股權激勵是一把雙刃劍,用的好,威力無邊,用的不好,則會自傷筋脈。在這個提倡合夥人時代大趨勢下,股權激勵制度無處不在。

股權激勵常見4種錯誤思維

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人才,人力資本已經是企業戰略資本的有機組成部分。一些企業為了激勵和捆綁優秀的人才,會對他們進行股權激勵。

與此同時,不同的人對於股權激勵理解和看法也不同,很多人在思維意識上都出現了理解偏差,從而導致在企業股權激勵的道路上走的異常艱難。

一、財散人散 智慧不夠


股權激勵常見4種錯誤思維

股權激勵,首先考驗的是老闆能不能捨,有舍才有得,對經營管理者進行股權激勵,需要舍權利,舍利益,如果老闆沒有這樣的胸懷,股權激勵不過就是一種形式,然而,又不可亂舍,舍的多不一定能得的多,中間需要掌握分寸一般分為四種情況:

1.才聚人散,老闆不敢多給,導致激勵性不足,員工沒有鬥志。

2.財散人散,老闆大方,給員工很多,但是一次性得到太多,員工很容易失去幹勁,一心只想過著安逸的生活。

3.財散人聚,這個是企業家最想看到的。

4.財聚人聚,理想狀態,很難達到,即使達到,也是不長久的

二、濫竽充數 分配不均


股權激勵常見4種錯誤思維

股權激勵必須明確受益者的崗位價值,歷史貢獻,未來創造等。

如果只是隨意而定,會失去它應有的公平性,讓該獲得的人沒有獲得,讓不該獲得人得到不少好處。

讓踏實做事的人心寒,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1.沒有相應的崗位價值分析和績效考核機制,導致沒有可以量化的數據報告。

2.沒有健全的監管體系,管理機制,導致激勵對象通過投機取巧來獲得自身利益。

三、重利輕義 導向錯誤


股權激勵常見4種錯誤思維

義指的是一種精神,利指的是物質財富。

現實中,很多企業認為實施股權激勵就必須要上市,事實上,上市需要為企業的股權進行改革,把有限公司變成股份公司,但是實施股權激勵不一定非要上市。

如果企業的發展只是為了上市,那麼這個企業從一開始,命運就很難把控。

通常來說,很多企業上市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大幅度圈錢,如果只把賺錢當做經營的唯一目的,往往就會欲速不達。

賺錢不是企業的全部,企業也不能忽視精神文化作用,否則這個企業是不會長久的。

企業要想走的遠,必須給團隊注入一種思想,導入一種文化,令公司員工做到上下同欲,這樣企業才能走的長遠。

四、股權統籌 目光短淺


股權激勵常見4種錯誤思維

要實施股權激勵,必須對企業有全局,長遠的規劃,企業老闆需要看到企業未來的發展態勢,要考慮到股權不斷釋放會遇到的問題。

公司的成長分為初創期,發展期,擴張期,成熟期。

初創時期,企業沒有資源 資金 人才,這個時候,適合企業進行股權激勵的方式是在職股激勵。

在職股是一種虛擬股份,激勵對象擁有的股份只有分紅的權利,沒有所有權。

或者是註冊股激勵,這個是屬於公司的實股,需要到工商局備案的,但是,切記不可釋放超過1/3,創始人必須大於2/3。

發展期的企業管理者素質不斷提升,專業水平也不斷提高,老闆則可抽身出來為企業做戰略規劃。

這個時候老闆可以再次釋放一些股份給企業高層管理者,讓他們從小股東慢慢變大,成為公司的和新股東。

股權激勵常見4種錯誤思維


企業發展期,創始人的股份一定是相對控股,最好是大於52%。

擴張期企業初具規模,開始迅速擴張,如果想要繼續實行股權激勵,吸納更多優秀人才加盟,創始人可以進一步稀釋股份,控制在33%以上,這樣的比例可以當股東大會時對公司不利決定的一票否決權。

隨著企業阿發展進入成熟期,這個時候創始人的股份就不需要必須掌握在33%以上,因為這是企業已經實現了公眾治理,創始人不用擔心被搶班奪權,因為有三點可以保護創始人:公司章程、基金分析師、律師。

但凡成功的企業家,首先必須不貪一己私利,企業要讓精英們都享受到成功的價值,才能達到發展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