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战国时期的职业生涯

苏秦,中国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史记》《战国策》等史书中都有详细记载,书中记述的事迹虽有所差异,但大致相同。有人认为他是一个英雄,挂六国相印,提倡联合抵抗秦国,有人认为苏秦是雄辩之士,胆识过人,也有人说苏秦道德败坏,反复无常,窃取六国的富贵,诸如此类的观点,莫衷一是。

其实苏秦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复杂,他只是一位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普通老百姓,抱着寻求富贵这样一个普通目标开始了他的求职生涯,他更像一位职业经理人一样,他只是在寻找适合他的工作,和其他无关。

苏秦最出名的政治主张是联合六国抵抗强大的秦国,可是他真的是替六国的利益着想的吗?他真的那么痛恨秦国吗?

苏秦——战国时期的职业生涯

其实不是,苏秦最初的职业目标反而是到秦国谋求官职,只是没有受到秦惠王的赏识罢了。所以无论秦国,还是六国,对苏秦来说都是无所谓的,只有官职及富贵是真的,苏秦是一个标准的职业经理人,谁给的职位高,待遇好就替谁打工,替谁说话。

找工作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如果想找到一份公司高管的职务,那几乎是难于上青天。在任何时候谋生都不容易,对于大多数职业经理人来说,良好的发展和待遇应该是首先考虑的因素,而不是忠于某位老板,找一份好工作是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主要手段,对于苏秦来说也是一样。

苏秦——战国时期的职业生涯

苏秦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农民家庭,没有金钱没有背景,父母只想让他种地或经商养家,过普通的日子,可是苏秦自己并不这么想。要出人头地,有光明的前途,最通常的选择就是上学,受教育,学本事,才有可能找到好工作。那个时候想上学可能更不容易,大多数人不识字,因为学堂没那么多,老师也没那么多,估计上学成本也很贵,一般人家庭基本是负担不起的,上学是一件有点奢侈的事。

苏秦——战国时期的职业生涯

苏秦运气还是挺好的,家里孩子挺多,经济条件也不好,但是有机会还是投奔当时的著名老师鬼谷子先生门下学习。名师出高徒,这个道理永远不会变,跟着大师学习,成材率比较高,还有一点,还可以结识相对社会层次比较高的同学,积累人脉,这一点其实也挺重要的。

三国时期的枭雄刘备,出身寒微,由于年轻时拜在当时名士卢植先生的门下学习,结识了公孙瓒,从而跟着公孙瓒大哥起兵,开始进入军政界,直到最后三分天下。

鬼谷子老师,在战国初期是个有名的大师,弟子众多,出了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包括后来与苏秦齐名的张仪,著名的军事冤家孙膑与庞涓。在鬼谷子老师这里,苏秦开始学习了帝王之术,纵横之术,也积累了一些后来有用的人脉资源。比如张仪,后来与苏秦攻守同盟,纵横天下。

苏秦——战国时期的职业生涯

苏秦学成回家,相当于现在大学毕业,下一步就是开始找工作了,毕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工作,自己家庭很贫困环境迫使自己必须要这样去做,家里没有积蓄,苏秦自己老大不小的了,而且已经成家,也几乎没有给家里做过贡献。说雄心壮志,个人抱负,也许还很遥远,也不实际,虽然那是苏秦的最终目标,但是找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还是显得非常要紧。

苏秦内心里其实对自己的个人认识还挺高的,鬼谷子老师的学生,学习的又是帝王之术,所以找工作应该门槛高一点,自己起点高嘛,开始苏秦还是信心满满的。就像现在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尤其是名校毕业的,觉得自己满腹才华,觉得工作都能容易成功,待遇都应该很高,前途一片光明,其实前面道路还艰险着呢。

苏秦——战国时期的职业生涯

第一站,苏秦想去周天子那里找工作,虽然说现在是战国七雄并立的时候,但是周天子还在,名义上还是天下之王,而且还离家近,就在洛阳,路费以省一点。换句话说,苏秦本是周天子的子民。这一点也许苏秦是考虑过的,也许也是无奈之举。大概苏秦的想法是,周天子已经没落,大概身边没什么人才,自己去那里应该能谋到一个不错的职位,竞争小。

不过苏秦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即使是在没落的周天子那里,他也没有得到赏识,碰了一鼻子灰,俗话说就是没找到工作,这结果可是让苏秦有点吃惊,他有点不敢相信,自己居然没有被认可。

像大多数初入职场人的思维方式一样,苏秦没有从自身找原因,他想,也许是周天子并不能慧眼识人才吧,苏秦还是对自己没有失去信心,既然此处不行,那就另换他地,宝石不会被埋没。

苏秦下决心去周游列国,寻找机会,但这个需要不少路费,这对于经济不富裕的苏秦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卖了一些家产,凑了一些钱,其实也不多,算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把家底都压上了吧。当然也压上了老母亲和妻子,以及全家的希望。苏秦虽然对自己有信心,但是也感觉压力很大,怎么有点赌博的感觉?

苏秦——战国时期的职业生涯

这个道理古来今往其实都没有改变,就那现在来说,那些家庭条件不太的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心里包袱比较重,比较容易患得患失,更看重短期结果,环境使然,能理解的。

再说苏秦开始了他的周游列国之旅,这个现象在当时是很普遍的,那些怀着和苏秦同样目标的读书人,为了谋求富贵或是出路,不停的穿梭于各国之间,兜售他们的才能与见识,这也是他们几乎唯一的本领,唯一的道路,要知道那时候并没有科举制度,更没有高考。这样想想,现在的人还是比较幸运的。

周游列国的结果是,苏秦不断碰壁,不断被拒,盘缠也几乎快花光了,还是看不到什么希望。苏秦从信心满满,到现在有点心灰意冷了,到底是为什么?是他们不识人才还是自己没本领?这时候的苏秦内心里,大概只要能给他一个机会就行,不管是哪位国君。

谈不上什么职业规划了,先谋得一份工作就好,生存要紧。可惜,这个机会最终都没有能够得到。

苏秦——战国时期的职业生涯

苏秦第一次周游列国的最后一站,苏秦来到了秦国,见到了秦惠王,但是话不投机,秦惠王刚刚处死了卫鞅,对这种外来的辩士采取一种排斥的态度,所以任凭苏秦口若悬河,讲的头头是道,也不能引起秦惠王的兴趣,不过秦惠王拒绝的比较婉转,给了苏秦一个面子,他说道,羽毛未丰,不能高飞。

苏秦自然也领会到秦惠王的意思,于是灰头土脸的离开了秦国。能去哪里呢?盘缠已尽,只好厚着脸皮回家吧。一路上,苏秦都在苦苦思索,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没有国君愿意给他机会?现实和他想象的完全不同,难道是自己眼高手低,没有真才实学?如果是这样可太可怕了,颠覆了苏秦一直以来的自我认知,这个问题大概也是每个初在职场受挫的人所思考过的。

苏秦——战国时期的职业生涯

一路辛苦,苏秦终于回到了老家,那个很贫穷的家,那个对他满怀希望的家。可是这里并没有温暖接待他,母亲因为苏秦不听自己的话,执意外出寻求富贵,痛骂了他,妻子也对他不理不睬,也许在内心后悔嫁错了人。苏秦肚子饿,想问大嫂要点饭吃,大嫂无情的拒绝了他,说道连柴火都没有,哪有饭吃?

面对这些打击,苏秦都没有怨天尤人,他把自己受到冷遇原因都归为自己,是因为自己没有找到前途,没有本领,没有富贵,并不能怪母亲,妻子和嫂子,凡事找自己的原因。

苏秦的这种自省的行为,非常难得,遇到挫折,不能只找客观原因,不能推卸责任,而且是要深刻剖析自身的问题,这样才能改变局面。客观的讲,也许苏秦遇到的那些大王君主会有一些昏庸不识英才的人,但是大家都没有选择苏秦,这就说明苏秦自己也有很大的短板,不能苛求别人。

也许苏秦之前学习的知识只是书本,缺乏实践,缺乏对社会的深刻了解,所以他的言辞虽然滔滔不绝,但是对各国国君来说有一些不实际,这应该是主要原因。就像刚毕业的大学生,学到的知识并不一定能完全用于工作之中,也缺乏一些接地气的知识技能。一句话,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苏秦——战国时期的职业生涯

也许苏秦还要面对其他困难,在此苦读期间,白吃白喝不劳动,家人的白眼,冷嘲热讽,应该是免不了的,这一切,苏秦都不在乎了,或者说是忍了,成大事者,必须要有忍耐精神,哪怕是面对自己的家人。苏秦为了前途,为了富贵,为了提高自身,一切困难他都忍耐克服了。

这个挫折,让苏秦更透彻的看清了社会,看清了人生,看清了自己。职业生涯中,遇到挫折困难应该是正常的事,关键看如何对待。这一点,苏秦给出了一个标杆答案。

老板们和职业经理人们的思路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并不是所有的老板都想把公司发展壮大,提高市场占有率,有的老板觉得能把眼前的摊子守好了也就不错了,所以对他们并不能讲什么三年进入业内十强之类的宏伟蓝图,他们只希望有一些实际见效的策略,各不相同,诸如此类吧。

苏秦觉得自己该重新去寻求前程,他觉得自己的资本已经积累够了,时不我待,于是他又开始了第二次找工作的旅程。

去哪里?其实苏秦并没有什么想法,只要是能施展自己的本领,哪个国家都无所谓,这大概也是职业经理人优势所在,可以自由流动,自由选择,目标也很清晰,官职与富贵,这一点,古往今来也没什么区别,苏秦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后来也把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

苏秦——战国时期的职业生涯

苏秦的第二次周游列国,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遇到很多的困难,开始在赵国也吃了闭门羹,为了见到燕王,苏秦在燕国等候了一年之久,最终凭借他对当时天下大事的研究,透彻的独特见解,打动了燕王。燕王拜苏秦为相国,赐黄金,并让他代表燕国去联合各国。

穷困潦倒的苏秦,一跃竟然变成燕国的相国,虽然燕国是当时最弱小的国家,但也是割据的诸侯,燕国相国的地位自然是比普通百姓胜强万倍,人生已经出现质的飞跃了,然而这还不是苏秦的终点,他还有更大的目标。小公司毕竟声音微弱,富贵有限,苏秦已经可以有资本去更大的公司去施展拳脚。

苏秦带着燕国相国这个高管职务,出使各国,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六国联合抵抗秦国,他说,只有这样才能使各国自保。这个政治主张听起来很诱惑人,表面上也符合各国的自身利益,但是实际上又是冠冕堂皇,漏洞百出,不过这并不影响苏秦的仕途。

六国争先恐后的把相国职位授予苏秦,于是苏秦的巅峰时期来了,他一个人配戴六国的相印,组织六国国君结盟,一时间真是风光无限。

苏秦——战国时期的职业生涯

这种情况,就像现在的职场上,某高管履历中有过总裁经历,哪怕是在一个规模比较小的公司,他接下来职业生涯中大概率会比较顺利,不断会被挖角,不断被不同老板赏识,高管职务不断。大概燕国之外的五国国君也是这么看待苏秦的,因为苏秦现在不是普通百姓,是燕国的相国,燕王大概不会看错人吧。

富贵在身,自然要衣锦还乡,看望家人及家乡父老乡亲。与上次回家截然不同,苏秦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包括他的母亲,妻子嫂子都无比恭敬的迎候,甚至不敢正视他。苏秦自然也是非常满意,心中的目标达到了,但是他还是想用言语表达出来,于是他故意问嫂子,为何前后两次回家,嫂子对我态度如此的不同呢?苏秦的嫂子回答也很诚实,“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字季子,这么称呼也是显得亲近。

求职是为了富贵,富贵可以让别人甚至亲人尊敬,道理千古不变,也有小概率的反例,不代表主流价值观。

苏秦——战国时期的职业生涯

六国结盟,组成联军进攻秦国,看起来强大无比,不过秦国也并不慌张,因为秦国看到了六国结盟不过是一个表面现象,本质上各怀心腹事,有的国家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过秦论》中有很精彩的描写,“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这样的结盟,很快就土崩瓦解了,苏秦的政治主张破产,自然他的职业生涯也就走了下坡路,慢慢的失去了各国的信任,直到最后得罪了齐国贵族被刺杀。任你才华横溢,总有下台的一天,职业生涯总归如此。

苏秦的职业生涯,没有什么纯粹的理想与抱负,他的政治主张只是为了谋求心目中的官职与富贵,迎合老板们的诉求罢了,至于老板们最终结果如何,并不在苏秦考虑之中。即使这个老板破产了,换个老板就是了,凭借他的资历,还可以继续当高管,享受富贵,其实苏秦和现如今职场上的芸芸众生,有什么区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