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何在苏德战争初期损失惨重?原因找到了!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大举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面对德军的猛烈攻势,苏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开战第一天就损失了1200架飞机,总共有3922架飞机在头三天被摧毁;到11月已经损失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7540万人口,连斯大林长子雅科夫都被德国人俘虏;到12月初,苏联已经损失超过700万人,2.4万辆坦克,1.6万架飞机,而德军损失仅80余万人。

从苏联损失的数字不难看出,苏联拥有着超强的实力,但为何会在苏德战争初期损失惨重?

苏联为何在苏德战争初期损失惨重?原因找到了!

卫国战争

指挥体系混乱

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展开了一场波及全国、波及党政军的大规模运动,苏联5名元帅折了3位,1939年8月到1941年7月,苏军总参谋长换了两任,朱可夫上任仅四个半月;海陆空三军有3.5万名军人遭到迫害,其中733个的旅级以上高级指挥员就有579人,留在岗位上仅154人,军队损失了大批自无产阶级革命以来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指挥员。

而且运动更使得幸存者们战战兢兢,生怕一个不小心自己就成为下一个枪下鬼,没有人敢站出来指挥部队承担责任,严重影响了苏军的士气,更导致遭遇攻击后苏军束手束脚,反击缓慢。

而接替指挥任务的苏军军官有四分之三入职时间没超过一年,尽管优秀而且满腔热血,但缺乏足够指挥经验,尤其缺乏指挥坦克兵团作战经验,坦克集群各兵种协同动作规定不明确,通信设备落后导致指挥经常中断,对新技术新兵种的使用仅停留在理论阶段甚至一窍不通,一直到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时情况才有所改善。

苏联为何在苏德战争初期损失惨重?原因找到了!

德军

此外,苏联还极度缺乏新技术新兵种的专业技术人才,坦克战斗员、炮兵、飞行员等技术型战斗员严重不足,据基辅特别军区统计,到1941年5月前,仅他们军区就缺乏3万多名指挥人员和技术人员。大量未经受训的人员和平民被分配到指挥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在一段时间内降低了部队战斗力。

在苏芬战争中,尽管苏联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但这场恃强凌弱的战争却让苏联付出了375491人伤亡的代价,更是无端消耗了大量经验丰富的士兵,影响了苏军的战斗力。

更糟糕的是来自后方高层,尽管此时德军已经横扫西欧,战争已经迫在眉睫,苏联清楚一纸《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不能保证苏联的安全,但此时的苏联依然缺乏一个集中、统一、有效的指挥和参谋机构,而总参谋部更是被大量具体的行政事务所拖累,无法集中精力解决苏军目前面临的问题。

作为苏联武装力量总司令的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更是一名根本不懂军事的“钳工”,尽管苏芬战争后他遭到解职,但造成的影响将是苏军中充斥着各型官僚而不是军人,对苏军指挥机构造成了严重破坏。

面对此时的苏联,希特勒曾说过:“既然俄国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予以摧毁,那么,要做到这一点,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因为现在的俄国军队已经丧失了领导人。”

苏联为何在苏德战争初期损失惨重?原因找到了!

大批苏军俘虏

错误的形势估计

战争爆发前,实际上苏军情报部门早已查明大约160个德国师集结在苏联边界并充分做好作战准备,而来自中国和日本的情报也显示德军即将对苏联发动进攻。

但苏联当时对情报的判读极度混乱,很多有价值的情报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苏联高层当时收到了各种各样的关于德军入侵日期的情报,德军可能于1941年6月15日、22日或25日发动进攻,没有一个准确时间,导致苏联高层无法根据这些情报准确下达让军队进入最高警戒状态的命令,而将大量时间浪费在讨论中。

而苏联高层尤其是斯大林对此似乎也无动于衷,尽管在1940年初苏军高层就已经开始着手战争计划的准备,但到10月才审定,计划与上一年度基本没有变化,无非就是比上一年度加上了几个师。

而铁木辛哥也在1940年12月的军事会议上武断地说:“就战略创造性而言,欧洲战争的经验也没有提出什么新东西。”也就是说,铁木辛哥认为现有的计划足以应对德军的入侵。

斯大林对苏军也是相当自信,当然苏军的纸面力量确实强大,无论是火炮数量、坦克数量、战机数量还是部队人数都远超德军,但斯大林并不知道苏军缺乏足够的指挥员和技术人才,部队缺编严重更没有完善的后勤体系,空有数量没有质量。

苏联为何在苏德战争初期损失惨重?原因找到了!

巴巴罗萨计划

斯大林的自信成了自负,导致对形势做出了错误判断,对德军没有采取足够的重视。错误得估计了德军不会这么快就开战,导致苏联空军甚至一直到战争爆发前都被禁止攻击德国的侦查飞机,而任由大量德军侦查飞机进入苏联领空勘测。

在德军主攻方向上,斯大林认为主要战事将在西南部展开,德国必须首先夺取顿巴斯和乌克兰,因为他们缺少支持战争的资源,他们需要夺取这些地区的石油和粮食,否则没有能力进行持久战争。为了防守西南方向,斯大林又从西方向西南方向增调了25个师。而德军进攻主方向,恰恰就是西方,明斯克和奥尔沙路桥至斯摩棱斯克-莫斯科一线。

甚至在开战前一周的6月14日,苏联塔斯社还发表“关于德国打算撕毁条约并进攻苏联的谣言没有任何存在的土壤”,声明对于德国入侵的消息都是假消息,以此作为对德国的试探,试图知晓德军具体进攻时间。

但德国没有做出任何回应,这才使得苏军决定进行战争准备,但时间仓促,导致部队不仅缺乏人员装备,而且既没有做好防御准备,也没有做好进攻准备。

苏联为何在苏德战争初期损失惨重?原因找到了!

德军闪击战

没有做足准备

在西伯利亚干涉结束后,苏联清楚欧洲列强并不会轻易放弃颠覆苏联的行动,依然时刻面临着战争的威胁,尤其是随着德国法西斯上台和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试图祸水东引,苏联时刻担心西方诸国尤其是德国会向自己发动进攻。

因此从1928年开始,苏联就在修筑坚固的从北部卡累利阿地峡一直到南部黑海沿岸的斯大林防线,但到战争爆发,斯大林防线仍然是一处大型的工地而不是要塞,许多重要工事尚未完成,缺乏足够火炮,更缺乏炮兵支援,最终在战争中未能阻挡德军铁蹄。

此外,1939年苏联吞并波兰东部;1940年利用苏芬战争获得卡累利阿地峡、芬兰湾的多个岛屿、雷巴奇半岛等,并租借汉科半岛,当年夏天又有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加入苏联,随后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也并入苏联,苏联借此成功将边界向西推进约300-400公里,建立了东方战线,这使得原先边界的兵力必须向西推移构筑新的防线。但一直到德军发动闪电战,苏军的防御工事都没有完全完成。

苏联为何在苏德战争初期损失惨重?原因找到了!

如今的斯大林防线局部

根据苏军战后统计,在新边界上已建的2500个永久火力点只有1000个安装了火炮,其余的只装备了机枪。在一些防御区域,有10-80公里甚至更宽的地段完全没有构筑工事,而且大部分工事靠近边界,其中许多工事火力发射点处在敌方观测范围以内,甚至部分将会遭到敌方直瞄火力的摧毁,一旦战争爆发几乎形同虚设。

而且除了边界一线的工事,苏联并未构筑第二、第三防御工事体系,导致德军在突破一线之后一路如入无人之境,在德军陆空联合的闪电战攻势下,苏军根本无法进行有效抵抗。

运输和通信系统建设也相当落后。当时苏联用的是继承自沙俄的轨距1.524米的宽轨铁路,原先波罗的海沿岸、白俄罗斯西部和乌克兰西部的铁路使用的都是轨距1.435米的国际标准铁路,苏军需要进行大量扩轨工作,这些工作到战争爆发时都没有完成。

苏联的公路建设一直就是个大问题,西部边界处于平坦开阔的东欧平原,土地松软肥沃,缺乏高等级硬化公路,而且路网稀疏难堪大用,严重影响了苏军的机动作战和战略转移。

由于是新扩张的边界,因此必须在边界铺设新的通信网络,但一直到战争爆发都还没有完成,苏军指挥官甚至需要通过民用电话和无线电才能与下属部队进行通讯。

苏联为何在苏德战争初期损失惨重?原因找到了!

苏军机场

机场设施更不用说,由于计划修建的190个机场没有完成,因此苏军航空兵密集部署在靠近边界的少数几个机场,而且后备机场严重不足,一旦开战,大量航空兵力将会被马上击毁在地面无法升空和转移。

在1941年,整个西部边境军区部队共有170个师、2个独立步兵旅和12个空降旅。此外,在这一地区还有内卫部队的7个师、2个旅、11个作战团和49个边防支队,但这些部队大多缺编,武器装备先进但缺乏配套弹药和保养,火炮更缺乏足够的牵引车,摩托化步兵更是只能徒步。

更要命的是,尽管这么大的部队驻扎在边界线上,在得知德军已经在西欧横扫的时候,苏军却没有进入该有的警戒状态,指挥部既没有明确方面军在遭敌突然进攻时的行动,也没有制定当展开被敌军破坏后应采取的措施,甚至在遭受攻击时也必须先向高层请求许可才准许反击,苏军根本就没有做好战争准备。

在《布列斯特要塞》《塞瓦斯托波尔战役》等反映苏德战场的电影中,我们能看到苏联军民在战争爆发前依然载歌载舞,丝毫没有战争即将爆发的紧张感,这绝对是当时苏联边境的真实写照。

苏联为何在苏德战争初期损失惨重?原因找到了!

苏军五位元帅,左一为图哈切夫斯基

战术思想落后

1932年苏联已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机械化军,图哈切夫斯基等目光长远的将领对摩托化、大纵深、陆空协同作战的研究更已经开始应用实践,在1935年颁布《纵深战斗纲则》并写入1936年的战斗条例中。

然而随着图哈切夫斯基的下台,苏军作战理论出现了大倒退,“骑兵制胜论”再次甚嚣尘上,苏军潘普洛夫上将认为坦克应当是步兵支援兵,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认为“由于地雷和反坦克炮的发展,集中使用坦克的方式有问题”,苏联元帅布琼尼甚至把已经被一战证明无用的骑兵的作用提高到“决定性的战斗和战役手段”,最终就是骑兵数量暴涨52%,坦克被分散到步兵部队,与英法等国一样,坦克成了随行支援步兵的移动火炮。

与法国一样,苏军同样迷恋重型防线式防御,斯大林防线与德国齐格菲防线、大西洋堡垒和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号称欧洲四大防线,结果根本就没有在战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无端消耗了大量宝贵的物力财力。

苏联为何在苏德战争初期损失惨重?原因找到了!

苏德巷战

而且苏联的战术思想依然停留在绅士战争时代,他认为“像德国和苏联这样的大国之间的战争,应该还像从前那样开始,先在边境交战几天后双方主力才进入交战”,更对德军摩托化部队作战速度严重认识不足,每个集团军防御宽度达到250公里以上,2/3的部队集中在边境,没有足够的战略纵深,而仅有1/3的部队作为预备队部署在离边境100-150公里的纵深内部,兵力兵器都更加薄弱。

苏联在1941年的29个研究课题中仅有3个是防御作战的课题,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苏军不仅在边界一带囤积重兵,而且摆出的是一副进攻姿态而不是防守姿态,所有武器装备都停放在最佳的出击位置,这本来没毛病,但在当时大战爆发在即,苏军的前线布置尚未完成的情况下,着重研究防御才是最佳选择。

在战斗打响后,面对德军绝对优势兵力情况下苏联还想着发动反击,结果导致大量预备队平白消耗在战场上,造成了苏军更大损失。

苏联为何在苏德战争初期损失惨重?原因找到了!

苏联在阅兵式上展示缴获的纳粹旗帜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尽管在战争初期苏联损失惨重,但吃一堑长一智,在战争中迅速成长起来,军民一心团结一致成功抵挡住了德军的闪电攻势,最终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同时我们应当看到,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战争的样式和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正确认识自己,认识、把握新兵器新兵种在战争中的定位,抛弃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条条框框,对我们在未来战争中掌握主动权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