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臨潁一高第一課這樣上

開學:臨潁一高第一課這樣上

開學第一課

尊敬的各位老師、家長,親愛的同學們:

春節前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給我們的國家和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也嚴重影響了我們每一個人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今天的開學第一課,就是關於疫情的主題,我們把疫情當成一門課程,這門課程關乎生命,關乎自然,關乎敬畏,關乎英雄,關乎理性,關乎感恩,關乎悲憫,關乎他人,也關乎責任與擔當和家園情懷,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向自然與社會學習和反思的重要課程。

開學第一課的背景

共抗疫情,戰疫有我

關於生命

這場疫情,讓我們對生命、對醫學對知識有了更直觀、更深切的認識。

地球上的生命,最早出現在距現今35億年前的原始海洋中。人類文明距今オ多少年?滄海一粟,不值一提。人類的生命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氣候變化、季節更替、潛伏在暗處的病原體。大自然的任何微瀾,都可能掀起人類健康的巨浪。

世事無常,也正是因為我們無法預知,那些目光所及的溫柔、那些善良有愛的人們、那些無比珍貴的時刻,オ更值得我們珍惜對待。我們不僅要珍惜自我的生命,還要有起碼的憐憫之心,善待世間的一切生命,視它們為命運共同體。

關於自然

人從自然界的生物物種進化而來,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不是萬物的尺度,也不是世界的主宰。科技發展給予了人類戰勝一切的信心,但現實與理性告訴我們,征服自然只是個偽命題。對於大自然,無論是神化論還是征服論都是不可取的,唯有共贏與和諧才是現代人應該秉持的理念。

面對自然,人類始終要心存敬畏。濫砍亂伐、大肆戮殺、糟蹋水源、破壞環境。當人類用主宰者的身份肆意地從大自然那裡進行掠取,來滿足自己無休止的貪慾時,沉默的大自然終將以它特有的方式回應我們,讓我們措手不及。

關於敬畏

古人云:“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於禍"。人一旦沒有敬畏之心,往往就會變得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最終害人害己。一個人只有心存敬畏,オ會三思後行,行有所循,行有所止。

做敬畏自然的人。濫墾濫伐、過度放牧、任意捕殺野生動物當有限的資源被我們恣意享用,當瑰麗的景色在我們手中被兌換成了金錢資本,全球變暖、極端天氣、地震災害等大自然的“報復”就已經開始了。

做敬畏生命的人。人類作為藍色星球上智力最高的動物,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掌握著其他物種的生殺大權。動物美麗的皮毛,人類用它裹身;動物強壯的身體,人類用它填肚。深居簡出的“黑夜精靈”蝙蝠,啟迪人類發明了雷達、隱形飛機,卻也被少數人變成腹中餐。正是因為少數人的無知、貪婪,使那些本不該出現在人類文明生活裡的病毒肆虐、蔓延。這是對生命不知敬畏的最嚴重懲罰。

做敬畏法紀的人。大疫當前,有人冒著生命的危險“逆行"疫區搶救病患,有人慷慨解囊捐贈物資,更多的人聽從號召“宅”在家裡,為防控疫情作貢獻。但也有人藉機哄抬物價;有人只顧自己方便干擾執法;有人不守法令,隱瞞病情,惡意造成病毒迅速擴散,等等。“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誰要無所顧忌、不知敬畏,誰就終將付出慘重代價。哄抬物價者被重罰,惡意流竄者被關押,罪有應得成了他們的標籤。

關於英雄

抗擊疫情的一個月時間裡,湖北前線所有醫護人員竭盡全力,各省市的醫護工作者逆行馳援。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是他們一路前行,鑄成堅固的保衛牆,把我們護在了身後。在病毒面前,沒有人不怕死,然而在危機面前,卻有人主動請戰。中國人,總是被他們當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基辛格曾在《論中國》中如此評價。在這次的抗疫中,有無數的英雄,他們可能是一位工人,可能是一位社區人員,也可能就是我們身邊的一位普通志願者。

災難是殘酷的,但人心是溫暖的,我們的身邊總是有這麼多英雄,如點點星光,照亮前行的道路,讓這個社會能夠擁有巨大的正向能量。萬眾一心,災難總會過去!

關於理性

疫情尚在變化,防控正處在關鍵節點,特別是要竭盡全力實現最短的取勝時間,付出最小的社會代價,這些都是對我們科學有效應對疫情的新考驗。任何情緒化的東西,都是不理智、不成熟的表現。面對疫情,保持冷靜理性,涵養健康心態,至關重要。在“人人皆可發聲”的新時代,“謠言止於智者”,越是最關鍵的時候,越是要保持冷靜思考。希望每位師生與家長都能主動擔起社會責任,多關注主流媒體聲音,緊跟權威報道,理性辨別信息,做到不信謠、不傳謠與不造謠。只有冷靜、理性的公民,才有成熟的社會!

每一場社會危機過後,我們都應該從中學到些什麼,我們希望看到的是討論公眾事務的水平在提升,話題的發起與討論方式有進步。災難過後,我們熱淚盈眶,彼此擁抱,不僅僅因為我們戰勝了病毒,還在於,我們也戰勝了自己的偏見和傲慢。

關於感恩

這次疫情,讓我們看到了中華兒女在大災大難面前的大愛與擔當!無數個美麗"逆行者"的身影,讓我們感懷、動容!而這正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深入武漢疫區考察指導防控工作的李克強總理;84歲,再度掛帥出征的鐘南山院士;身患癌症卻依然堅守防疫線的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張定宇院長;送數包口罩到派出所轉身就走的無名小哥;夜以繼日工作、迅速建成火神山醫院的工人;馳援武漢的無數名戰士、醫護人員;還有更多默默守護我們城市的警察、老師、居委會的工作人員。

他們都是可親可敬的“逆行者”,也是我們的"守護者"。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因為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這個寒假的獨特經歷,一定會讓我們懂得常懷感恩之心,並努力爭做一個充滿愛、傳播愛、奉獻愛的人。

關於悲憫

元宵節前後,往年的返程大潮,今年雖不復存在,但是仍然看到有人“不怕死”,在各地尚未明確復工時間時,千方百計要早回程、早工作。有些人罵他們,為什麼不呆在家裡,為國做貢獻。社會分工沒有貴賤高低,但是卻有富足和貧瘠之分。

我們可以安心在家享受特別假期,並且以“為國做貢獻”的道德感自我激勵,卻不可用道德的制高點隨意評價他人。因為你無法體會這些勞動者期待工作、期盼收入的焦灼。當我們面對複雜的社會組成,看到複雜的社會現狀時,請以包容、悲憫之心多一些全面、客觀的深度思考。我們終究不是他們,無法感同身受那份生活在原地打轉的艱難。

關於他人

疫情中,“人傳人”這三個字,讓我們重新審視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群居是人的社會屬性,換言之,人的生活離不開他人。而“人傳人"三個字,讓我們不由得開始用懷疑的眼光看待平日裡最熟悉的人。這些天,孩子們定知道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的重要性。但是,隔離不代表歧視,隔離病情不能隔離愛。

隔離只是暫時的,哪怕在這最危險的隔離時期,仍然有一部分人為了他人的安全,跨越隔離線,比如醫護人員,比如物資保障人員,比如社區工作人員,比如軍人、民警。

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可貴的,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值得敬畏的。宅家的、出征的;湖北的,江南的;患病的,健康的;中國人,外國人,莫不如是。

關於責任擔當

在這次"抗疫"阻擊戰中,有許許多多“90"後醫護人員用實際行動展現出他們的責任擔當。“非典時,大家保護我們90後,17年後,我們90後要保護大家。”一位奮戰在一線的“90後”護士的這番話情真意切,收穫無數點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第四批赴武漢醫療隊的136位隊員中,“90後”將近一半。哪有天生的英雄,他們只不過是一群孩子,穿上了一身戰衣,便像前輩那樣勇敢。

作為家長和教師,我們要引導學生自覺擔起社會責任,要有敢幹實事能幹實事的擔當精神。疫情當前,在家做好隔離和防護、保護好自己,積極傳播正能量,就是現在的責任。將來,孩子們的能力和精神也必將使他們能更好地承擔屬於自己的責任。

關於家國情懷

越是危機來臨的時候,教育事業越應該為引領下一代人構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貢獻力量。古人尚能“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今人又怎能“安臥家中猶自哀,不思為國綻情懷"?

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們的最美逆行者"不就是這樣的麼?84歲的鐘南山院士,在發出病毒"人傳人"的警示、提出“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的建議後,義無反顧地逆行趕往武漢最前線;數千餘名工人爭分奪秒修建火神山醫院;各界人士踴躍捐款捐物。無論是醫護工作者夜以繼日的辛苦付出,還是全國億萬人民的相互支持,都讓我們感受到來自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力量,感受到“中國”這兩個字帶來的溫暖與美好。

疫情讓中國人民在空間上保持距離,卻讓大家在心靈上貼得更近。因為,我們都愛我們的偉大祖國。

做三四月的事

到七八月自有答案

疫情改變學習方式

阻擋不了成長腳步

藉助網絡線上直播教學

我們齊心協力、只爭朝夕

讓我們共同期待戰“疫”勝利

我們學校再見

審校|趙曉培

監製|梁佔傑 張志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