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油价触及地板价不再下调?这则新闻给出了答案

昨天有两则新闻引起了小编的强烈兴趣,一则是;一则是。

对于第二则新闻,网友们的反应很是剧烈,有部分网友吐槽:下跌有地板价,那上涨有没有天板价……至于多赚的钱去哪了?政策是这样表述的:规定成品油价格未来调金额全部纳入风险准备金,设立专项账户存储,经国家批准后使用,主要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及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等方面。

从消费者的角度上来说,肯定是希望油价越低越好,但是从更高的角度上来说,则是越稳定越好。因为如果油价越低那么就会对其他的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尤其是新兴能源行业,比如: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和传统能源汽车是对手盘的关系,如果传统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足够低,那么就不会有人再买新能源汽车。对于消费者来说,除了购买成本之外,使用和维护成本也是需要考量的重要依据;而消费者又是精明的,谁也不会傻到在相同的条件下去购买使用成本更高的产品。

这其实也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比如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尽量少用道理去说服别人,而是要用利益去说服别人;又比如在刺激消费的时候,限时类的消费券要比现金补贴效果好得多。

从两者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肯定是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能源汽车,至于动力系统会不会是目前的锂电力系统则不好说,毕竟科技发展太快,谁也不知道未来哪天某个怪科学叔叔会不会发现更高的可替代能源。

一是传统能源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污染性和不可再生性;

第二点有点阴谋论的感觉,那就是对于我们来说,传统能源的定价权在别人手里,不排除他们会在某个关键的时刻用价格来卡住我们发展的脖子,比如原油价格飙涨会造成输入型通胀。

三是新能源的发展前景足够大。

第一、二点都比较好理解,下面我们重点看看第三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句话:短期增长靠需求,长期增长靠供给。

短期增长靠需求这个大家很好理解,因为有需求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快速流转,资金才会快速的流通,经济才会越来越好,现在刺激消费需求就是这个道理。

长期增长靠供给,说的是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新的供给出现会产生新的需求,新的供给越多产生的需求就会越多,经济就会越繁荣。我们还是以交通工具为例,在封建社会,我们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牛马,那个时候物资流通很慢,而且运力有限,生产出来的产品消耗速度很慢;到了工业社会,蒸汽机开始出现,大大加快了物资流通速度,而且蒸汽机的运载量比马车大得多,这让物流成本大大降低,在赚钱效应的驱动下,铁路越修越多,物流成本进一步较低,而物流成本降低也会带动物资成本降低,从而刺激大家的消费行为;经济越来越繁荣,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快,以前的交通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于是新的供给:汽车就出现了,这让大家的生活水平瞬间又提高了一个台阶,而且汽车的需求量足够大,可以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链企业;经济越来越好,大家的收入也越来越高,消费意愿也更强,这反过来又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再比如手机,最早是功能机,用的人不多,而且价格比较贵;但智能机出现以后,功能机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智能机出现之后,使用成本不但没有上涨,反而下跌了,用的人更多了,这就是新的供给产生了新的需求,而且这个需求大到你无法想象。

如果说苹果手机的出现带动了国内一系列手机配套产业链,那么现在特斯拉入华也是这个思路。对于国内新能源汽车来说,特斯拉的进入是巨大的威胁和挑战,但是对于国内的新能源配套产业链来说却是个好消息,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个好消息。

为什么油价触及地板价不再下调?这则新闻给出了答案


比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这是新基建的7大领域之一。据有关机构测算:到2030年中国电动车销售有望突破1500万辆,保有量有望突破8000万辆,届时纯电动车辆或达到6480万辆。如果严格按照1∶1的桩车比来测算,从2021年到2030年10年时间内,需要新建桩6300多万个,形成万亿元级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这么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显然要比传统能源汽车市场大得多,所以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来说,肯定得优先保障新能源汽车和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另外保障新能源汽车发展也是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具体体现,而且未来一旦蓄电池技术突破瓶颈,就会出现智能手机现象,那就是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和使用成本都会越来越低。

最后再简单说一下市场。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编有提到市场底出来之后,政策会不断加码,直到市场底出现,行情反转。关于政策底的标志,小编当时也明确的提示是3月22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自那天至今,高层会议表示要发行特别国债;央行连续两天开展逆回购操作,并下调逆回购利率20个基点;国常会宣布继续降准适当流动性,政策再不断的加码,再加上市场自身正在缩量调整,筑底的信号越来越明显,这种情况下,小编认为可以乐观一点,静待最后一个空头卖出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