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成了“陋习”,结婚彩礼是如何在历史演化过程中,走向扭曲?

文-情感猫博士

01

近日在某知名论坛上看到这样的一则故事,感触实多。

一位男生和他的女朋友同居了三年,不出意料的,他女朋友怀孕了,于是他们就在筹备结婚,但在谈到彩礼的问题上时,起了严重的争执。

男方觉得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孩子都怀上了,后面用钱的地方也非常多,因此不愿意给太多的彩礼,只愿意出10万。

而女方父母坚持要30万,最后两家人没谈妥,就在男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女方父母悄悄带女儿打了胎,把孩子给打掉了,这一操作立刻引起轩然大波,为了彩礼钱,居然连女儿的身体都不顾?

到底男方做得对,还是女方做得对引起了网友的争议。

我大概看了下,觉得所有的问题和争议,都来源于一个问题,即彩礼的问题。

不知从何时起,彩礼已经从一个良好的,表达美好祝愿的习俗,演变成如今攀比的标准,甚至在某些家长的眼中,彩礼给的越高,就说明对自己的女儿越好,以彩礼的金额定女儿出嫁的对象,真是令人无语。

习俗成了“陋习”,结婚彩礼是如何在历史演化过程中,走向扭曲?

在如今的社会上,但凡我在某度上搜索关于彩礼的新闻,呈现出来的内容往往都是这样的。

“在谈婚论嫁阶段,因彩礼问题和男方谈崩,”

“30万彩礼都不愿意给,是我们家要多了吗?”

“三年的男朋友,因为彩礼问题和我分手了。”

“江西省彩礼全国第一,你还敢娶江西省的老婆吗?”

等等等等,比比皆是。

从习俗到“陋习”,从一个美好的话题再到一个让人调侃卖女儿的话题,彩礼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社会摧残?

02

彩礼的演变过程往往都带着浓厚的时代的特色。

在最早的时候,彩礼是来自于周礼。

古籍《礼记.昏礼》上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另《仪礼》上说:“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在那个重视礼法的年代,哪怕是结婚都有一个特定的流程,用我们现代的话去解释,就是六个步骤,寻找对象,问双方名字,问双方意愿,给彩礼信物,约定结婚时间,最后迎接女方回家。

在这个时期,彩礼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信物,约定双方的婚期。

从周朝到近代,也几乎延续着这一习俗,彩礼从来都不是婚姻的负担,而是象征着美好的祝愿,意味着一位女子即将找到她的如意郎君,甚至为了女生在男方家庭不会受到欺负,女方家庭还要搭上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嫁妆给男方。

习俗成了“陋习”,结婚彩礼是如何在历史演化过程中,走向扭曲?

而彩礼的变味,却是从近代才开始的。

各个丈母娘对自己的女儿都待价而沽,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会根据家庭情况和地区的消费水平,约定一定的金额,作为彩礼的标准。

女儿的男朋友如果没有给够,是绝不可能让女儿嫁出去。

一场得不到双方父母祝福的婚姻,注定是会产生问题,不管何时都会被父母唠叨。

也因此造成了我们文章开头所写的那种情况,宁愿打掉孩子,让自己的女儿身体受到伤害,也不愿意将女儿“低价”嫁出去。

而女儿在自己的父母与自己的男朋友之间,往往也只能选择自己的父母。

这种彩礼现象,非常的具有时代性,在我们这个年代,物质生活刚刚富足不久,经济发展较快,我们都比较浮躁,人人都向往着金钱,我本人也不例外。

攀比,浮躁,拜金是社会的主流,似乎这种天价彩礼也是无可厚非。

习俗成了“陋习”,结婚彩礼是如何在历史演化过程中,走向扭曲?

03

我从来不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也非常能理解女人在生理上的不平等;

客观的说,在生理上,男生是有巨大的优势的。

例如生孩子这种巨大的疼痛,男生不需要经历,而女方一生可能要经历一次,甚至是数次。

并且在绝大多数的家庭里,一旦结婚了,家庭的保洁,卫生,饭菜,往往都是由女方承担,这些都会让本就容易衰老的女方,加速她们的衰老。

如果嫁的远,甚至还要远离自己的家乡,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并且还要无怨无悔的去赡养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

从这方面看,女人这一生真的挺不容易,似乎也担得起这份彩礼钱,我觉得确实是应该的。

习俗成了“陋习”,结婚彩礼是如何在历史演化过程中,走向扭曲?

但我一直觉得,婚姻应该是两个人感情的一种升华,而不是单纯的物质间的较量,以及双方家庭的博弈。

确实是啊,"有情不能饮水饱,“但是在现在这个社会,只要你敢想敢干,遍地都是机遇,只要夫妻协力,物质生活是可以创造的。

什么都可以和钱挂钩,但是婚姻如果也和钱挂钩了,那么这一份婚姻也并不纯粹。

“有钱就喜欢你,结婚,没钱就分开,离婚。”这样的婚姻生活有什么意思呢?

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而结婚?难道是为了给彩礼时的面子?

习俗成了“陋习”,结婚彩礼是如何在历史演化过程中,走向扭曲?

04

天价彩礼何时休?希望有一天,彩礼仅仅是彩礼,而婚姻也只是婚姻。

当习俗成了“陋习”,婚姻也不再像是婚姻。

我一直希望,婚姻应该是这样。

两个陌生人,因为喜欢,所以两个人走到了一起。

在两个人相处的过程中,或者一起经历了很多的苦与难,想过无数次分手却没有,最终在一个合适的时间与地点,决定结婚,给予对方终身的承诺。

在双方父母谈到彩礼时,有可,没有也可以象征性的给一些,但必须对女儿负责。

彩礼则是双方父母对一个新生家庭的祝福,而不是炫耀攀比的谈资,一切都回到了最初。

“我爱你,三个字不轻松,因为那是一个凡人对神的求告,是一个渺小者对完美者的倾心,是一个黑暗中的行人对太阳的渴慕,那是一种五体投地的顺服,是一份毫无保留的交托-我把自己的心,托付给了你;这意味着我给了你伤害我的权利,也交给了你让我心碎的秘诀-那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说的话。”

-陈果

如此情形下的婚姻,才是最为的纯粹,也应是婚姻的本来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