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寻找回来孩子的激情,还孩子的欢呼雀跃

让我们寻找回来孩子的激情,还孩子的欢呼雀跃

国庆节几个小朋友一起坐在沙发上看国庆阅兵式,看到放飞的万只白鸽和五彩缤纷的气球,举国上下都在欢呼雀跃,为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感到自豪。那个场景特别令人激动,令人兴奋,让人热血沸腾。本来,孩子们应该更容易受到感染,更应该激动、欢呼。可是一群孩子坐在那里,安安静静的看着,没有任何反应,过一会,他们各自冷漠的走开,继续他们那缺乏生气的玩耍。

今天的孩子为什么不会激动,不会欢呼。他们过分的平静是否已经失去了他应该有的活泼和天真。他们的激情去哪了?

想想我们小的时候,那会由于物质条件的匮乏,父母们天天忙着上班,基本上都不怎么过多的束缚我们,所以在我们身上那种儿童的天性童真自然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那时,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各种培训班,可是我们依旧玩的花样百出。我们跳沙包,踢键子 ,滚铁环,爬树,去河沟玩水,抓毛毛虫.......玩的总是那么兴奋,那么有激情。

平时就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有新衣服穿,有糖吃,真到过年了,我们都开心的都睡不着觉。可是今天的孩子,呆板,冷漠,压抑,不能不让人担忧。

让我们寻找回来孩子的激情,还孩子的欢呼雀跃

我们用心去体味一下孩子的日常生活 ,也就找到了导致孩子冷漠的原因。

一:学校课业的压力,还有家长额外给的各课外班的压力,使许多孩子没有了玩耍的机会,没有了玩耍的时间,不能尽情的玩耍,怎么可以体会到童年的快乐生活。

枯燥的学习方法,机械的重复做题,使孩子失去了兴奋的感觉,激情欲和好奇心。

二:孩子们一在家里吵吵闹闹,蹦跳跑动,往往就会遭到大人的满脸的不耐烦和莫名其妙的训斥,甚至在玩游戏的时候,由于兴奋而大呼小叫,也会招来一顿莫名其妙的训戒。随之而来的就是家长粗暴的吼叫“去学习,不要玩了”。

让孩子保持安静,成为大部分家长教育孩子的标准。孩子安静了,可是孩子天真可爱的天性被泯灭了或者减弱了,导致激情的失落,兴奋的减弱,幽默感的消失,最后就是对什么都表示冷漠。孩子也就没有了创造力和探索的热情。

三:当你下班回家,正在玩耍的孩子高兴的扑上来抱着你叫妈妈,你看看孩子的脏手,皱着眉说:“快去洗手,看看把我的衣服搞脏了!”。

可想而知,孩子的那刻的对母亲的热爱,瞬间被浇灭。以后也许不再想要对亲人表达情感了。

四:一个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当着众人的面大声斥责孩子,孩子感到羞愧,没有自尊,从此一蹶不振。

家长为孩子学习不好,唠唠叨叨没完没了,随意辱骂,甚至会武力加体罚。不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不去同孩子沟通,,最后导致亲子的冲突,给孩子带来人格上的缺陷。

家长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稚嫩而脆弱的自尊,也给了孩子一个受伤的心灵。

让我们寻找回来孩子的激情,还孩子的欢呼雀跃

这种冷漠会使孩子失去情感生活,理解事物的好奇心,失去学会创造的大脑活动。自然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人生,以及孩子对未来的家庭幸福,带来不好的影响。

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改变自己,必须要学会用下面的几种方式对待孩子,去找回孩子的这份激情,这份关爱的心。

首先,我们要学会宽容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孩子有一个自由的发挥度。

让孩子有合理施展天性的时间和空间,带孩子去大自然,让孩子尽情观赏,撒野玩耍。在大自然里,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去闹,去欢呼,这种经常的自然户外体验何愁孩子会失去激情,失去天性呢。

只要家长们肯对孩子负责,就一定可以做到。

,其次,我们要鼓励孩子,学会去用美好的语言赞美孩子,比如教孩子学会去赞美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去赞美一个可爱的小朋友,去赞美奶奶做的一顿晚餐。

教会孩子去发现去赞美一切值得赞美的东西,热爱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最后,还要培育孩子对他人的关爱,孩子对他人,对父母,对自然万物的关心,是爱的情感基础,是心灵的劳动。

让我们寻找回来孩子的激情,还孩子的欢呼雀跃

有一次,有一家人全家在节日去森林里,父母亲带着五年级的学生托利亚和四岁的萨沙。

森林里是那么美好欢快。父母亲让他们看林中开放的铃兰花和一丛丛野蔷薇。第一朵花开放了,粉红粉红的芬芳扑鼻。全家人坐在灌木附近。父亲在看一本有趣的书。

忽然雷声大作,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倾盆。托里亚把自己的雨衣给了妈妈,虽然妈妈并不怕雨淋。

可是妈妈又把雨衣给了萨沙,虽然她也并不怕雨淋。

萨沙问:“妈妈,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了您,您又把雨衣给我穿上,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的人。”妈妈认真的回答说。

“那么,我又为什么保护不了任何人呢”。萨沙问道:“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人了?”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真的是最弱小的人!”妈妈笑着回答说。

萨沙向蔷薇丛走去,她掀起雨衣的下部,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滂沱大雨冲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较弱无力,毫无自卫能力。

“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萨沙自豪的说。

“是啊,现在你是强者,是勇敢的人,是懂得关爱的好孩子!”妈妈这样回答。

我们在惊叹孩子是那样的自尊自强的同时,是否也体会到了萨沙的那份关爱弱小,关爱生命的可贵情感。

我们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他们对父母,对弱小 ,对大自然中的生灵,都充满了爱和热情。孩子真正感到爱的力量,就能够产生愉快的情绪,就会对外部的一切有创造力 ,有探索的热情和被感染的激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