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情緒煩惱的法門

萬丈紅塵中,求生存求名利的代價就是煩惱,“求而不可得”,“得而復失”,“對不確定性的憂慮”,由“分別心”而生起的攀比嫉妒等等,我們的情緒,一天之中可以經歷喜、怒、哀、樂、悲、苦無數個輪迴,所謂“六道輪迴”,並不指一定要變成豬狗墮入餓鬼道,憤怒的情緒即是地獄的火焰,被怒火燒烤的滋味就是地獄的一次次輪迴。

破除情緒煩惱的法門

我們都憧憬一個沒有煩惱的明天,幻想到達某個時間點某個目標之後,一切都會更美好。這種想法,本身就是一種幻覺。李連杰曾在一個採訪中說,開心和煩惱,始終伴隨著“量”這個程度而變化,他曾私底下和許多不同社會地位和財富的人交流,問這些人對煩惱和快樂的看法。他得到的真相是,普通人煩惱一年二三十萬收入範圍之內的事情,比如買什麼車什麼房,孩子上什麼學校和補習班,人情往來等等。而所謂的富豪,他們憂慮的是幾千萬幾個億的買賣,別墅的安保,公司的運營,或是銀行幾十幾百億的負債。即使不負債每年實現一個小目標,他們一樣有煩惱,比如社會的流言蜚語,別人對他們財富的覬覦,身體健康、家庭醜聞等等。

破除情緒煩惱的法門

正如佛經所總結的那樣,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清淨,為“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所矇蔽所誘惑,由“無明”而生煩惱。當佛陀還是一個王子的時候,他就體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就是一場苦,我們只不過試圖苦中作樂而已。而苦和樂,本身不是一個實際存在的東西,僅僅是一種情緒感受而已。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即使有人做到喜怒不形於色,但內心的萬丈波瀾,冷暖自知。經常有報道,某位平時笑容可掬的官員或名人,某一天突然自縊或跳樓而亡。壓抑和隱藏已經生起來的情緒,只會讓這些負面情緒在我們心中某個地方日積月累,多種不良情緒發酵,成為一杯情緒的毒雞尾酒。

破除情緒煩惱的法門

那麼,有沒有當下即刻破解情緒煩惱的法門呢?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坐在畢缽羅樹(後稱菩提樹)下,沉思冥想。經過七天七夜,終於悟出了“苦、集、滅、道“四真諦,由此又顯示諸法真理的四法印:

  • 一切和合現象皆無常;
  • 一切情緒皆苦;
  • 一切事物無自性;
  • 涅槃超越概念。
破除情緒煩惱的法門

這四法印的真理,和時空無關,或者說,穿透了時空。四法印,和《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所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有異曲同工之妙。二者說明,真理或規則(道),是先於天地而存在的,沒有萬有引力或其他一些規則,宇宙萬物就是一鍋粥,人類也不會存在,就連推動宇宙起源的大爆炸(假設此理論正確),也是遵循某些物理規則而來的。我們認識宇宙的過程,就是發現那些已經存在的規律和真理而已,我們並不曾”發明“任何新規律新真理。

破除情緒煩惱的法門

四法印的第二條:一切情緒皆苦,對於破除我們情緒煩惱做了最有用的開示:

  • 煩惱的本質是智慧

能很快領悟這一句,那麼情緒的煩惱就已經被破解了一半。為何?因為煩惱來自於“無明“,所謂”無明“就是執著於“恆常”、“自我”和“二元”的思維方式,被各種表象矇蔽,由此形成各種錯誤的觀念和習氣,再由這些習氣和錯誤的觀念指導我們的行動,各種煩惱和悲劇由此而生。蒂洛巴說:“不是顯現(外相)困住了你,而是你對顯現(外相)的執著困住了你”,情緒的煩惱亦是如此。所以,如果能意識到,煩惱的隔壁是智慧,破除“無明”這堵牆,獲得智慧,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就是這個意思。

  • 培養對當下情緒的覺察

情緒往往來自於對人和事的差異化認知(見地),情緒反應的升級,往往來自於我們執著於人和事的對錯(二元)。當情緒生起時,最重要的法門是,當下的注意力立馬從人和事對錯的念頭轉移開來,退回一步,反觀自己情緒的起源,在心中問自己四個問題:

  • 剛才產生了什麼情緒?
  • 是什麼刺激了這些情緒的產生?
  • 這些情緒與當下的人和事確實有關嗎?
  • 這些情緒與人和事本身的重要性匹配嗎?

即刻覺察,即刻破除!

破除情緒煩惱的法門

“無明”創造出“自我”的標籤,將它附著在沒有根基的和合現象上,加以重要性,然後拼命去保護和維護它,而多年的習氣會強化自我。什麼是和合現象?木頭,釘子,加上工匠,做成一張桌子,這就是各種“緣”和合成一個暫時的現象(桌子),然後我們的“恆常”觀念把它定義為一張只能用來吃飯的桌子。如果某人說,我要用它來擺放一堆鞋子或鋸短四條腿,改成一個茶几,衝突和爭論也許會由此而生,這就是執著於桌子的“恆常”,認為桌子是永遠不變的。再比如,有人規定廚房兩把刀,一把切肉,一把切水果蔬菜,如果因為某次亂用而大吵一次,那就是偏執一端了。一來刀的功用並不是“恆常”的,二來錯用兩把刀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完全比不上吵鬧中彼此互相的傷害。很多時候,如果我們內觀自己的情緒本身,發現它就像浮萍一樣,毫無根基可言,往往來自於我們自己一些莫名其妙的執著而已(無明),如多年養成的習氣習慣或某一段經歷,以此有意無意指導我們的行為,並陷入“我對你錯”,“我”和“別人”的“二元”對立之中。

莊子曾寫了一個有關空船生氣的小故事:

一個人乘船過河,前面有船要撞上來,這個人破口大罵,罵對方不長眼。等船撞過來,卻發現對面船上沒人,是個空船,剛才的滿腔怒火,瞬間就消失的無影無蹤。生氣的不是撞船本身,而是對面有沒有人。

如果我們時刻警醒,會發現我們即使能體驗能感受某事,未必就代表這些事情真實存在,比如無人的空船、海市蜃樓、夢中的飛翔,甚至我們情緒反應所附著的那件事。

生活中“我對你錯”的二元對立,可以通過把它轉變成“這是你我不同的選擇而已”這個問題,由此產生的情緒煩惱就迎刃而解,破除煩惱就勢如破竹了。

破除情緒煩惱的法門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現代科學體系的知識(包括心理學和腦科學),幫助我們建立了很好的物質世界,但若問,在精神層面,現代人比兩三千年前釋迦摩尼和老子那個時代的人,憤怒、焦慮和煩惱會更少嗎?當我們掌握了物理世界的科學理論和邏輯學,這些知識並不一定會成為我們消除煩惱的工具,很多時候反而會因為我們對這些知識擁有的狂妄,以此作為武器互相攻擊和否定別人。要知道,世界上存在我們不可感受不可言說的“暗知識”,存在“我們意識不到我們不知道”的無知領域。所以,既然有這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不可說”,“不可思議”的未知領域,引起我們情緒反應的那些分歧和爭議也許不過是在執著於一個又一個幻象而已。

破除情緒煩惱的法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