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體,宋瓷,太湖石拆射著宋徽宗的美學光芒,可惜卻丟了江山


前言:

作為大宋的超級明星,19歲的宋徽宗趙佶榮登帝位,不為河山謀劃,卻開展一場轟轟烈烈的美學運動。許多人認為他玩物喪志,才失此大好河山,從宿命的角度,他也許就不該做皇帝,穿錯龍袍。做藝術家他天下第一,命運就這樣作弄人,但歷史沒有偶然,只有必然。如果沒有宋徽宗,我們的生活也許缺少些優雅與精緻,塞翁失馬,焉知禍福,不要衡量這優雅的代價,更重要的是理解領會宋徽宗帶給我們的美學原則及方法,不談得失,只要活在當下。

瘦金體,宋瓷,太湖石拆射著宋徽宗的美學光芒,可惜卻丟了江山

宋徽宗千字文


時間回到公元1115年12月底,北宋的京城開始張燈結綵,提前準備一個多月,是為了正月初一到元宵的年度大型慶典。“宣和與民同樂”的大牌子掛在燈山上,輝煌奪目。宣和是宋徽宗趙佶的年號,宋徽宗在歷史上是一位亡國之君,但他同時也是一位天才藝術家,用現在的話來說是藝術大咖。

當南唐後主李煜投降後被解押到汴京時,宋太祖趙匡胤很讚賞李煜的文學才能,宋太祖很感慨地說,如果你把精力投身於治理國家的話,也許就不會亡國了。歷史真會開玩笑,他自己打下的江山,也給文藝青年的兒孫給玩丟了,地下的他不知作何感想?

瘦金體,宋瓷,太湖石拆射著宋徽宗的美學光芒,可惜卻丟了江山

雪江歸棹


中國繪畫史必定以宋代這個光榮的時代為中心,宋代是中國美術史的巔峰,宋徽宗更是這個巔峰上的燈塔,作為皇帝,他糊里糊塗,作為藝術家,他秋毫不犯,很有準則。他身上的光芒,照耀著後人。甚至現在的任何一種流行美學,高雅的生活方式,都能找到宋徽宗的影子。身為人的個性和靈光,趙佶不會因為皇帝的位置被壓抑,而是利用自己的絕佳公共資源,徹底大鳴大放地幹上一場,雖然亡國了,但在藝術上卻大發異彩。沒有宋徽宗,也許我們會錯失很多美好。

瘦金體,宋瓷,太湖石拆射著宋徽宗的美學光芒,可惜卻丟了江山

瑞鶴圖


公元1100年,19歲的文藝青年趙佶登基。此時的北宋,經過“澶淵之盟”帶來的百年和平,從歐陽修以降,到王安石,蘇軾等著名的政治家,不僅有許多出身平民的布衣宰相,而且都是和平年代的青年。一個普通人如何安身立命,這種精神層面上的問題讓更多人都想去尋求答案。北宋文人從程氏兄弟,到王安石父子,到蘇東坡兄弟,有一種擺脫黑暗,再現太古黃金時代的氣概。這是一種理想主義。希望皇帝以堯舜為榜樣,誠意,正心,修身等品格,宋徽宗完全符合這個時代的偶像要求,優雅,博學,多思,具藝術氣質而非強壯,乘坐轎子,收藏古董和藝術品。“男性精緻文雅的新潮流”,是宋代的一個“轉向”,從追求“大丈夫”,到崇拜文人。在這個轉向的標誌性人物,就是宋徽宗趙佶。

趙佶為端王時,已經和開封最富有的收藏文化圈交流,英宗趙曙的駙馬王詵,和趙佶最要好,米芾,李公麟等均是趙佶的好朋友,這可是北宋藝術圈的頂級朋友圈

。作為藝術,最重要的是交流,不單是技藝,更重要的是觀念與想法。

瘦金體,宋瓷,太湖石拆射著宋徽宗的美學光芒,可惜卻丟了江山

桃鳩圖


趙佶儘管也會有收復幽雲十六州的雄心壯志,但他已邁出規範定義“美”的步伐,更多的是他心中藝術的版圖。宋是一個倡導心性和修養的時代。趙佶除了不會當皇帝,諸事皆能,趙佶對於藝術的極致追求,也包含著政治和思想的訴求。

什麼是美?如何定義美?什麼是美的表現形式?趙佶用自己的藝術創作回答了,書法,茶,畫,收藏,園林,美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觸及之處皆有美。趙佶以自己的力量,標準和品味來發展藝術。從瘦金體,宋瓷,太湖石,流傳了漫長的歲月,一代一代被文化精英,士大夫為主體的審美者乃至今天的平民百姓所繼續延續。

恆久典範的建立,對規範的追求,對秩序的重視。趙佶對於美的空前熱烈追求,為北宋開闢了美的新天地。趙佶在31歲時作畫的《瑞鶴圖》,幾隻仙鶴曲頸飛翔,雖不是轉瞬即逝的畫面,但絕非靜止不動,只能憑想象和記憶構圖,這樣的祥瑞是趙佶藝術上的“作古”。

瘦金體,宋瓷,太湖石拆射著宋徽宗的美學光芒,可惜卻丟了江山

瑞鶴圖


在書法,繪畫上,趙佶開創了自己的流派。他的書法學黃庭堅,又自成一派,寫字速寫飄忽快捷,“省墨水”,前所未有,瘦金體秩序,精準,規律,以及優雅,精美。“宋體”是秦檜仿照瘦金體的基礎上,作出“橫細豎寬”的通用字體,至今仍是最常用的字體。瘦金體斷金割玉,是加入極強個性,思維和情感的書法。與講究“藏鋒”不同,藏鋒為了含蓄,珠圓玉潤,瘦金體則鋒芒畢露,燦爛閃爍。趙佶用自己的書法,力圖表明自己才是主角,與趙佶的丹青作品的感覺有所不同。

瘦金體,宋瓷,太湖石拆射著宋徽宗的美學光芒,可惜卻丟了江山


丹青也是趙佶最擅長的,宮廷畫院的建制史上最大,第一次形成“院體”風格,張擇端,王希孟,李唐均為畫院出身,然而題材,畫法沒有侷限。“筆墨天成,妙體眾形”是趙佶畫作和諧的總概括。《桃鳩圖》趙佶畫的瞳子是“隱然豆許,高出紙素,幾欲活動”,作者有意從這個角度去描繪,顯然正是借這種不以正面呈現的手法,營造出一種裝飾趣味和不流俗的美感,渾圓的鳥腹顯示出體態的俊俏豐滿,這些都讓人感受到鳥兒切實的體溫與生命活力。

瘦金體,宋瓷,太湖石拆射著宋徽宗的美學光芒,可惜卻丟了江山

桃鳩圖


花鳥畫表達的是大自然與人的和諧關係。趙佶喜歡養動物,並加以細緻的觀察,趙佶真心喜歡動物,他的白鷹和五色鸚鵡之所以畫得神妙。和這樣的心性不無關係。

趙佶之前,書畫尚未能融為一體,而趙佶以足夠的勇氣和信心確立了文人畫的形成。文人畫,自然成了中國文人永恆的精神追求。“深山藏古寺”,以意境來考核繪畫,奠定了文人畫的審美方向。

瘦金體,宋瓷,太湖石拆射著宋徽宗的美學光芒,可惜卻丟了江山

雪江歸棹


《雪江歸棹》中,蔡京稱賞道:水遠無波,天長一色,群山皎潔,行客蕭條,鼓棹中流,片帆天際,雪江歸棹之意盡矣。蔡京也是書法大家,蔡京的字美,配上去,上升到神智與造化之上。

瘦金體,宋瓷,太湖石拆射著宋徽宗的美學光芒,可惜卻丟了江山

雪江歸棹


北宋時社會氛圍儘管物質奢侈,卻不頹廢,而是絢爛輝煌,宋徽宗寫了300首宮廷生活的詩,沒有苦悶,沒有哀怨,而是富貴,快樂和悠閒,而是宮廷的理想化生活,歲月靜好。在趙佶眼裡,對善與仁的追求,本身也體現了美。

宋徽宗熱愛園林,大興土木。對石頭的狂熱,在一塊石頭裡看出大自然,正是當時的人最熱衷的信仰,宇宙,神靈寄託於此。在個別事物裡體現宇宙,這也成為日本“枯山水”的源流。

快樂是宋徽宗的基調,當一個人的人生基調是達觀快樂,他看到的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都將會是美好的,就如同蘇東坡達觀地看待人生的挫折一樣,外界並不能影響我們的真心,就像王陽明所說的“我心光明,亦復如是”,趙佶在北宋亡國後被囚9年,至死未能返國,各種文本誇張或隱晦地記錄了他的苦難,他自己的文詞中只有無盡的臣服與謙卑。最終留在世間的,只有他的《穠芳詩帖》“穠芳依翠萼,煥爛一庭中”。

瘦金體,宋瓷,太湖石拆射著宋徽宗的美學光芒,可惜卻丟了江山

穠芳詩帖


宋徽宗趙佶在整個宋代繪畫史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是對北宋整體繪畫的總結,又影響著南宋的繪畫發展。趙佶理所當然是北宋畫壇的最高統帥,奠定了優雅精緻的審美傳統,包括一整套繪畫的原則,方法論及認識論。“格物致知”成了寫生的指導思想。

我們來看看宋徽宗朋友圈的第一好友,李公麟,後世評價宋畫第一,百代宗師。李公麟的朋友圈又有誰呢,與王安石,蘇軾,米芾,黃庭堅為至交,駙馬王詵之座上賓。21歲中進士,官至朝奉郎,居京師十年不遊權貴之門,以訪名園蔭林為樂。號龍眠居士,長於詩文,行楷書有晉人風,一生勤奮,作畫無數,運筆如行雲流水,造型嚴謹,神態飛動,山水氣韻清秀,得王維正傳,著色山水追李思訓心法,畫馬過韓幹,集諸家之長,得其大成,師自然之法,大膽創新,自成一家,被後代敬為第一大手筆,百代宗師。

瘦金體,宋瓷,太湖石拆射著宋徽宗的美學光芒,可惜卻丟了江山

李公麟 維摩演教


《五馬圖》為李公麟的代表作,以白描的手法畫了五匹西域進貢給北宋朝廷的駿馬,每匹後有黃庭堅的題字,每匹馬各具美名。控馬者姿態各異,無一雷同,妙在其精神氣質亦微異,有飽經風霜,謹小慎微,有年輕氣盛,執韁闊步者,有穿官服氣度驕橫者。馬的造型因品種而異,大小,肥瘦,高低,毛色各別,但性情都溫順平和,以示被馴服。李公麟以其“行雲流水”般的線條,飄逸而行止如意,雖只白描勾畫,但非常具質感,流暢圓潤而又凝鍊勁挺的線條,精準美輪美奐的造型,不都令人歎服,後人推為宋畫第一。

瘦金體,宋瓷,太湖石拆射著宋徽宗的美學光芒,可惜卻丟了江山

《五馬圖》


瘦金體,宋瓷,太湖石拆射著宋徽宗的美學光芒,可惜卻丟了江山

《五馬圖》局部


瘦金體,宋瓷,太湖石拆射著宋徽宗的美學光芒,可惜卻丟了江山

《五馬圖》局部


米芾也是宋徽宗的座上賓,有一次為見識一下米芾的書法,趙佶會讓米芾到皇宮現場表演,米芾筆走龍蛇,一揮而就,宋微宗大加讚賞,覺得果然名不虛傳,米芾趁宋徽宗高興,把硯臺納入懷中,不顧墨汁四處飛濺,對皇帝說:此硯已被臣所汙濁了,皇上不能用了,求皇上賜予我吧!宋徽宗頓生感慨,將硯送給他了。

瘦金體,宋瓷,太湖石拆射著宋徽宗的美學光芒,可惜卻丟了江山


米芾的母親是宋神宗的乳母,神宗登基後賜米芾為秘書省校字郎,米芾有一些驚世駭俗的怪癖,潔癖,他的東西不給別人碰,喜歡奇石,世稱“米癲”,米南宮一生醉心品石,賞石,樂此不疲。米芾不但是書法宋四家之一,也是北宋著名的畫家,創造“米點山水”,信手拈來,煙雲掩映,天真平淡。

瘦金體,宋瓷,太湖石拆射著宋徽宗的美學光芒,可惜卻丟了江山


瘦金體,宋瓷,太湖石拆射著宋徽宗的美學光芒,可惜卻丟了江山


瘦金體,宋瓷,太湖石拆射著宋徽宗的美學光芒,可惜卻丟了江山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無論在哪個時代都一樣,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走進北宋頂層文化圈,北宋文明的巔峰可見一斑。

結語:

宋代的院體派繪畫,蘇東坡的文人畫理論,范寬,郭熙的山水畫都是中國繪畫藝術不可逾越的高峰,不登泰山,怎麼能一覽眾山小。認真研讀北宋的繪畫史,它是一座無盡的寶藏,只有讀透悟透,對於你理解這個世界,是無往而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