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加快脱贫“速度”保持攻坚“激情”

乌兰察布:加快脱贫“速度”保持攻坚“激情”

察右前旗巾帼脱贫车间助贫困户家门口脱贫增收 方忠达 摄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去年,全市3.6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7个国贫旗县退出贫困旗县序列,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12%。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和显著成效。

行百里者半九十。据统计,我市未脱贫人口还有1180户2460人,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已然置身脱贫攻坚最吃劲儿的时候。然而,收官之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特别是疫情造成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扶贫项目停工等,导致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

唯有秉持“加快脱贫速度,保持攻坚激情”的信念,凝心聚力、冲锋到底,才能够如期实现市委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奋斗目标。

疫情当前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但并未阻挡脱贫攻坚工作向前推进的速度。

1月25日,市委、政府紧急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2月11日起,我市驻村工作队员全部到岗,投入疫情防控和驻村帮扶。

2月12日,市委书记杜学军主持召开书记办公会,提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决不能有抓疫情防控,放松脱贫攻坚,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

2月25日,我市重点项目“集中审批周”正式启动。

2月28日,全市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视频会召开。

……

惊蛰一过,气温回暖。农时不等人。比起工厂复工,酒店营业,地里的活儿更是耽误不得。

在凉城县麦胡图镇樱桃种植大棚,一棵棵樱桃树长势喜人,墨绿的树叶护着挂满枝条碧玉般的果实。工人们戴着口罩打掐枝叶、耘田松土,一派繁忙。岱海镇西营子村,乡间道路穿梭着拉运春耕物资的农用汽车、三轮车,刚解冻的土地上奔驰着作业的农机具,地里出现了刨茬整地农民的忙碌身影……

类似的场景在全市11个旗县市区都能看到。察右前旗提前谋划全旗农业目标任务,加强农业与交通运输等部门配合,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举办农技培训,畅通农资、畜禽、饲草料等运输“绿色通道”。兴和县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好春耕生产,对农资交通运输实行绿色通道,同时提供春耕信息和技术指导服务……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特别是今年要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住农业这块“压舱石”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至关重要。

海高牧业是凉城县一家集饲料加工、奶牛养殖、乳品生产、肉牛育肥为一体的大型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受疫情影响,该公司资金出现缺口,复工复产严重受阻。凉城县农村信用联社业务人员得知实情后,主动上门对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贷款资料收集和审批工作,并实行优惠利率,帮助企业解决了资金难题。“信用联社主动上门为我公司发放贷款2200万,这个贷款非常及时,利率又低,为公司复工复产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海高牧业负责人高喜平感激地说。

商都县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主动对接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优先组织贫困劳动力返程返岗和外出务工。同时,为解决好务工人员“出行难”“就业难”问题,不久前,商都县以“点对点”服务的方式,在确保务工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分批次组织251名本地务工人员赴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公司总部开展为期3个月的以工代训。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应对下,扶贫车间复工复产、田间地头有序春耕、扶贫产业逐渐复苏。这中间,扶贫干部真抓实干努力将疫情的影响降至最低,千方百计为贫困群众搭建创造干事创业的平台。

收官之年 迎难而上夺取全面胜利

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经过这些年的艰苦奋斗,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基本解决、扶贫政策更加精准、问题整改成效更加明显、京蒙扶贫协作更加紧密……但我们也非常清醒地看到,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还有一段距离。

我市底子差,基础不牢,目前还有2460名未脱贫人口。已脱贫人口中,有0.7万人年纯收入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有1.4万边缘人口和大量年龄大身体差的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多是缺房少地户,都存在致贫风险;易地搬迁4.58万人和同步搬迁的农牧户的后续帮扶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再加上政策性帮扶多、产业支撑比较弱、巩固提升压力大的问题,夺取全面胜利不是一冲锋就能实现的。

前路荆棘丛密,但乌兰察布人决不气馁。针对上述问题,我市制定出台了多项政策、方案,力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程挂牌督战,彻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问题。挂牌督战是确保今年脱贫攻坚任务落实的重要举措。督战将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按照“全覆盖、督死角、查问题、抓整改”要求,市、县、乡三级联动,查找短板,确保上半年达到脱贫条件,10月底前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据统计,在未脱贫的2460人中,因病因残的贫困人口占总数的84.92%,“两不愁三保障”难点主要在基本医疗。今年,我市给出了具体措施,明确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保障范围。进一步规范家庭医生签约和慢病送医送药服务,做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同时,还积极争取北京和自治区三级医院在人才交流、临床技术指导、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和援助。

抓好产业就业扶贫,巩固脱贫成果。“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市委、政府“四个不摘”的“军令”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而脱贫效果实不实,要密切关注边缘人口、特殊群体,防止返贫和新的贫困发生。脱贫攻坚期内,纳入农村牧区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后,我市将给予12-24个月的“渐退期”,做到“脱贫不脱保”。全面推行“防贫保”,运用保险行业市场化手段,有效防止因病、因灾、因学致贫返贫。同时,充分发挥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作用,加强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建立健全返贫预警机制,加强对已脱贫人口的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

产业扶贫是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的主要抓手。去年,我市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地区主导产业,实施龙头企业减贫带贫工程和“菜单式”扶贫项目,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有了产业帮扶措施;各类就业扶贫培训农牧区人口1.64万人,实现了“有培训意愿的应训尽训”全员覆盖,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13327人。今年,我市将继续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交通条件、产业基础,抓好马铃薯、燕麦杂粮杂豆、冷凉蔬菜、肉牛、肉羊、奶牛等农牧业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制定“菜单式”扶贫项目,培育引进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大对企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同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方式,增加贫困人口财产性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在决胜脱贫攻坚最吃劲的关键时候,乌兰察布人正铆足干劲,加快脱贫“速度”,保持攻坚“激情”,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王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