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早教的5个“常识”,父母要记牢,别花了钱又耽误娃

社会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说过:温馨的家园是最适合孩子大脑发展的地方

,安全感则是最好的营养,亲子互动是最大的刺激。能够做到这些,孩子的大脑就会健全发展,大可不用送孩子去早教班因此,给孩子做早教,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的参与。

那么,家长需要了解哪些“早教常识”,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呢?


关于孩子早教的5个“常识”,父母要记牢,别花了钱又耽误娃


常识一:早教需要适龄

早教通俗来讲就是儿童小时候所进行的教育,一般就是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受到的教育。因为孩子在不断的成长,年龄的不同,所学的技能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所以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生长规律,并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关于孩子早教的5个“常识”,父母要记牢,别花了钱又耽误娃


1-2岁:需要促进孩子的语言发育,家长可以多跟孩子进行交流,哪怕是孩子还不能清晰地说话,家长也可以随着孩子咿呀学语。

2-3岁:要重视跟孩子之间的互动,主要培养孩子的情商和智商。

3-4岁:鼓励孩子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收拾房间,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

4-5岁:家长要多带孩子出去见识一下广阔的天地,让孩子多跟同龄的小朋友玩耍,提高孩子的社交技能。

5-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家长要注重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为上学做准备。


关于孩子早教的5个“常识”,父母要记牢,别花了钱又耽误娃


常识二:早教不是“特长教育”

早教是要教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需要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孩子学会做人做事,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等。

而特长教育是在孩子出现兴趣点时才可以进行培养的。家长如果强制地让孩子进行过多的特长教育,会让孩子变得疲惫,压力过大,从而哪一方面都学不好,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得不偿失。


关于孩子早教的5个“常识”,父母要记牢,别花了钱又耽误娃


常识三:早教不只是学知识

大多数的家长都会认为,早教就是教孩子学书本上的知识,这样孩子将来就能考考高分,上好的学校。其实,早教注重的是孩子的全面发展,例如:如何与人沟通交流提高社交能力;如何提升自理能力等。

家长可以增加跟孩子之间的亲子互动,用场景模拟或者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人交流,学会如何独立自主的能力。

关于孩子早教的5个“常识”,父母要记牢,别花了钱又耽误娃


常识四:早教不是越快越好

哥伦比亚大学strayer教授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选一对双胞胎,让其中一个开始背诵词汇,而另一个则选择玩耍,5周之后再进行背诵。一开始提前背诵的孩子,词汇量掌握的相对较多,但是三个月后就没有什么区别。

实验表明:早学和晚学的差别不是很大。


关于孩子早教的5个“常识”,父母要记牢,别花了钱又耽误娃


所以早教也并不是越早越好,盲目的提前教育,会让孩子的压力变大,从而厌倦学习,严重的还会让孩子的心理变得脆弱,变得不敢尝试。并且,盲目的超前教育也会破坏孩子的探索和创造能力。家长对孩子进行早教最好的方式就是玩,在玩耍中慢慢成长。


关于孩子早教的5个“常识”,父母要记牢,别花了钱又耽误娃


常识五:早教不是智力开发

有些家长给孩子进行早教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如果孩子并没有因此变得聪明,家长就会认为早教没用,从而选择放弃。而早教真正的含义包括早教包含语言、认知、性格、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培养。所以,家长在给孩子进行早教时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关于孩子早教的5个“常识”,父母要记牢,别花了钱又耽误娃


最后,早教真正的意义是父母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感受孩子的成长快乐,并帮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家长也要在早教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观点并勇敢改正。

关于孩子早教的5个“常识”,父母要记牢,别花了钱又耽误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