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当有冷静的修养,朱光潜先生谈冷静

朱光潜先生在《谈冷静》中,从德国哲学家尼采对人的精神划分说起,谈到文艺创作和人的性格,再说到人应该培养自己冷静处事的风度与修养。

文中提及文艺创作,应当有冷静为文的功夫,我想《谈冷静》一文所呈现的美感,正是验证了朱光潜先生所主张冷静回味而后有文章观点的正确性,他必是冷静为文的力行者。

于此,忽然颇有感悟,朱光潜先生对作文的看法,很值得细细品位一番,且整理思绪,细细道来。

一、“阿波罗”和“狄俄尼索斯”

人的两种精神

行文当有冷静的修养,朱光潜先生谈冷静

朱光潜先生开篇便让人印象深刻,他说尼采把人的精神分为两种,一为太阳神阿波罗的精神,是冷静观察的旁观者角色。另一为酒神狄俄尼索斯,是纵饮狂歌的角色。并说按尼采的看法,富于酒神精神的古希腊人,因能深切体验生活的痛苦,所以内心最为悲苦,而冷静旁观的太阳神精神,使他们从人生的种种苦难中抽离出一种意象,诞生了古希腊的悲剧艺术。

酒神的精神热烈,难免无法自控;太阳神的精神注重观察和思考,但显得冷酷无情。

文艺的两种风格

朱光潜先生接着对人的两种精神进行投影,单就文艺方面来谈,酒神的精神就变幻为“浪漫主义”,指代热烈、想象丰富、情感至深。而太阳神的精神则象征着“古典主义”,意为冷静、含蓄、全体必须和谐完美。

朱光潜先生说:“‘浪漫的’都多少带着些稚气,而‘古典的’则是成熟的境界”。并说自己年轻时曾经热爱过“浪漫的”文艺与性格,而现在逐渐发现“古典的”可爱。

文艺创作的“感受”与“回味”

行文当有冷静的修养,朱光潜先生谈冷静

朱光潜先生用“感受”与“回味”来比创作的两个要素。

”感受“指主观、热烈的情绪体验,这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但光有强烈的情感波动,未必有能力来表现。这表现指的是创作。

要将体验凝练成可以展现的作品,朱光潜先生称之为“回味”,”回味“是冷静的、客观的,他举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的“诗起于沉静中所回味得来的情绪”,进而阐明文艺是在得来的“粗糙情感之上加以冷静的回味、思索、安排,才能豁然贯通,见出形式。语言与情思都必经过洗刷炼裁,才能恰到好处。”

感受是酒神精神的表现,回味则是太阳神精神的表现。

二、朱光潜先生的“酒神”与“太阳神”

年轻时热爱的“浪漫”

朱光潜先生在文章中说:“我的青年期过去了,现在快走完中年的阶段”。

正如上文所说,朱光潜先生说年轻时曾“热烈爱好过‘浪漫的’文艺与性格”,我们不妨猜测他年轻时的行文风格,想必一定是经历过热情洋溢,感情热烈的阶段,换句话来说,当“感受”强烈时,一气呵成写就文章,这样的创作热情,是朱光潜先生曾经爱好过的,甚至应当是推崇过的。

行文当有冷静的修养,朱光潜先生谈冷静

这便是“酒神”的精神,是全情投入生活的热情与洒脱,不禁令人想起诗仙“李白”,恣情豪放之性格,斗酒百篇的文采,从某种意义上说,酒神代表了一种天赋,极言之便是“天才”。

发现可爱的“古典”

朱光潜先生写《论冷静》时,自称已快走过中年,而开始发现“古典”更可爱。他定义“古典的”作风特点在冷静、有节制、有含蓄,是一种和谐完美。

这时的朱光潜先生,对文章美的理解发生了变化,从侧重热烈感情的表达,转变成了一种含蓄和结构的追求。如他所说,只有通过冷静的思索和回味之后,恰如其分地用完美的结构来安放洗炼之后的语言和感情,才能生成一种和谐的秩序美。

与其说这是从酒神精神的体现,改变为太阳神的精神,不如说这是一种升华,通过冷却热烈的情绪,提炼出后面的思想;从具体的表面想象中,抽象出一种意象。将酒神对生活的真诚热情,升华成另一种美,也许不像“浪漫”那样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但“古典”使文章拥有了一种抵抗时间的能力,是可以一读再读而回味无穷的。

行文当有冷静的修养,朱光潜先生谈冷静

因此,冷静为文与其说是一种方法,倒不如说是一种文艺创作的格局,是朱光潜先生文学创作实践的心得,好比武侠小说中说的更高一层的境界,手中无剑而心中有剑。

三、我们的“酒神”与“太阳神”

事物的发展,是有内在的规律的。朱光潜先生经历了热爱“浪漫”,而认识到“古典”可爱的阶段。当他告诉我们冷静为文的重要性后,并不代表我们就能够跨越过“酒神”,按图索骥地直接走入“太阳神”的阶段。

感受生活,用酒神精神获得素材

文艺创作的材料取至于生活,人人都在生活,但并非人人都在创作,这其中的区别,除了是否有创作的意愿外,更关键地是在于是否用“酒神”的精神去投入生活,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得到生活馈赠的丰富情感,只有对生活有真切感悟的人,才能获得创作的原始材料。

行文当有冷静的修养,朱光潜先生谈冷静

“感受”是输入,没有材料,也就没有“回味”的对象,谈不上有所创作。没有浪漫的精神,生活就只会呈现出单调、苦涩的一面,它的另一面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若只是冷眼旁观,何来文章的源头活水呢?

回味人生,以太阳神精神凝练文章

朱光潜先生说:“许多人在兴高采烈时完成一个作品,便自矜为绝作,过些时候自己再看一遍,就不免发现许多毛病。罗马批评家贺拉斯劝人在完成作品之后,放下几年才发表,也是有见于文艺创作与修改,须要冷静,过于信任一时热烈兴头是最易误事的。”

可见,冷静的修改是最有利于纠正文章中的谬误的,成熟的作品,也应当如曹雪芹写《红楼梦》一般,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方能流传后世。

行文当有冷静的修养,朱光潜先生谈冷静

冷静为文,体现了以治学之精神严肃对待创作的态度。如能在我们的创作中默默遵循,持之以恒,则必有裨益,终有所成。

四、写在最后

若以下棋比喻行文,朱光潜先生以两种精神开局,实在是在下一盘大棋,在谈完冷静对成熟作品的重要性后,他接着谈到了为人的性格与修养,强调只有拥有冷静“雅量”的人才能担当大事,最后以人生的自省、自察收篇结局。

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就是说文章大体也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如此看来,创作时注重冷静的“古典”风格,何止是有益于提高写作能力,更是在提升修养品格。

参考:《谈冷静》朱光潜 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