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确诊超100万例!外国人不戴口罩却狂抢卫生纸?“FOMO”症!

文|雪梨


最新消息,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3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已超过100万例。其中,美国确诊超过20万例,高居世界第一。疫情已波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确诊超100万例!外国人不戴口罩却狂抢卫生纸?“FOMO”症!


01

日、澳、美、英纷纷开启抢“厕纸”大战


在中国新冠战役即将进入收尾阶段时,国外却正在大规模的爆发。油价和美股跳水了,口罩和消毒液稀缺了,就连平日超市里堆成山的卫生纸,忽然一夜之间,都被抢空了,买不着了,卫生纸成了仅次于口罩的第二大硬通货。发达国家人民吓坏了,日本、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加拿大……纷纷开启了疯狂的厕纸抢购模式:

先是在2月底,日本很多顾客突然开始抢购,平时供应充足的超市里,卫生纸很快销售一空。

全球确诊超100万例!外国人不戴口罩却狂抢卫生纸?“FOMO”症!


3月4日,澳洲悉尼沃尔沃斯超市里两名女顾客为了争抢一包卫生纸竟然大打出手,甚至拔出刀来……,太可怕了!

全球确诊超100万例!外国人不戴口罩却狂抢卫生纸?“FOMO”症!


而在美国,就连英国王子哈里都不能免俗,加入了抢厕纸大军

;美国旧金山的一家超市,开门仅30分钟就涌进600多名顾客,瓶装水和卫生纸被抢购一空;3月21日,芝加哥警察接到911电话:数人在超市因为争抢卫生纸而打架。


全球确诊超100万例!外国人不戴口罩却狂抢卫生纸?“FOMO”症!


平日出门时刻保持绅士风度的英国人,也都顾不得形象,忍不住出手了!

全球确诊超100万例!外国人不戴口罩却狂抢卫生纸?“FOMO”症!


这疯狂失控的程度,以致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领导人不得不出面,发表声明称卫生纸供应充足,呼吁人们保持冷静,不要抢购,我们不缺!但人们的恐慌情绪并没能缓解。


全球确诊超100万例!外国人不戴口罩却狂抢卫生纸?“FOMO”症!

上图官方建议如何防止冠状病毒:不要对着他人咳嗽;病了就不要出门;勤洗手。下图人们实际在做:囤货;慌。


而对于这种疯狂抢购行为,生产商和经济学家也都表示迷之不解

  • 一家造纸公司的CEO坦言,完全无法理解人们为什么要囤卫生纸。“我真的无法解释,这不像是我们突然间要使用更多……”


  • 一位经济学家说,“抢购卫生纸的现象确实费解,它既不是防疫必需物质,又不会出现短缺”。

而参与抢购的顾客们普遍反应则是“一纸难求、不得不抢”:

  • 一名顾客说:“灾难来临时,卫生纸就像金子一样珍贵。”


  • 一名顾客拍下空空如也的货架发到社交媒体上,并配上文字称:“新冠肺炎把大家都逼疯了。我从没见过超市里有这么多人,比‘黑色星期五’购物节人都多,瓶装水、卫生纸、肉,还有很多东西都被抢光了。”


  • 还有男性顾客则表示:我也不知道啊!看到大家都买,好像卫生纸特别重要的样子,于是我也买咯……

全球确诊超100万例!外国人不戴口罩却狂抢卫生纸?“FOMO”症!


显然,对于抢卫生纸的这波神操作,不仅中国人看到咋舌,连有些外国人自己,也都迷之不解。


02

为什么偏偏就抢“卫生纸”?

三大原因

发达国家人民为啥这么爱跟厕纸较劲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历史后遗症


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发生“厕纸危机”,早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历史上,美国和其他国家也发生过几次抢购和囤积卫生纸事件。

  • 1973年,美国经济陷入严重萧条。原油价格飞涨4倍,华尔街股票下跌45%,举国一片恐慌。当深夜脱口秀主持人开玩笑说经济如此糟糕,卫生纸可能都会供不应求,几百万美国人涌向商店,买空了所有的卫生纸达四个月之久。


  • 1995年,日本在经历过阪神大地震,以及后来2011年的311东日本大地震之后,很多民众都有囤粮囤卫生纸的习惯,毕竟曾经的物资紧缺给大家心里留下了阴影。当时


  • 2013年,深陷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委内瑞拉因为物资短缺而人心惶惶。民众开始抢购卫生纸。最后政府不得不将所有的卫生纸制造公司收归国有。但是尽管如此,依然不能平息民众的恐慌和抢购。

2、 现实刚需,消耗量大

据美国和加拿大两大环保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卫生纸的问题:美国人如何把森林“冲”进了马桶》)数据显示,美国人均每年要消耗141卷厕纸,用量排在世界第一;

德国人以134卷暂居第二;而英国人以127卷排名第三;日本91卷排在第四位;而中国则排在第九位,人均每年消耗49卷厕纸。这样算下来,美国的厕纸用量比中国多了两倍不止。


全球确诊超100万例!外国人不戴口罩却狂抢卫生纸?“FOMO”症!

全球确诊超100万例!外国人不戴口罩却狂抢卫生纸?“FOMO”症!


我的一位定居美国的同学则告诉我,老外用卫生纸很费纸。因为他们习惯将用过的厕纸直接扔马桶里冲掉,而为了防止堵塞,国外设计的厕纸又软又薄,沾水既化。但这样反而让大家觉得特没有“安全感”,生怕一使劲儿捅出洞来就恶心了……所以大家用起厕纸来都会习惯疯狂的拽很多,而且都是擦一次就扔了再拽。这样用法不费难怪人均要141卷那么多了!

3、 心理作用带来恐慌效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1973年的经济危机和2020肺炎疫情,美国人抢购卫生纸都是受新闻报道的舆论影响,那就是:在日本一个月前已经有人开始抢购卫生纸。这就好像在美国人心中埋下一个导火索,一旦美国也有人开始抢购,马上产生连锁效应。而对于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市场是否真的奇缺,人们早已失去理智判断的情绪和能力。

全球确诊超100万例!外国人不戴口罩却狂抢卫生纸?“FOMO”症!


a、FOMO社群恐慌症

新南威尔士大学消费者行为研究专家Nitika Garg称,人们抢购卫生纸还出于“害怕错过”心理,这种心理英文简称

FOMO(Fear of missing out),也叫社群恐慌症是指一种由患得患失所产生的持续性的焦虑。当人们看到别人都在抢购某种商品时,总觉得这里面必有其原因。因此,深怕自己错过。

b、“零风险偏误”理论

至于为什么囤积卫生纸,而不是面包、牛奶和鸡蛋甚至水等其他生活物资?

对此,波士顿大学的经济学家Jay L. Zagorsky指出,这跟“零风险偏误” (Zero-Risk Bias)这一心理学现象有着深刻的联系:当人们面临选择解决问题时,他们总是会做某件容易但是风险小的事情,而不会去做一件困难而能降低更大风险的事情(比如,风险从1%降到0%就比风险从10%降到1%更吸引人)。

显然,危机之下,卫生纸就是相对便宜而又最能给人安全感的一种完美产品:它们价钱不贵,而且不会过期,是一个风险最小的投资。另外,尽管现代卫生纸早在1857年就由美国人盖迪(Joseph Gayetty)发明出来,但却一直等到美国和欧洲绝大部分城市具有公共和私家厕所后才被广泛应用。卫生纸,也成为现代生活干净、舒适和文明的象征。甚至,在防护物质极端缺乏的情况下,说不定还能作为口罩的代替品呢。


原来,一卷小小的卫生纸,背后竟然隐藏着这么大的玄机。难怪,就连一向严肃呆板的德国媒体都被逼疯了,变得活泼幽默起来,甚至发出了“瘟疫连三月 厕纸抵万金?”的感叹。


全球确诊超100万例!外国人不戴口罩却狂抢卫生纸?“FOMO”症!


最近,德国社交网络上还流传着一则自嘲性质的笑话:瘟疫来袭,各国人民纷纷采取行动;亚洲人戴起了口罩,法国人囤起了红酒,意大利人扫空了安全套,荷兰人排队买大麻,美国人抢购枪支,德国人在干什么?德国人在超市里为了两卷厕纸大打出手。


03

如果不抢卫生纸

我们又能怎么办?

抢购虽然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但是却给供给链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在澳大利亚ebay,一卷厕纸被喊出了1000澳元(约合人民币4500元)的天价。人们自己吓唬自己,差点让厕纸都误以为自己成了奢侈品了。

全球确诊超100万例!外国人不戴口罩却狂抢卫生纸?“FOMO”症!


实际上,厕纸一点也不紧缺,哪怕天真的塌下来,估计厕纸也能管够。仅拿澳大利亚举例,他们的厕纸有40%来自中国,其他都是自己生产的。而且,澳洲自己还是厕纸的原料出口国。

全球确诊超100万例!外国人不戴口罩却狂抢卫生纸?“FOMO”症!

新闻主播连线澳洲的厕纸工厂,看到背后堆成山的厕纸库存了吗?所以,我们慌什么?


那么,如果我们不囤厕纸,还能怎么办?这突如其来的恐慌又该如何排解?

专家们认为,我们实际上需要的并不是“厕纸”,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掌控感。

昆士兰科技大学公共卫生与社会工作学院的专家Niki Edwards表示,卫生纸能给人们带来一种控制感,让人觉得可以在卫生和清洁方面占据主动。


全球确诊超100万例!外国人不戴口罩却狂抢卫生纸?“FOMO”症!

新晋厕纸女王,误买了48箱卫生纸的澳洲大妈Haidee,一脸幸福满足感。


美国消费心理学家吉特·亚罗(Kit Yarrow)则指出,人们想为危机做好充分准备,这是合情合理的。从情绪角度来说,积极准备也确实令人愉快。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恐慌性购物也是人们在面临不确定性和危险时、想获得一定“控制感”所做出的行为。但一旦人们准备好了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就需要换种方式寻求“控制感”了。比如:

1、 让自己冷静下来,回归正常。

在保持社交距离的日子里,你可以通过制定日程表来控制自己的生活,也可以通过打扫和整理来控制周围的环境。

2、 在隔离期,掌控好适度的人际交往。

可以在维持社交距离的前提下、尽可能与他人保持联系,比如视频聊天、去公园散步、或者打电话等等。

3、 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有网友开玩笑说,屁股决定脑袋,没有厕纸擦干净屁股,脑袋也跟着不灵光了。

趁隔离期,刚好安安静静在家恶补知识,不过这里说的知识,不是网上泛滥的各种爆炸新闻,而是经过思考和判断后的信息。只有对事物具有准确和完整的认知才能让我们做出准确的决定。我们通过不断获得知识,从而培养自己的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


全球确诊超100万例!外国人不戴口罩却狂抢卫生纸?“FOMO”症!


恐怖小说家霍华德-洛夫克拉夫特就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最古老而强烈的情绪,便是恐惧,而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便是对未知的恐惧。

而知识,正是对未知的恐惧最好的对抗。



作者:雪梨,做过刊物主编,当过世界500强企业PR。擅长成长、育儿文写作,希望从观念到方法,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与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智慧成长。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