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宝盖山,难忘老部队

作为一个有着20多年军龄的老兵,身上流淌的汗水都会有一股子兵味,哪怕离队多年,哪怕斗转星移,也无法洗尽刻进身体里的那种味道。

但凡当过兵的人,恐怕莫不如此吧。

1991年入伍,2013年退役,整算22年,如今转业回地方也已经有了近7年的时光。岁月总是不经意间悄悄流逝,但是曾经的军旅时光却怎么也无法从脑海里抹除。

难忘宝盖山,难忘老部队

宝盖山

22年间,虽然先后辗转过多个岗位,也呆过不少地方,但心里最难忘的却还是宝盖山。宝盖山,离石狮市市区大约有5公里左右。我当兵的第一站,就是在这里服役。后来军校毕业后,我有幸又被分到这个地方继续任职,算一算军旅22年的时光,在宝盖山这个地方,足足呆过12年。

就像我现在转业回到家乡,虽然在城里工作,但心里经常挂念的还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宝盖山,我的第二故乡,我走向军营的第一站,自然也是我最难忘的地方。

我的老部队前两年部队体制编制调整,现在已经变身为海军陆战旅了。所以现在回去想要找到自己的老团部、老连队,好多都是人去楼空,已然大变了模样。

不过,好在人的记忆不会改变,顶多只是淡忘,但绝对不会遗忘。

难忘宝盖山,难忘老部队

我的新兵战友合影照,地点步兵三连

我的新兵连,原来叫步兵三连,就在宝盖山脚下,那时道路很不好走,到处坑坑洼洼,大卡车拉我们到连队时,车上好几个人都被颠得哇哇直吐。当时我心里想,这该不是把我们送进了原始大山之中了吧?

后来,我们新兵体检复查的时候,我才知道,团里的卫生队离我们不远,团部机关也很近。特别令人欣喜的是,连队后山植被茂密,再往上就是著名的宝盖山,有一条小道从团部可以直插而上,还有一条道是从连队另一边的朝天寺也可以上山。

难忘宝盖山,难忘老部队

朝天寺

而那两条道是互相贯通的,后来也成了我们五公里的最佳训练场地。新兵连时间很短,那时我们新兵集训也就两个多月的时间,还没有登顶宝盖山好好看过风景,就被分到步兵二连。

记得离开三连的那天,很多战友都在抱头痛哭,好在我的一个铁杆兄弟分到了一起,我们俩稍微好一点,默默地拿上行李就上了车。

其实那天我也很难受,在新兵连期间,新兵班长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帮助,新兵排长每天夜里都会给我们盖被子,对我也寄予厚望,那时的我在心里早已经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兄长,突然间的离开,心情格外的难受。

就这样带着一脸的难受相,到了步兵二连。到二连的故事,还是留到以后我再专门来回忆吧。

后来,我从军校毕业之后,第一年就被抽调到步兵三连带新兵,我当时是新兵三排的排长,巧合的是指导员正好是我的新兵排长。人真的是有缘分的,再次与指导员在一起,那年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难忘宝盖山,难忘老部队

这张照片也是带新兵时拍的,但不是三连

就这样,我与宝盖山又近了,宝盖山周边的情况也就被我摸得更熟了。

因为当干部了,所以相对战士而言,自由度大了许多。利用节假日时间,我第一次爬上了宝盖山,上山之后,方才知道,山顶上有一座塔,名称“姑嫂塔”,是一座用花岗岩建造的仿楼阁式的空心石塔,一共有五层,二十一米高。当时有三三两两的游人,姑嫂塔当时也没有人管理,游人可以随便上去。我也随着他们爬上姑嫂塔,每登上一层,风景就会不同,等到了五层,还真有一种“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当时对为什么叫“姑嫂塔”,心里有点疑惑,后来听游人介绍,方才明悟。

传说很久以前,闽南天旱,庄稼颗粒无收,一位名叫海生的穷人无法缴交财主的田租,被迫离别新婚的妻子和心爱的妹妹,远走南洋,约定三年后回来还债。穷哥哥往南洋后,姑嫂俩天天登上宝盖山远眺大海归舟,盼望骨肉亲人回家团聚。转眼三年已到,穷哥哥乘船回来,姑嫂俩在山上看到哥哥的船已近海岸,谁知忽然刮起狂风下起暴雨,惊涛骇浪打翻船只,穷哥哥葬身大海。姑嫂俩眼望着亲人成鬼途,纵身跃入大海……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就建起了这座姑嫂塔。

听说了这个故事之后,我对这座姑嫂塔也肃然起敬起来。后来,我独自去了很多趟,有时候去正好夕阳西下,有时候去赶上朝阳升起。我非常喜欢独坐塔顶,静默沉思遐想,任思绪流淌。

后来我到特务连当警卫排长,又到团公勤队当队长,宝盖山更是去得欢了。那时团里每天下午四点,是机关的体能训练时间,每个干部都要出来参加训练,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项目,便是绕着宝盖山跑一圈,每天如此,一圈正好五公里的样子。跑完之后,有的会在特务连的体能训练场跑跑障碍,拉拉单双杠,而我每天在跑完五公里之后,就是与一帮篮球爱好者打一到两场篮球。

那时候的体力特别旺盛,哪怕挥汗如雨,哪怕衣服湿透,也浑然不会在意。

当时因为我们部队在,宝盖山的资源并没有很好的开发,也正因如此,上山的路都是石子铺就。后来在朝天寺的那头,先铺上了水泥路,而部队这边的路,我在的时候,还是石子路。据留在石狮的战友介绍,现在的宝盖山已经全面开发,我们曾经的那块宝地,已经成了宝盖山生态公园,风景已经好到让人醉的地步。

难忘宝盖山,难忘老部队

难忘宝盖山,难忘老部队

难忘宝盖山,难忘老部队

难忘宝盖山,难忘老部队

难忘宝盖山,难忘老部队

上面这五张图片,是我从网上搜来的,也是目前宝盖山的实景。看了这处风景,我竟然有了故地重游的迫切想法。

难忘宝盖山,并非是因为我钟情于这座山,而真正难忘的,还是老部队,是战友情。在曾经的岁月里,其实有许多人已经烙印进了我们的心里,只需要随便说起一个人名,或是提到某个人的外号,都会有一串的故事。

在一营的同志,提到“洋鬼子”“土匪”,应该立马会想到是谁吧!这两个人是我当义务兵时的教导员与营长,带兵作风泼辣,无论是在战士还是在干部队伍中,颇有威信。我对“洋鬼子”教导员不太熟悉,但“土匪”营长,却是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

记得那一年全师建制连要进行比武,营长下连队蹲点,亲自抓训练。营长以抓干部为重点,没有训练到位的干部,营长丝毫不会顾及情面,该骂的骂,有时候还会动手,完全一副土匪相,也正因为如此,那年连队的训练成绩也被他直接拔高了许多。

而团里还有一个“土匪”团长,也是个抓训练的狠茬子,有一次我就看他在连队的营房前,把他的驾驶员抓过去,让他做俯卧撑,驾驶员做得不够标准,他就直接一只脚踩在他的背上,一边踩一边数。对身边人都这么狠,可以想象,他对干部的训练有多严格。有一年,他在我们连队蹲点,连队搞训练,他就一直随队训练,作风非常扎实,并且他自任考官,每天对连队的干部与战士骨干进行考核。个别体能较差的干部,后来都想着办法躲他。

也正是他们这种作风,当年的官兵军事素质普遍都比较高。每次参加上级的军事比武,都会有着不错的成绩拿回来。后来,我当干部后,或多或少也借鉴了他们的一些做法,至今,也会有一些我带过的战士说我当年抓训练太狠,不过感谢我的战士倒是不少。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如果军事训练不严格要求,又怎么可能会训练出能打仗的勇士来?

除了这些,我最珍惜的也最难忘的,还有当年在团里的时候,周围的那些战友相濡以沫的情谊。我隔壁的两任政委,对我都给予了极大的关心与关怀,后来我调到别的单位之后,还特地为我打电话跟新单位的领导介绍我,关照我。

我家属有一年生病,我恰好又不巧在参加师里的集训,都是团里的战友以及家属们帮忙送到医院,挂号看病,跑前跑后。还有一位战友,因为训练时双脚骨折,战友们自发每天都去看望与陪护,陪着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最开怀的是每年的春节,我们这些战友,就在宝盖山下的营房里,今天在张三家聚餐,明天在李四家喝酒,

大家虽然人在故乡外,但却彼此温暖,非常开怀。以至于现在到了地方,还十分怀念当初的生活。

宝盖山已经旧貌换了新颜,但老部队的曾经岁月已经深扎于心,对老部队的情怀永远不变。时值春节,宝盖山的战友们,一切是否安好?!衷心祝愿战友们新年新气象,欢乐又开怀!

有机会,我们宝盖山再相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