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常用藥為何頻漲價?

近期,事關頭疼腦熱或者慢性病的常用藥價格上漲引發關注。記者發現,諸如撲爾敏、甘草片、羅紅黴素、降壓0號等銷量極大的藥品價格一路上揚,漲幅50%以上甚至價格翻倍都不罕見。據統計,相比2015年,很多常用藥的價格已經翻了好幾倍,這讓不少市民深感“吃不消”。

原料漲價是藥價走高的最重要推手之一。”張建立告訴記者,他們生產的氨酚曲馬多片是種止痛藥,1年多前原料成本還只要800多元1公斤,眼下已經躥到了1公斤9000元以上。“我們為了保留這個產品還在繼續生產,但產量降了一大半,產品也只供給少數的幾個大客戶了。”

時值流感季節,生產撲爾敏的原料藥一個月漲價幾十倍,這似乎預示著背後涉及約千億元級的感冒藥市場,又面臨新一輪的漲價了。

藥店常用藥為何頻漲價?

藥店常用藥

業內人士分析,我國成品藥有約1500種原料藥,但其生產掌握在少數的生產企業手中,其中50種原料藥只有一家企業取得審批資格可以生產,44種原料藥只有兩家企業可以生產,40種原料藥只有3家企業可以生產。當原料藥形成事實上的壟斷,價格暴漲就有了現實支撐。

除了原料藥漲價壓力,藥品放開最高零售限價後藥企的漲價衝動也是常用藥價格持續上漲的重要原因

針對很多藥廠不願生產廉價藥,北京市規定凡消費者用藥日均費用標準不超過3元的西藥、日均費用不超過5元的中成藥,均可執行關於低價藥品相關政策,以促進常用低價藥品的市場供應。此後,部分企業充分利用了政策,在不突破該價格上限的前提下,多次對原本價格很低的藥品漲價。目前包括阿莫西林、頭孢拉定、甲硝唑、布洛芬等常用藥,自2016年以來的漲幅都超過50%。

對此,清華大學醫學院蘇婧老師建議,政府部門除了適當調整低價藥品日均費用標準,還可以考慮適度將藥店非處方藥類常用藥納入醫保體系,這樣即便藥價有所提高,但費用將由醫保基金承擔一部分。還可嘗試在藥店領域推行類似醫院的集中招標採購機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藥企降低供貨價格。

隨著醫藥行業政策的改革,無論是醫藥批發、醫藥連鎖,還是單體零售藥店,在響應國家政策下,通過運用藥店管理軟件對藥店進行管理,有效提高了藥店的採購計劃和管理。金博的醫藥管理軟件幫助藥企、藥店提高財務管理、質量管理、營銷管理、企業管理,等等。

藥店常用藥為何頻漲價?

廣州金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關於廣州金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金博軟件,金博軟件已成為華南地區領先的醫藥行業信息化服務提供商,歷經十年沉澱,金博已成功為國內近5萬家醫藥企業提供了信息化管理的解決方案。金博產品:

1、核心產品:醫藥行業ERP系統(批發、連鎖、器械、藥店、中醫館、門診、中藥飲片、獸藥店、眼鏡店)、倉儲物流系統(WMS)、藥品(醫療器械)第三方物流系統(3PL)

2、互聯網+產品:微會員、B2B、B2C、移動助手、會員營銷-CRM系統、供商網上查詢系統、電子監管平臺

3、醫藥溫溼度系統:溫溼度監控系統、冷鏈驗證系統

4、商業管理系統:商管家管理系統(適用於商店、商場、便利店、五金商貿企業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