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實現從“厭惡學習”到“愛上學習”的跨越?

#我的育兒日記#

最近,娃似乎到了叛逆期,比較反感寫作業和學習,一讓他去學習或寫作業,他就好像小狼崽兒被摸了尾巴似的跳起來,大叫到:"我不想寫,我不想看,我不想這樣,我不想那樣......"

每每這個時候,我就知道,一場戰爭又將爆發,因為我能想像到,自己會忍不住接下來對他說:”你不想這樣,不想那樣,那你想怎麼樣呢?這是你做為學生應該做的事情!“

我覺得我理所當然的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沒錯,我沒有說錯任何一句話!

但是有時也會被反駁得無言以對,小傢伙振振有詞的說:“我就是不想寫,為什麼非要我寫,這是我的作業,又不是你的作業。”

接下來的紛亂,我想那些經常輔導孩子學習和寫作業的父母們,你們一定懂得的。

我也一直百思不得其解,這是為什麼呢?

最近才猛然醒悟到,也許這個問題錯並不在孩子。

如何幫助孩子實現從“厭惡學習”到“愛上學習”的跨越?


一、為什麼孩子抗拒寫作業呢?

有一個詞叫“心錨”,所有孩子們的一些看似不可理解的行為,都多少與這個詞“心錨”有關。

心錨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制約行為”。

曾經有實驗員做過這樣一個有名的實驗:將大魚和小魚同時放進魚缸中,一開始大魚會很開心的去吃那些小魚。不久,實驗員在魚缸中加入一塊玻璃,把大魚和小魚分開,大魚能看得見小魚,但每次想去吃小魚時卻總是被撞疼。經過一段時間,實驗員再把魚缸中的玻璃拿走,這時,大魚對即使擦肩而過的小魚也會視若無睹,沒有絲毫想吃的慾望。

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就是一個心錨效應:大魚在經過無數的碰撞後,發現吃小魚=撞疼,經過一段時間形成了條件反射,即使在玻璃收走後,也會繼續保持這個條件反射。

同理,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我們也會或多或少的在孩子心間種下各種心錨。

有的是正向的,有的是負向的。

比如,在孩子開始學習或寫作業時,家長都會在旁邊陪伴,一旦發現孩子寫錯了,或是寫的字不好,就會立刻指出來,甚至還會因此責罵孩子。長此以往,孩子心裡就會形成一個負向心錨:寫作業=捱罵。

當成形這樣一個負向的心錨時,孩子當然不願意再學習寫作業了,因為誰都不願意受到責罵。

即使父母后來改變了態度,也無濟於事,因為心錨已經形成,短時間內是無法去除的。


如何幫助孩子實現從“厭惡學習”到“愛上學習”的跨越?

二、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1.看見是療愈的開始

《當我遇見一個人》一書的作者李雪曾在書中提道她的一位來訪者的故事:

“他小時候特別喜歡打籃球,每次運動之後身體都感覺格外地暢快淋漓,當他把這種滿足和快樂跟爸爸分享時,爸爸卻接過話來鼓勵他說:“打籃球這個愛好很好啊,鍛鍊身體,培養意志力,你要好好堅持下去,打好籃球!”聽完這句話,他感覺身體裡流動的能量一下子堵在了心口,憤怒卻又無從發洩,因為爸爸說的話沒有任何錯誤。”

但是他卻感受不到爸爸對他的關注,通過爸爸的話語,他只感受到了自己打籃球的功能價值---可以鍛鍊身體,培養意志,可是那與他的滿足和快樂有什麼關係呢?

在這個故事中,父母只看見了打籃球帶給孩子的功能價值,而沒有看見孩子在打籃球時滿足和快樂的體驗與心情,這些都是彰顯一個生命的存在感,而父母卻視若無睹。

作者李雪提道:

“孩子由內而外散發的快樂並不能與我們產生共振,就好像我們和孩子根本就不存在於同一個空間,我們明明睜著眼,卻看不見他的存在。”


在孩子學習這件事上來說,也是這樣,我們只看見了他學習和寫作業能帶給他們的功能價值---即能為孩子的將來帶來什麼,比如能讓他考個好成績,能讓他在同學間出類拔萃,能讓他獲得老師的喜歡,能讓他將來考個好高中,上個好大學......

但是我們卻忽視了孩子能從中得到什麼呢?

其實孩子本性是樂於學習和探索的,當他們呀呀學語時,當他們蹣跚學步時,他們都是懷著全然的欣喜去學習和探索的。

我相信,當他們剛開始學習和寫作業時,必定也是樂於去學習和探索的,但由於家長過度的擔憂,及時的責罵,讓孩子們失去了探索的樂趣,並無形中被種上負向心錨,所以他們才會漸漸變得不再愛學習和寫作業。

請想一想,是不是在經歷多次我們的責罵,孩子才開始變得不愛學習的呢?

不止是不愛學習,甚至已經開始對父母關閉了心門,他們已經感覺不到父母的愛了。

在他們的眼裡,可能會覺得:父母不是愛我,而是愛我的學習成績,並且父母的愛會隨著我的學習成績而變化,我的學習好一點,父母就會愛得多一點,我的學習差一點,父母就會愛得少一點。

這其實也是父母子女之間代溝形成的起始。

只有當我們看見了這一點,看見了孩子愛學習和愛探索的初心,這才是一個療愈的開始。

現在,停下來想一想,問下自己:

如果剝離了孩子身上所有的功能價值,他什麼都不好,我們還愛他麼?


孩子們所追求的一切,到底是他們自己真正想要的,還是我們想要的的呢?


沒有任何外在標籤的孩子,是否還能夠自由的呼吸,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呢?

看見他們,才是真正的愛,才是療愈的開始。


如何幫助孩子實現從“厭惡學習”到“愛上學習”的跨越?

2.放下評判,全然看見

我在《當我遇見一個人》一書中看到這段話時,很震憾,作者李雪說:

“不打擾,是一種尊重孩子成長規律的大智慧。

父母不用慣性思維框架框住孩子,孩子才能通過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世界,去體驗屬於他的無限可能。”


是的,我們只有放下自己評判的心,給孩子們自由發展的空間,他們才能按照自己心中的意願和想像,實現自己內心的願望。

當我們不去對他們加以限制時,他們才會根據本心來自由探索和學習。

從根本上來說,學習和探索是孩子們的天性,正是由於我們的評判限制了他們的天性,才使得他們對學習產生反感。

當我們讓他們放手去做時,說不定倒會創造意想不到的驚喜。

前不久的一天,我家娃在上完學校的心理網課後,主動跟我說,想跟我聊聊關於他剛剛學到的一些東西。

我問道:要不語音跟爸爸也說說呢?結果他想了下,說中午要給大家一起分享下,這裡的大家是指家裡所有人,包括爺爺、奶奶、姥姥、爸爸、媽媽。

我靈機一動,趁勢引導他:“要不我給你做個PPT,你晚上一起給大家分享下啊?“

因為前一週末,娃爸剛以PPT的方式給大家分享完一本書,可能娃對此印象很深刻,他考慮了下,欣然同意了。

接下來,他在視頻裡截了一些圖片發給我,讓我幫忙貼到PPT裡,待完成後,自己又檢查了一遍,指點我按照他的思路調整下圖片順序。

到了晚上吃過飯,他早早地邀請了家裡所有的人。人沒到齊之前,他還在電腦前緊張地對著PPT演練了好幾次,並讓我幫他把幾個不認識的字註上拼音記到小本本上。

等觀眾到齊,娃便開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PPT演講。

原本,我只是想借這個機會鍛鍊下他的膽量和表達能力,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居然能把整個PPT講得繪聲繪色,每一幅圖都被他講出了一個故事,時不時還會冒出一些精彩絕倫的話語。

雖然有時還顯得稍欠熟練,講得有點磕磕絆絆,但在分享的大概半個小時裡,整體來說是較為流暢的,期間還組織我們做了兩場簡單的問答互動。這場分享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個新奇有趣的知識,比如關於病毒的,關於生命的一些我所不知道的知識和感悟。

整個過程中,我只負責幫他把圖貼到了PPT裡,從選圖,排序,到組織邏輯和語言,我都沒有參與,全權放手讓他去做。我想,讓他按自己的思路去做,看看他到底能做成什麼樣。

結果,孩子交出的答卷讓我倍感驚訝,有些知識點甚至是我都沒想到的。

這一刻我不得不再次想起並完全認同知名作家李雪的那句話:

“若父母用自己的全部認知去教育孩子,最好的情況,孩子也不會超過父母;若父母對孩子的靈魂心懷敬畏,只是給予關注、陪伴,而不打擾,孩子自然會成為大眾眼中的奇蹟。“

所以,放下評判,全然看見,給他們自由,才能讓孩子們重新釋放自己愛學習的天性,給我們帶來奇蹟。

如何幫助孩子實現從“厭惡學習”到“愛上學習”的跨越?

3、通過正向的心錨加以改變

最後一步,則是通過正向的鼓勵,為孩子添加正向心錨,讓他們愛上學習。

我們習慣於向孩子述說不愛學習的後果,將他們的未來禁錮在那片灰色的暗示中,天長日久,事實就可能會真的走向不良暗示中的惡果。從心理角度來說,這就是心理暗示的強大力量。

同樣,如果我們能經常與孩子暢想學習的快樂場景,那麼這樣的心理暗示,也會讓他們慢慢走向愛上學習的道路。

這一點我也是深有體會的。

我家孩子上學期到現在都特別不願意寫作業,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是因為之前放寒假時一下子寫了太多的字,並且寫不完還會受到責罵,給他種下了負向心錨,導致現在一提到寫字就比較煩惱。

最近,每次他寫字時,我發現我只要一誇讚他寫的哪個字特別好看,他就會很開心地繼續寫,並且會愈發努力地寫好。這周開始,我們不要求他寫一大篇字了,只定下每天寫30個漂亮字的規則。

他於是每天都會很認真地去寫字,雖然有時還會感覺有些痛苦,但是他每寫幾個字就會過來讓我給他漂亮的字下打上點,說這樣他就能照著這些漂亮的字去寫了。

持續一段時間後,我發現他寫漂亮字的機率越來越大,雖然還是會有些不情願,但也不再像以前那樣,一提起寫字就要大動干戈了。

我想,這就是種下的正向心錨在漸漸起作用。只是由於過去的負向心錨根植已久且深,所以還需要時間去移除和化解,也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耐心。

但我相信,只要持續加以正向心錨,一定會徹底改變這種狀態。

如何幫助孩子實現從“厭惡學習”到“愛上學習”的跨越?


對於學齡的孩子們來說,學習其實應該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而不是痛苦的事情。

做為父母,我們要學會看見孩子自身的存在,放下評判的心,給他們自由,通過種下正向心錨,讓他們重溫學習的快樂。


如何幫助孩子實現從“厭惡學習”到“愛上學習”的跨越?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呢?你有什麼好經驗或建議麼?歡迎下方留言一起討論。#我的育兒日記##我要上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