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普】中医预防流感之春季防感冒

早春时节更易感冒,从中医学理论上看, 这是因为人体与自然相应, 受四时之气影响, 人体的气血阴阳会随之发生变化。春季阳气始生, 气血渐趋于表, 毛孔初开, 血气稍减, 所以体表抵御外邪能力较弱。同时春季气候不稳定, 时寒时热, 稍不注意, 就容易外感风寒湿气, 表现出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


那么,春季防治感冒有什么小妙招呢?


未病先防


【中医科普】中医预防流感之春季防感冒


“艾”护正气


艾叶自古便已有应用。《诗经•王风》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后,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长诗《离骚》中也提到艾:“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由此可见艾叶在当时的知名度已经很高了。与《离骚》同时期的儒家经典《孟子》一书载:“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可见艾在当时已成为重要的治病药物。《名医别录》记载其“主灸百病”。艾灸可激发人体的阳气,增强其卫外功能,使人免受外邪的侵袭。


【中医科普】中医预防流感之春季防感冒


艾灸方式:艾条温和灸,艾盒灸等。

艾灸选穴:神阙,关元,足三里,风门,肺俞等。

操作方法:一般每次选取3~5个穴,每个穴位持续操作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艾灸总时长30~60分钟,所用艾条1/2~1根。以局部温热而无灼痛为宜,皮肤红晕为度。不便艾灸者,可用暖水袋、暖宝宝、发热贴等代替。


【中医科普】中医预防流感之春季防感冒


注意事项:①高热、烦渴等实热炽盛患者不宜自行施灸;②艾灸时应选择舒适体位,肌肉放松,充分暴露施灸部位;③保持房间温暖,谨防受凉;④艾灸时,取穴要精少、火力要均匀;⑤对于年老等反应迟钝或局部感觉减退的人员,切勿施灸过量,避免烫伤;⑥施灸过程中,防止艾火烧伤衣物、被褥,灸治结束必须将艾条彻底熄灭,防止发生火灾;⑦孕妇腹部及腰骶部穴位避免艾灸。


“香”能避秽


屈原的《离骚》中有大量关于香草香木的记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可见古人佩香用香由来已久。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可见熏香是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医科普】中医预防流感之春季防感冒


芳香中药古代记载丰富, 临床应用广泛, 或佩香修饰, 或借香疗疾, 或蒸露养颜。其中药药性有芳香避秽、芳香化湿、芳香开窍、芳香温通、芳香解表等区别, 现代研究发现其对心脑血管、中枢神经、呼吸及胃肠道系统等疾病具有较好的药理学活性。


【中医科普】中医预防流感之春季防感冒


芳香避秽,是用芳香性中药祛瘟除秽,开窍解毒。《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言:“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芳香类中草药自古被用于瘟疫的预防,制成香囊随身佩戴,或焚烧香木熏蒸居室。古代烟熏避疫常用的有艾叶、降香、石菖蒲、白芷、藿香等,现代大量药理研究表明,这类中草药有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现代研究还证明,佩戴香囊时芳香药味挥发,刺激性呼吸道黏膜,使免疫球蛋白A(SIgA)在鼻咽部聚集,形成局部生物—生化优势,构成初级防御屏障。因此,芳香疗法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预防感冒之法。


【中医科普】中医预防流感之春季防感冒


操作方法:①艾叶、苍术、石菖蒲等比例研末混合,在室内点燃;②中药香囊随身佩戴,或置于枕边、书桌,或悬挂于挎包、车内、衣柜等处。

注意事项:

①室内熏药时注意防火,熏药结束后请开窗通风;②香囊袋中的药粉应于1个月左右或气味消失时进行更换,以保持药效;③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体质、高血压、孕妇等特殊人群慎用。


“足”健则康


俗话说“寒从足下起”。双脚离心脏最远,对冷非常敏感。一旦足部受凉,就会反射性地引起鼻、咽、气管等上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弱,清除病菌的能力降低,潜伏在鼻咽部的致病微生物将乘虚而入。经络学说指出:足, 三阴经之始, 三阳经之终。足踝以下就有66个穴位, 占全身穴位的10%。对足进行刺激, 通过经络传到内脏相关部位, 可畅通气血, 延年益寿。


【中医科普】中医预防流感之春季防感冒


现代医学视足为人体第二心脏, 人体各器官在足底、足内外侧、足背甚至小腿部都有特定反射区。当这些“反射区”一旦受刺激, 便可激发人体潜能, 调整失衡状态, 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因此,足浴也是预防感冒的一项重要方法。


【中医科普】中医预防流感之春季防感冒


操作方法:用35℃~50℃的热水或同温度的药物汤液浸浴双足, 水温因人而异,以热而不烫为宜,同时可适当按摩足部如涌泉、太溪等穴位以增强疗效,每日一到数次, 每次20~30分钟左右。


注意事项:①水温适宜,避免烫伤。年老体弱、下肢麻木、感觉减退者尤应注意;②足浴后以干毛巾擦干,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既病防变


若不慎出现了感冒初起的症状,可趁外邪仍在表浅时及时服用相应的中药茶饮以驱邪外出,以免邪气深入。


【中医科普】中医预防流感之春季防感冒


若初期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肢体酸痛等症,舌苔是薄白的,多为风寒感冒。此时可以食用紫苏葱白姜糖饮:取葱白5克, 新鲜苏叶3片~5片洗净,生姜3片, 加适量红糖, 用沸水冲泡, 代茶饮。每日1次~2次。可用于发散风寒。推荐中成药: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等。


【中医科普】中医预防流感之春季防感冒


若表现为发热、咽干咽痛、鼻塞、流浊涕、鼻窍干热、口渴爱喝水等症状,舌苔是薄黄或是干的,多为风热感冒。此时可以取桑叶、菊花、薄荷、甘草,加适量水煮沸或用沸水冲泡,代茶饮。可起到疏风清热的作用。推荐中成药:银翘感冒袋泡剂、银翘解毒颗粒等。


特别提醒:若症状较重,或自行服药不能缓解,建议及时就医。


济南御臻堂中医诊所“治未病”,以中医体质学说为基础,通过体质疗法、经络疗法、药膳疗法,内调外养,激活本源。调节体质,补充根基,打通经络,引气于经脉间畅行,导血与筋髓间进行滋养。辨证施治,扶正治本,全方位呵护每一位家人的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