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有關猝死和心肺復甦,你必須瞭解

11月27日凌晨,藝人高以翔被爆在錄製浙江衛視綜藝節目《追我吧》時暈倒。有現場網友稱,高以翔曾心跳停止3分鐘,經過十多分鐘的心肺復甦搶救後,送往醫院進一步救治。據浙江新聞客戶端消息,證實高以翔搶救無效去世。


科普|有關猝死和心肺復甦,你必須瞭解


根據現場網友爆料,高以翔錄製《追我吧》是從26日8時30分開始,一直持續到次日1時45分,工作時長近17個小時。


當時高以翔錄製跑步環節,在暈倒前一刻高喊”我不行了”,劇組人員以為這是節目效果,沒有反應過來,等發現不對勁後,眾人馬上對高以翔實施搶救。


“猝死”的新聞再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其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猝死的“幕後推手”

或許顛覆你想象,不少猝死者平日給周圍人的印象都是“一向身體很棒”。為什麼運動性猝死偏偏發生在他們身上?先讓我們瞭解一下運動性猝死吧。


科普|有關猝死和心肺復甦,你必須瞭解


1、什麼是運動性猝死?

運動性猝死,是指在運動過程中或運動後24小時內發生的非創傷性意外死亡。


2、運動性猝死的真正原因

運動不是造成猝死的主因,隱藏的心臟病可能才是運動性猝死的“幕後黑手”。


猝死有心源性及非心源性之分。心源性是指因心血管疾病而發病,其中以冠心病最常見。非心源性因素有過度勞累、酗酒、服用藥物、劇烈運動等。英國倫敦大學研究發現,每天工作超過11小時,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增加67%。熬夜還會讓心肌缺血缺氧,很容易成為誘發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最後一根稻草”。


“心源性猝死”是運動性猝死的主要表現形式,如:心肌炎、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心肌肥厚等。刺激因素還包括:急性心肌缺血、交感神經興奮和血流動力異常引起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等。


也就是說,“運動性猝死”並非平白無故的發生,而是心臟自身的器質性缺陷受到刺激因素而誘發。


猝死來臨前的6個信號


猝死看似事發突然,實則有跡可循。當身體出現以下6種信號,需高度警惕猝死發生。


1、胸悶、胸痛

如果最近活動後突然出現胸悶,休息一段時間可緩解,這種現象提示可能患了冠心病;造成胸痛的原因複雜多樣,包括冠心病、肺栓塞和心肌梗死等能誘發心跳驟停的一些心血管疾病。


2、心慌

心慌通常是心率加快的主觀感受。不定期出現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心源性心律失常的結果。


3、心跳過緩

心臟跳動速率減慢,嚴重時會引發心臟停搏。心跳過緩,血壓變低,很容易出現長時間的心臟停搏,導致猝死。


4、暈厥

暈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數暈厥是由於心跳突然減慢或停止,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出現不明原因的暈厥,要警惕,儘快查明原因。


5、不明原因的疲乏

不明原因的疲勞、乏力,且持續時間長,伴有胸悶、水腫等,要警惕!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的。心肌炎在年輕人中較多見,通常在感冒1~2周後,出現疲乏、胸悶、乏力等症狀,極易引起急性心衰。


6、眼前發黑和肢體麻木

患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患者,如果有眼睛看不清楚東西,並且伴隨肢體麻木等症狀,建議及時就醫。

中壯年特別要謹防心臟病和過勞死,而老年人出現心跳驟停多是因為慢性疾病沒有有效控制或者急性加重,對老年人應該防控慢性病。


特別提示:

猝死的黃金救急時間在發病10分鐘內。一旦周圍人發生心臟驟停,趕快撥打120求救。


面對猝死患者,最好的辦法是進行除顫或心肺復甦(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心肺復甦術你get了嗎?

科普|有關猝死和心肺復甦,你必須瞭解

科普|有關猝死和心肺復甦,你必須瞭解

科普|有關猝死和心肺復甦,你必須瞭解

PS:

自動體外除顫儀(AED)

非專業人士也可使用

如果現場能取得自動體外除顫儀(AED),非專業人員也不要發怵,只要打開後按照機器指示操作,都能成功實施心臟除顫,更大大提高復甦成功率。


人工呼吸

非必須

最新的心肺復甦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指出,未經訓練的非專業救援者可進行單純胸外按壓式心肺復甦。主要考慮到兩點,首先,有效且不過度的人工通氣實施起來需要一定的技巧,未經培訓的非專業救援者很難做好;其次,公共場所口對口人工呼吸時隔離措施無法到位,增加傳染性疾病風險。

做到7點遠離“運動猝死”


科普|有關猝死和心肺復甦,你必須瞭解


運動猝死不分年齡,人人都應時刻保持敬畏。想在運動過程中遠離危險,就要做好以下幾點:


No.1 運動前排查風險


定期進行體檢,特別是心血管系統檢查,徹底排查潛在疾病威脅。在參加劇烈運動或比賽前更是如此。


個人病史:

1. 運動中出現胸痛或胸部不適;

2. 沒有其他原因解釋的暈厥或接近暈厥;

3. 運動中過度的呼吸困難或疲勞;

4. 曾發現心臟雜音;

5. 血壓升高。


家族史

1. 有親屬在50歲前因心臟疾病突然去世;

2. 近親在50歲前因心臟疾病出現殘障;

3. 親屬存在以下心臟疾病:肥厚型或擴張型心肌病、長QT綜合徵或其他離子通道病、馬凡綜合徵、嚴重心律失常。


體格檢查

1. 聽診是否存在心臟雜音;

2. 聽診是否存在提示主動脈縮窄的股動脈音;

3. 觀察是否存在馬凡綜合徵的表現;

4. 測量坐位肱動脈血壓。


No.2 保證充分的熱身


運動前熱身,能讓儘可能多的血液流向心肺和肌肉,提高心肺的代謝能力,以保證在進入高強度運動後,人體能量代謝能滿足運動的需求。


熱身一般佔總運動時間的10%~20%。冬天天冷,熱身時間要適當延長。


No.3 運動量不宜過大


馬拉松是一項高負荷、大強度、高風險的競技運動,不提倡未經訓練的人參加馬拉松全程跑。


長跑有利於心臟健康,但要循序漸進。初練者一般從3000~5000米開始,或持續20~30分鐘。


No.4 及時補充能量


長時間運動,應及時補充運動飲料、能量棒、鹽丸。建議每跑5公里喝100~150毫升水。夏天飲用水要保持在8~12攝氏度,冬天保證水溫在30~40攝氏度。


No.5 感冒、發燒不運動


有些人認為跑跑步、出出汗,感冒自然就好了。


事實上正相反,因為感冒發燒使機體的免疫能力下降,運動會進一步加速免疫力下降,病毒易於入侵,如果入侵心肌,會形成病毒性心肌炎。


在自身很疲憊、熬夜的情況下,也不建議劇烈運動。


No.6 運動中不適別硬撐


運動過程中一旦出現很明顯的氣喘、胸悶、胸痛,要立刻減緩運動或暫時退出運動,千萬不要硬撐。


No.7 跑步後不要立刻停步


跑步結束不要立刻停下來,最好能走上10~20分鐘,同時做深呼吸,給身體一個緩衝時間。可配合做一些靜態拉伸動作,比如弓步壓腿、側壓腿等。同時,不能馬上洗澡、吹風或用空調等。


全民運動值得提倡,但高強度運動並非人人適合。選擇力所能及的項目,掌握科學的運動方法,才能真正從運動中獲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