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得接受,讨好别人,并不能让你的职场人际关系更好


你得接受,讨好别人,并不能让你的职场人际关系更好

如果被公司里的大部分人讨厌怎么办?玲玲觉得很委屈,她以为,自己就算不是八面玲珑,但至少也不应该被讨厌。在一次和领导意见不合的争执中,玲玲却被告知,公司里大部分人都讨厌她。玲玲不相信,平时的时候,为了让大家对她留下好印象,她总是做一些同事喜欢的事情,说一些同事喜欢的话,同事干不完的活她帮忙,同事不好提的事情她去和领导提,同事有为难的地方,她想办法解决…… 玲玲压抑自己,讨好同事,就是为了能够让大家对她抱有善意。结果得到的,却是大家的讨厌!

玲玲的遭遇是很多职场人的现状,他们都渴望被认同,被喜欢,于是用讨好型人格去处理办公室人际,但最终,只能事与愿违,就同《凪的新生活》的主角一样!

《凪的新生活》的主角是一位28岁的东京职场女性,大岛凪(zhǐ,和制汉字,意为风平浪静),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善于“阅读空气”,在公司替同事加班,为同事背锅,不拒绝他人的请求,将自身姿态放得极低。凪的“阅读空气”式交际,并没有给她带去任何好处:同事们认为她软弱可欺,装模作样,相熟的女同事在背后嘲讽她,所谓的精英男友还跟男同事吹嘘,说她“抠门,穷酸”。

最后,凪本能地选择逃离这种生活,辞职,分手,迅速断舍离大部分家当,搬到郊区小破房子里重新开始轻装上阵的新生活。

  • 什么是“阅读空气”式人际?都有哪些表现?
  • “阅读空气”式人际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 如何避免“阅读空气”式人际,守好自我?

这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希望更多的玲玲,更多的大岛凪,都能远离“阅读空气”的错误办公室相处方式。

你得接受,讨好别人,并不能让你的职场人际关系更好

什么是“阅读空气”式人际,都有哪些表现?

我们先来解决两个基本的问题,“阅读空气”的概念,以及对应的表现形式。

1.什么是“阅读空气”式人际

“阅读空气”原本是一款日本的iphone手机游戏,需要观察周围的环境来做适当的判断来得到评价。有时候是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需要你在个人的想法中做选择。后来,“阅读空气”渐渐衍生出一种职场的人际定义,即也就是察言观色,迎合对方。“阅读空气”依赖非语言的暗示,通过对场景和氛围的解读来推断别人的想法和行为。

举个例子,玲玲在会议上提出一个意见,领导和同事都陷入了沉默,那么玲玲从场景来判断,阅读到空气里的矛盾,迅速判断出,自己的意见不被大家接受。于是,玲玲马上提出,这个意见并不完善,自己都觉得不是很好。这就是典型的“阅读空气”式人际。

我们再来看个生活的例子,假如有这样一个场景,公交车上有些拥挤,你本来是有座的,这个时候上来一个老人,车厢里并没有谁开口说话。但你环顾四周,发现坐着的人里,你是相对年轻的,那么该不该让位置呢?这个时候,你会觉得周围的空气里都充斥着“让座让座”这样的声音,实际上,这就是你阅读出来的。

这个时候,我们发现,“阅读空气”说到底,和我们常说的讨好型人格相似,这是一种一味的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你得接受,讨好别人,并不能让你的职场人际关系更好

2.“阅读空气”式人际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你会因为拒绝别人而觉得内疚,想要补救吗?你会因为没有帮上别人的忙,而自责难受吗?你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评价,而难受吗?你会小心翼翼,怕得罪人吗?你会因为发社交圈没有人点赞而撤回删除吗?如果有,你就是“阅读空气”式人际,就是讨好型人格。一般,会有四种表现形式:

(1)敏感多疑,在意评价

敏感,本是很好的词,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但放在对他人的评价和感受上,就变得贬义了。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怕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不快,表现得小心翼翼,纠结于任何一个小错误。

玲玲就是如此,她自认为和公司某同事合作的很愉快,结果在领导把这种合作关系当做榜样在公司会议上进行表彰时,和玲玲合作的同事却直接说,是因为任务简单。其实同事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不想被树典型,但玲玲却认为,这是同事对她有了不满,于是会后,总是想方设法地想要讨好这个同事,以消除其对自己的不利评价。

(2)过度谦卑,没有主见

把自己的思想行为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为了避免被嫌弃,宁愿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玲玲在工作中,曾经和领导的心腹有过一次合作,当时任务比较紧急,该心腹虽然已经有了大致的统筹,但还是询问了玲玲的意见。玲玲为了讨好他,直接说心腹的规划已经很完美了,自己肯定想不到这么多。但心腹认为,玲玲是不愿意动脑子,不肯说自己的意见。

有时候,过去的谦卑,一味抬高别人,并不能换来他人的认同。

你得接受,讨好别人,并不能让你的职场人际关系更好

(3)不敢求人,不拒他人

“阅读空气式”式的人际,有两个“不”,其一是不敢求人,怕麻烦别人;其二是不拒他人,害怕因为自己的拒绝带来别人不好的感官。

比如,有同事提出让玲玲帮着加班,明明是同事的份内事没干完,玲玲完全可以拒绝,但她怕拒绝之后,同事之间的关系就会出现裂缝,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关系闹僵了并不好。于是在自己内心极度不愿的情况下,还是答应了。

工作中,我们仔细回忆,一定做过很多这样的事情,比如不想参与部门聚餐,但还是不敢拒绝;比如工作遇到了问题,总是鼓足勇气,也不敢请求帮助。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是“阅读空气”式人际在作怪。

(4)没有底线,没有原则

以取悦别人方式的人际,会变得没有底线和原则,完全受制于他人的情绪变化,渴望建立亲密关系又常常因为别人不能满足他们的期待而受伤。

正如电视剧女主角凪,工作中,只要气氛发生微妙的变化,她就会变得很紧张。同事们调侃道:“她可真好用,只要夸她两句,就什么都帮你做”。

你得接受,讨好别人,并不能让你的职场人际关系更好

这一系列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解读“阅读空气”式人际背后的成因

我们可以发现,四种常见的表现行为,多不是正面的行为,在解决问题前,我们要探讨一下,“阅读空气”式人际背后的成因是什么?

1.安全需求的缺失

什么是职场安全感?安全感就是“不害怕自己不好”。人为什么需要安全感?因为这是人类演化过程的直觉反应,不对不确定环境的应激反应。 马斯洛认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里说,讨好型人格对于温情和赞赏有极度需求。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问题。

一个人缺乏安全感,就会经常害怕自己不好,那么他就会去寻求使自己能一直保持“好”的途径,比如他人的认可,比如他人的喜欢等等。

2.方式环境的经验性后果

“阅读空气”式人际,必然是曾经助人获得过益处的,就像日本,会把这款游戏,当做是培养社交能力的游戏一样。通过察言观色,捕捉到他人情绪的变化,从而用行为赢得他人的认可。因为一次成功,两次成功,导致讨好型人格认为,只有通过讨好他人,才能获得赞赏。

我们经常说,自己说好不算好,别人说好才算好。一件商品,黄婆自夸没有用,买家买得多,评价好,才算数;一个任务,自己感动不重要,领导说好才算好;哪怕是穿一件衣服,自己觉得漂亮也不给力,大家都赞扬,才觉得好。

在这样的环境下,讨好变成了最便捷的途径,说简单点,我们经常说了解用户的需求,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讨好。


你得接受,讨好别人,并不能让你的职场人际关系更好


3.习惯使然

最后一点原因,就要归咎于习惯了,长年累月的“阅读空气”,就像锻炼网感一样,产生了本能,不需要意志,也就是说,讨好变成了一种更轻松的反应方式,而拒绝讨好,却需要意志去克制。

你现在去观察,有没有同事因为一个不同的意见,就改变自己原先的坚持?有没有同事,因为他人的起哄,囊中羞涩还要请客?有没有同事,因为领导的批评,一直闷闷不乐。这个时候,你去说他们是讨好型人格,他们会跟你急,因为习惯已经烙印在他们的行为模式里,他们却往往不自知。

最后,我们来说说,如何避免“阅读空气”式人际,守好自我?

的女主,在知道讨好并不能换来认可的时候,告别过去,重新开始了。而玲玲,在遭遇事实的打击,知道大家并没有因为她的讨好,而变得更喜欢她之后,也不再在意同事的喜乐。那么,如何避免“阅读空气”式人际呢?我认为,可以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找到契机改变认知

《凪的新生活》中的大岛凪,在听到要好女同事背后的闲话,以及精英男友背后对其的评价之后,没有花多大力气,就有了重新开始的决定;玲玲呢,被领导告知真相,有了想要改变的想法。这两个案例里,都有一个契机点,改变了他们原先讨好别人,就能让自己获得好人缘的认知。所以,第一步,你就要找到这个契机,醍醐灌顶:

  • 找到相反事例,比如那些因为讨好别人而受损的事件案例,来告诉自己,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 找到忠恳反馈,比如找几个你信得过的朋友或者家人,听听他们忠恳的意见;
  • 找到不同行为,在你经常阅读空气之后,不妨,就随心所欲一次,坚持己见一次,试试效果。

通过以上三个方法,找到能让你改变“阅读空气”认知的事件,给重新开始一个理由。

你得接受,讨好别人,并不能让你的职场人际关系更好

第二步,建立边界意识

心理学家埃内斯特-哈曼特说:“如果自我是一座古堡,那么心理边界强度便是古堡外的一圈护城河。当然,护城河的宽度由你自己决定”。就像我们要分析用户需求,完全不在意别人做不到,那么至少有个边界,这个边界,就是侵犯到自己的情绪的时候,我们要坚决的拒绝:

  • 用感觉画界线:当你的边界被打破了,情绪系统会出现,告诉你被越界了。情绪来时问问为什么,这个原因就是你的边界,你越清楚边界,越能和人好好相处。我们可以用情绪日记(日期、 情绪、感觉、 事件)来帮助自己找到边界;
  • 你是你,我是我:边界意识,通俗地讲,就是自己的事情和别人的事情划分出界限,保护自己的边界,也不要踏入别人的边界。当别人请求你的时候,问问自己,这件事对自身有影响吗?这件事情本身,是属于谁的?

有了边界,我们就可以判断,边界内,不能牺牲自己讨好别人;边界外,可以因为他人,做适当的让步。

你得接受,讨好别人,并不能让你的职场人际关系更好

第三步,填充安全感

最后,就是一个安全感的问题,也是整个“阅读空气”式人际最本质的问题,如果内心没有害怕和恐惧,又怎么还需要去讨好别人,恐怕只有别人来讨好你了。我认为,安全感主要来自三方面:

  • 金钱安全感:手上有钱,内心不慌,如果有足够的资金,那么无论是领导也好,同事也好,就不存在委屈自己讨好别人的行为,因为有足够的钱,支撑自己的任何决定后果;
  • 情感安全感:人都有情感的需求,如果一个人在同事那里得不到友谊,但是在其他朋友和家人那里得到足够多的关怀,就会不在意额外的情感补偿,也不会为了讨好别人而牺牲自己的情绪;
  • 成就安全感:职场上,很大的讨好,是处于被认可的需求,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成就感。一味地依赖公司的领导和同事,并不能准确评估我们的价值,多渠道的成就,才能带来安全感。

金钱的积累有两种途径,一是学会积累,拒绝不适当的消费;二是学会扩张,定下目标,用正职、兼职等多种方式实现需求;情感的保障也有两种方式,一是固定知心好友的关系巩固,平时有时间多多联系;二是家人的坦诚,遇事多和家里人沟通,得到情感的支持;成就的渠道也有两种,一是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获得认可;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专业,做一些能够有成就感的展示,比如做设计的,可以参加设计大赛,写文案的可以写文投稿等。

安全感如果被填充满,“阅读空气”式人际就会荡然无存,因为一个自信的人,不会从空气里去寻求安慰,会从自身辐射他人。

你得接受,讨好别人,并不能让你的职场人际关系更好

写在最后

我认为,玲玲的这次打击并不是坏事,至少她已经具备了第一步的契机,意识觉醒,是行动的开始。我们不要做《凪的新生活》一开始的女主人公,讨好别人,并不能让自我显得更高尚。不要去阅读别人的空气,多多阅读自己的空气,才能有正常的办公室人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