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相信大家这两天都或多或少地听说过「瑞幸暴跌」这件事吧。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瑞幸,一个创立2年不到,即宣告上市的中国咖啡品牌,拥有上千家门店,是敢跟星巴克掰手腕的存在:你也许喝过它的平价咖啡;你也许曾在电梯里见过它的宣传广告。

但你可能也搞不明白:一家上市公司怎么会说倒就倒,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网上对瑞幸的分析我都看不懂,怎么办?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万物皆有迹可循。

从瑞幸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今天这个局面,是可以预见的。

让我给你细说细说。


烧钱十亿:风卷残云的扩张之路

用一个字来概括瑞幸的发展历程,那就是“快”。

2017年10月以前,北京还没有几个人知道什么是瑞幸咖啡,准确来说,是全国。

但是自从瑞幸的第一家门店,在北京银河soho开业,它就仿佛坐上了火箭: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瑞幸首家门店

2018年5月,瑞幸门店数量超过500家;

2019年1月,这个数字又变成2500家。

巅峰期的瑞幸,一个月就能扩张200~300家门店。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电梯间里无处不在的汤唯和张震举着小蓝杯,无时无刻都在冲击着人们的眼球。

看广告词大家也知道了:瑞幸咖啡吸引顾客的方式,就是优惠,诱人的优惠:

首次注册可获得免费咖啡、邀请好友有一杯免费咖啡,一折二折优惠券满天飞,变着法子来让你尝一杯咖啡。

在前两年,不少从未接触过咖啡的朋友,也因为瑞幸如此大的优惠力度,开始在瑞幸喝起了咖啡。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那按照一般人眼中的市场规律,一个企业开始盈利了,才会考虑开分店对不对?

但瑞幸,就是餐饮行业中的“异类”。

2019年瑞幸的上市招股书显示:

17、18、19年第一季度,瑞幸的净亏损分别为5637万、16.19亿、5.52亿。

大量的资金都投入到开店和用户补贴当中,一年半累计亏损达到22.27亿元,平均每天亏损400万!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图源@商业地产头条

那没盈利的瑞幸怎么能继续疯狂扩张呢?

道理很简单:让别人投资就好了。

瑞幸初创时,获得了千万级天使轮融资

再到2018年6月的A轮2亿美元融资

到2018年11月B轮的2亿美元融资

近期,又获得额外的私募基金1.5亿美元的融资。

三轮融资总计拿到了共5.5亿美元(约37.7亿人民币),估值高达29亿美元(约199亿人民币)。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那瑞幸是怎么说服投资机构投资的呢?

道理也很简单:一定要给他们充足的信心。

让我们看看瑞幸是怎么宣传的:

19年1月,创始人钱治亚表示:瑞幸要在2019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

言下之意就是:我瑞幸要打爆星巴克,做中国咖啡老大。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钱治亚说到做到:2019年,瑞幸咖啡在全国新开设了2500多家门店。

从而使门店总数超过4500家,在门店和杯量上全面超越星巴克。

另一方面,瑞幸一直强调:中国拥有广阔的咖啡消费市场。

在瑞幸没有倒下之前,国内不少研究机构都看好中国的咖啡市场前景: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图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总而言之,瑞幸手里的两张王牌,就是:

多如牛毛的门店数+中国广阔的咖啡市场前景

因此,国内外的投资人,也被这两张牌忽悠得一愣一愣的,纷纷选择把钱投给瑞幸。

举个通俗点的例子,就是这样: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感谢@虎扑步行街

在多方投资的加持下,瑞幸也得以在2019年5月17日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咖啡第一股”。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那一般来说,如果瑞幸把这个玩法贯彻下去,问题也不是很大。

大家仔细想想,瑞幸的这套玩法,是一个“良性循环”:

门店开多了,喝咖啡的中国人就多了,于是投资人的信心更足了,决定继续投资瑞幸;

瑞幸再拿着这笔钱继续开门店,让更多的国人喝上咖啡,如此循环往复即可。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本来呢,剧本就是这么写的,奈何在今年2月初,一份报告的出现,成为了瑞幸崩盘的

“死亡预告”。


崩盘前兆:浑水公开瑞幸调查报告

2月1日,著名调查机构浑水研究,发布了一份关于瑞幸咖啡的调查报告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这一份长达89页的报告,直指瑞幸咖啡正在【捏造公司财务和运营数据】。

浑水在这份报告中认为,【瑞幸造假真实成立】,并决定在推特上公开。

那这篇报告说了啥呢?我简单讲一下。


第一,浑水动员了92名全职,和1418名兼职人员,在现场进行监控

他们成功记录了981个门店日的客流量,覆盖了620家门店100%的营业时间。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最后发现:

2019年第三季度和2019年第四季度,每家瑞幸门店每天的商品销量,分别至少夸大了69%和88%


第二,瑞幸咖啡在白天故意跳过数字,以夸大各门店销售额

他们会通知运营店长,让他们随机递增取餐码的数字,请看下面的聊天记录: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第三,瑞幸的“每笔订单商品数”从2019年第二季度的1.38,降至2019年第四季度的1.14。

这与瑞幸财报中提到的“增长”现象出现了巨大分歧: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第四,第三方媒体跟踪显示:

瑞幸将2019年第三季度的广告支出夸大了150%以上,尤其是在分众传媒上的支出。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第五,瑞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营销官杨飞,曾是北京口碑互动营销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

他曾因非法经营罪被判处18个月监禁,劣迹斑斑。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一记记石锤落在瑞幸身上,使瑞幸当天的股价就大跌了20%。

但那时的瑞幸依然嘴硬,它们强硬回应了浑水:我们一身正气,不怕你们查!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那为什么仅仅过了两个月,瑞幸就要自爆自己作假呢?

因为这两个月里,发生了三件事。

一是集体诉讼:因为股价下跌,投资者蒙受损失,一些律师事务所开始启动针对瑞幸的集体诉讼程序。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二是遇上财报披露季:2月底开始,中概股公司,纷纷开始披露2019年四季度,及2019全年的财报报告。

瑞幸自爆前,大部分中概股已经完成财报披露,但瑞幸迟迟未披露。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三是独立董事变更:4月2日,瑞幸成立特别委员会,新增两名独立董事。

其中一个来自行业里有名的调查审计师FTI,另一个来自世界级名牌诉讼律所

Kirkland & Ellis。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瑞幸实在是纸包不住火了,才不得不选择自爆这条路。


泡沫破灭:瑞幸之后的路要怎么走?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2020年4月2日晚,瑞幸发布公告称,2019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瑞幸伪造的总销售金额,约为人民币22亿元。

受此影响,瑞幸盘前大幅跳水,暴跌85%。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截至2020年4月2日收盘,瑞幸股价报6.40美元,跌幅

75.57%。

总市值为16.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5亿元),较前一日蒸发49.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2亿元)。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就在今天,大量用户登陆瑞幸app,想要将瑞幸送的优惠券花掉,导致瑞幸app一度瘫痪: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随后,中国证监会发文,强烈谴责瑞幸涉嫌造假的这一行为: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与此同时,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的朋友圈,居然云淡风轻地表示要“元气满满”。

一时之间不知道是我们糊涂了,还是他们在第五层。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瑞幸的下场如何,目前还不得而知。

但瑞幸并非第一家造假的上市公司,

让我们看看那些前车之鉴:

20世纪初,美国安然公司曾是“美国500强企业”第七名,而后同样深陷造假风波。

这也促使美国国会先后举行三次听证会,最终通过了《萨班斯法案》,大幅提高了公司财务造假的违法成本。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法案》强调,在财务造假公司的处罚措施中,对故意进行证券欺诈的犯罪,最高可判处25年监禁。

另外,对犯有欺诈罪的个人和公司,分别处以最高5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罚款。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当年听证会

同样的,瑞幸也并非第一家被浑水扳倒

的上市公司:

2017年3月,浑水先后发布两份报告,狙击香港上市乳制品公司:辉山乳业。

浑水指出:辉山乳业存在财务造假、夸大资产价值,且公司实际价值接近于0等情况。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辉山乳业股价在报告发布的交易日30分钟内,暴跌超过90%,市值蒸发近300亿港元。

就在辉山乳业股价暴跌后的一个交易日,公司选择紧急停牌。

而谁料这一次停牌,最终延续到公司退市。辉山乳业被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即强制退市。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可以预见的是: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瑞幸咖啡,会陷入:退市+管理层入狱的漩涡中吗?

让我们拭目以待。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最后,引用

【中国企业家杂志】的一段话,作为收尾:

时至今日,这个曾经动听的“中国咖啡故事”,无疑按下了暂停键。

瑞幸成也“数据”,败也在“数据”。

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造假行为,会进一步削弱中概股在国际资本的形象。

中资企业未来想要从国际投资者、私募基金拿到资本,或是在国际市场上市,可能会更难。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瑞幸这座庞大的咖啡帝国,轰塌只是时间问题

厨房人类

专注于 研究「人类行为学和美食之间关系」

致力于 把和食物有关的趣事儿煮给你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