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無人認領快遞架成“垃圾桶”,是否保留貨架引爭論

快遞“無接觸”,包裹放置在約定的公共區域如小區門前貨架上,已經成為疫情以來物流配送的慣例。但如今有一些小區貨架上出現大量無人認領的包裹,甚至部分包裹已擺放了一兩個月之久。

快遞架成了“垃圾桶”是誰之過?有市民認為,貨架收取快遞的模式已經暴露出缺點。疫情緩解後,貨架的存廢成了小區面臨的問題。

包裹無人認領快遞架成“垃圾桶”,是否保留貨架引爭論

廣安門外紅山小區的快遞櫃上包裹格外多

現象

貨架上的箱子“餿”了

廣安門外榮豐小區南門外,每天下午會有一字排開的七八輛快遞三輪車,每位快遞員守著自己的“攤兒”,等待收件人出來領取。一些大的包裹無法放入快遞櫃,或是快遞櫃空間不夠無法放入,“所以還是您直接來領走最好。”一路走過,能聽見不少快遞員在電話中“苦口婆心”地勸告收件人儘快取件。

實在無法取走的包裹,快遞員會將物品放在小區大門內的貨架上——這是疫情期間為了防止接觸專門設置的。

可居民李女士發現,最近幾天會在貨架前聞到一股酸味兒。無意間繞到貨架後才發現,其中一個箱子從裡往外已經浸溼,“這裡面應該是水果,天氣熱起來之後已經壞了。”她看了看貨架後面堆放的快遞箱子,這裡的多個包裹標籤上文字已經褪色難以辨認。這樣的快遞成為了“死件”,沒有信息、無法領取。

記者在開陽裡、京鐵和園等多個小區發現,很多小區門口的快遞貨架或是暫存區域裡,都能找到一兩個月無人領取的包裹。少則一兩個,多則七八個。

不少保安、社工還在小區門前的貨架上發現過期的食品飲料,比如“一杯奶茶擺了四五天”。和平街十一區的一處貨架旁,檢查居民進出小區證件的社工提到,他就發現過已經腐爛的海鮮包裹。相比面對面收貨,難免出現“忘記領取”卻又“無人提醒”的狀況。

包裹無人認領快遞架成“垃圾桶”,是否保留貨架引爭論

無法辨認標籤的包裹

探因

貨架方便反讓人“懶惰”

除此之外,小區貨架上也常見各種未及時取走的餐食。開陽裡的一位送餐員說,半個月前他曾送過附近某小區一份食品,送餐時電話打不通,他將餐放在貨架後離開。

“我把餐放在了東門貨架,但人家住小區西門附近,所以人家乾脆不取,然後選擇退貨。”不久他接到電話,對方投訴他沒有將餐送到指定地點,好在公司理解特殊時期的情況,並沒有對送餐員進行處罰。

有居民認為,這種貨架取快遞的模式雖然方便,卻也“讓一些收件人越來越不自覺”,採訪中很多居民提到自己有過快遞放在架子上,一兩天之後才想起來拿走的情況。

“您與快遞員聯繫後,最好還是當面取走。”記者詢問了一些快遞公司,韻達快遞的客服人員說,“如果因為長時間不在家難以領取,建議您和負責您這快件的快遞員或者網點工作人員聯繫,我們可以代為保存,在方便的時候再給您送。”

但是多家快遞公司提到,這種操作只能短期保存,不僅生鮮品很快就會變質,即便是普通生活品,“如果東西放壞了或者丟失了,損失還是您來承擔。”

討論

是否保留貨架引爭論

除了無主快遞成堆外,包裹被“冒領”等問題,也一直未得到妥善地解決。

“很多人拿完就走了。會不會拿錯,我們也沒辦法核實。”一位保安說,雖然各小區貨架都放在門裡門外與保安、社工設崗地點相差數米遠的地方,但取快遞的時候,並不會有人來過問與核實取件者的身份。“即使是有人來拿難以辨認標籤的包裹。”

“有監控。”提到快遞丟失問題的時候,開陽裡一位值勤的社工說道。但有物業工作人員認為,這個做法“只是理論上可行,監控看不清包裹上面文字,又如何能確定是否拿錯了快遞呢?”發現丟失後想要通過監控查找,事實上難以確定領取時間、領取人的身份等。

“一個多月之前,我家小區就取消了貨架,所有的快遞必須當事人出來領取。”家住在十里堡某小區的牛姑娘說。“我們盼著快遞能進小區,這樣就不會有無人領取和丟失的矛盾了。”京鐵和園的保安坦言。

“有些居民還沒返回,快遞也就沒法領取;有些居民早出晚歸,只能通過快遞櫃取快遞,現在又不夠用。”也有很多社區工作人員提到,門口設立貨架確實存在需求。大多數居民在與快遞員、送餐員溝通並且同意將快遞暫時放在無人看管的貨架上,也能在較短時間內將包裹、餐食取走,這種做法也確實方便。

還有居民認為,如果小區門口的社工、保安能代為檢查收件人的身份信息,發現遲滯快遞幫忙聯繫收件人,便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一些小區也確實這樣做了,但這無疑需要工作人員更多精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