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流量偶像的《夢在海這邊》,更讓人知道夢的重要

《夢在海這邊》開播以來,收視率穩中上漲。這部劇講述了在80年代中後期,肖戰,趙小青等出生不同,性格迥異的國內高校精英,意氣風發的開始了他們的學習創業的道路。想看流量偶像劇的可以繞行,這裡沒有偶像劇的愛情泡沫,這裡有的是夢想,有的是積極向上的態度。這是一部關於夢的劇集,講述了那個年代一群年輕人逐夢之旅的故事。


他們的夢從海內到海外再回到海內,也許歷經挫折,也許遭受失敗,可同時也讓他們收穫了成長。他們沒有放棄自己的夢,而是繼續為之奮鬥。本劇的片名《夢在海這邊》也是十分扣題,因為這是他們的夢,屬於他們的為了祖國而努力奮鬥的夢想。在20世紀80年代,屬於那代人他們對知識的渴望,他們希望用更多優秀的知識優秀的理念來建設我們的國家。

沒有流量偶像的《夢在海這邊》,更讓人知道夢的重要


《夢在海這邊》營造出了屬於80年代真實的年代感,讓人們回想起關於那個年代青年對知識的渴望,對中外文化差異的探討,對外來文化接觸不多如霧裡看花,仍舊希望可以從中汲取養分。那拳拳赤子之心渴望知識,渴望奮鬥,更渴望實現自己的理想。肖戰,趙小青是他們,卻不僅僅是他們,更是八十年代眾多有志青年的縮影。 在改革開放以來,他們擁抱時代新機遇,希望通過學習更好的完善自己,投身“中國夢”。

沒有流量偶像的《夢在海這邊》,更讓人知道夢的重要


這部劇給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使命感和責任感的故事,不同於現在以流量為主角的劇,只為博收視率和關注度,故事卻經不起推敲,再無深刻寓意。《夢在海這邊》通過肖戰他們的奮鬥故事,讓更多的年輕人看到屬於我們肩上的責任。我們應該去努力,去拼搏,為了建設更美麗的家園而奮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當然會跌倒,會失敗,會迷惘。可那又怎樣?年輕就是擁有重新開始的勇氣,而那些失敗就是我們成長路上無法複製的寶貴經驗。


以前提到外國文化,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佩服,甚至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可現在當中國製造越來越多的取代了舶來品,大量外國人來到中國學習中國文化,中國的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們意識到原來我們的祖國已經如此強大。幾十年發展變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了更加蓬勃發展的新局面。這就是《夢在海這邊》的意義,它告訴更多的年輕人,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胸懷夢想不懼險阻的有志青年。

沒有流量偶像的《夢在海這邊》,更讓人知道夢的重要


《夢在海這邊》的主演朱雨辰,李念等,他們不是人氣榜上名列前茅的流量演員,但他們絕對擔得起“演技在線”四個字。例如朱雨辰在 《我的青春誰做主》中的陽光男孩方宇,《家,N次方》中穩重顧家的楚牧,李念在《蝸居》中惹人憐惜的海藻,《都挺好》中溫柔明理的二嫂……每個角色都深入人心,這就是關於他們演技最好的證明。


沒有流量偶像的《夢在海這邊》,更讓人知道夢的重要


如果讓我從現在眾多的熱播劇中選一部推薦給我的朋友,毋庸置疑,《夢在海這邊》是我不變的選擇。《夢在海這邊》讓我深刻的明白,正是因為那個年代眾多人的努力,他們對夢想的執著,他們面對困難的勇氣,他們對事業不曾言棄的堅持,我們才擁有了當下美好的生活。心懷感恩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繼承他們的奮鬥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