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國創品牌將倒下:半年關店48家損失千萬,市值從百億跌到42億

白手起家的老闆不是太多,但也不少,他們的身上總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比如說劉強東就是其一,他出生在農村家庭,從小就是吃著百家飯長大的,考上了人大後他卻沒有走上從政的道路,反而是在中關村裡擺起了地攤,之後又走上了電商之路,成就瞭如今的京東。


再一國創品牌將倒下:半年關店48家損失千萬,市值從百億跌到42億

不過近年來也有不少富豪從巔峰掉落神壇,走上了人生的低谷期,比如說曾經的浙江女首富周曉光,她也是白手起家的代表,其勵志故事也讓不少人津津樂道,不過2019年她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曾經身價800億的她,如今企業卻已經負債幾百億。今天筆者要說的這個企業家就是陳發樹,他本是白手起家的代表,如今企業市值卻暴跌到42億。

利用木材賺1000元

每個白手起家的小人物,都是在前期突然發跡,賺上了起始資金,進而才轉向新的領域,陳發樹也不例外,他讀完小學就輟學務農,到了16歲時來到了木材廠裡工作,他一直很刻苦,很快就熟知了木材方面的業務。志向高遠的他,不甘心為別人而打工,決定自行發展。


再一國創品牌將倒下:半年關店48家損失千萬,市值從百億跌到42億

1982年他賣了兩車木材,賺來了1000元,這讓陳發樹很是興奮,儘管在大佬來看,這筆錢並不算什麼,可對農村娃的他來說,一輩子就沒見過這麼大的錢。之後的4年裡,陳發樹一直投身這個領域,成為了貿易商,還買上房車讓人羨慕。

創辦新都華百貨,業務多元化佈局

1986年他發現附近有一家百貨店倒閉轉手,和弟弟商量將其接管過來,改名為華都百貨。已經賺到大錢的他,自然不希望經營一個小賣鋪,他隨後就制定了業務擴展的計劃,在1997年企業改制變身為新華都,他持有71%的股份,並開始了地產、礦業等發展,業務也進行了多元化佈局。


再一國創品牌將倒下:半年關店48家損失千萬,市值從百億跌到42億

2009年時他就以218.5億元家產福布斯榜單中,可謂是風光一時,還成為了福建首富,但沒幾年他卻已經成為了“首負”。新華都在2012年還能實現1.6億元的利潤,不過從2013年到2019年的銷售額來看,似乎一直比較低迷,為了不被退市,陳發樹只能不停的變賣其他資產,從而增加盈利率。

市值跌到42億,這是咋回事?

在2019年的前6個月,新華都百貨已經關閉了48家企業,其損失額度多達千萬元,要知道在以往企業門店量可是在140家,公司的市值也從巔峰的百億跌到了如今的42億元。很多人並不能理解,為何新華都在2013年以後就不行了呢?


再一國創品牌將倒下:半年關店48家損失千萬,市值從百億跌到42億

其實並不是新華都不行,它的經營模式本沒什麼問題,企業的毛利率保持在20%左右,且還呈現提升的狀態,但淨利潤卻在不斷下跌,這就意味企業的運行成本在不斷的增加。早在2011年時,新華都就已經開始了大肆的擴張,結果自然會增加企業的運營負擔,從2013年人工管理成本就在不但上升。

不僅如此,新華都還插手到電商、地產、彩票等多個業務上,但卻都出現了虧損,這樣一來企業賺的錢再多也會被吸乾。2018年時該企業的負債額度就多達20億元,主要還是因擴張成本太高。當然在電商出現後,實體百貨商超的經營利潤就出現了下跌,說白了實體經濟活力更淡了。

當然企業的不斷關店,也在於公司在運營商的水平不是太高,回款的負擔太大,商品想要賣出去難度加大。其實和新華都同樣命令的百貨企業還是很多的,比如說家樂福已經被蘇寧收購,沃爾瑪這幾年的關店數量不少。其實企業想要走更好的發展之路,還需要不斷地調整運營模式,適應新零售帶來的商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