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電影大片:戈恩從日本勝利大逃亡


堪比電影大片:戈恩從日本勝利大逃亡

作者/張藍翼
封面/圖蟲創意

藏身樂器盒、假護照出境、私人飛機轉運......戈恩從日本勝利大逃亡的這一幕,堪比電影大片,震撼了全球汽車行業。

“大逃亡”後,日本媒體非常憤慨,《讀賣新聞》稱這是膽小鬼行為,是對日本司法制度的公然嘲笑,戈恩跑了也失去了證明清白的機會。日本檢方則宣佈沒收戈恩此前繳納的1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700萬元)保釋金

處於保釋狀態、3本護照都在律師手中的戈恩,究竟是如何“逃離”日本的?一個曾拯救了日本國寶級汽車企業的人,一個曾被日本全國上下尊敬有加的人,緣何落到現在這步田地?

1/ 日產是日本人的驕傲

“日產”,顧名思義,日本的國產汽車,這個

成立於1933年的品牌在日本人心裡分量太重,被視為“日本人的驕傲”。

“二戰”期間,日產是日本軍方最大的軍車供應商。1952年日產跟英國的奧斯汀公司開始技術合作,藉助外力後,發展勢頭更是一路高歌,不僅開發出 “DATSUN” 210型轎車,還在1959年開發出了名聲大噪的藍鳥1000和藍鳥5000兩款車型。

在上世紀70年代,日產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出口商,業務範圍覆蓋五大洲。然而在此之後,日產慢慢開始膨脹,甚至在90年代提出“901計劃”——“90年代,世界第一”

1990年,全球原油價格再次上漲,從每桶14美元直接暴漲到40美元。油價上漲,使得市場對於汽車的需求也從追求高新技術、動力強勁轉成空間大、省油。同年,日本國土交通省又規定在日本銷售的量產車最高功率不得超過280馬力,這對熱衷於開發高性能、大馬力的日產無疑是當頭一棒。

環境蕭條,日本的各個汽車商都在求變。豐田依靠海外市場和良好的口碑一直保持著不錯的勢頭。本田則大力推廣物美價廉的輕型自動車,一舉超過日產成為業界第二。然而,此時的日產卻做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決定,繼續當技術宅,不順應市場需求,不搞改款車型研發,反而減少產量。於是乎,其高端路線最終被泡沫經濟崩潰衝擊得一敗塗地。

到了90年代末期,日產在日本國內銷售的46款車型,只有3款盈利連續虧損7年,負債將近200億美元。日產的主要合作銀行——富士銀行,也在金融危機中自顧不暇,哪裡還有錢幫忙。雖然日本政府也曾經給日產提供過850億日元的貸款,希望幫日產走出困境,但依然是杯水車薪。

一系列的失敗讓日產在日本三大汽車廠商排到最末尾,瀕臨破產。其國內市場佔有率從最高時的74%跌至1998年的不足20%,海外市場佔有率不到5%,銀行和通產省都已準備“放棄治療”。

沒辦法,日產只好賣身自救。但燙手的山芋哪有那麼容易甩出去。找老夥伴福特,福特說剛買了馬自達,沒有閒錢。找克萊斯勒,沒有下文。就在這時,“救世主”雷諾來了。

作為雷諾汽車的最大股東的法國政府認為,和日產合作有助於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而日本通產省也找不到合適的處理日產的方法,一旦日產破產帶來的損失也不可估量。所以在兩個國家政府的推動下,雷諾和日產達成了收購協議。

不過,這筆收購案中雷諾只對日產進行股份收購,並不收購日產的債務。這也使兩家公司在業務運作和財務管理上保留了相對獨立性

在雷諾看來,之所以願意收購萎靡不振的日產,除了國家推動,還有以下三點考量:

一是日產具備完善的全球產業佈局,其在世界17個國家擁有21個製造中心,年產總量達到240萬輛汽車,並在全球191個國家和地區銷售汽車。

日產還擁有堪稱世界一流的技術和研發中心,當時被車界稱作“技術日產”。

二是兩家公司的優勢市場不同,雷諾主攻歐洲(85%)、南美、北非和中東市場,而日產則在亞洲、澳洲、中北美和非洲佔據相當地位。

三是雷諾有高人,那就是戈恩。

2/ 戈恩奇蹟

卡洛斯·戈恩,汽車業的神級人物。是出生在巴西的黎巴嫩裔,同時擁有法國和黎巴嫩國籍。

戈恩的傳奇,在於企業經營成功。他24歲入職米其林輪胎公司,贏得“成本殺手”聲譽。此後戈恩又拯救了成立於1898年的雷諾。雷諾公司由法國政府掌握其44%股權,屬於半國營。

長期的官辦性質讓雷諾的產品和市場份額都很羸弱。1997年雷諾剛剛遭遇破產危機,戈恩進入後成為執行副總裁,負責企業內最重要的採購、生產和研發。他通過削減開支,關閉出現鉅額赤字的比利時工廠,積極擴展歐洲市場。在砍掉15億美元的成本後,“成本殺手”戈恩又一次眾人皆知。

1999年,雷諾汽車以5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日產汽車36.8%的股權,以交叉持股的方式正式成立了雷諾-日產戰略聯盟。時任雷諾汽車副總裁的戈恩臨危受命,擔任日產的首席運營官。

面對日產,戈恩的第一個動作就是降低兩個公司的融合“成本”。他強調雷諾和日產攜手,是結盟而非收購,這讓日產內部和日本民眾的品牌尊嚴和愛國情結得到了安撫,減少了不必要的對立情緒。

此後,戈恩重操拿手好戲,提出日產復興計劃——整合資源,削減成本,重新盈利,最終消滅債務。

日產當時各種零件材料供應商加起來有1145家,採購成本已高達汽車製造廠60%的成本。而戈恩從價格、質量、物流等多方面比較雷諾和日產各自的供應商資源,最終每個端口都選擇成本最低的那家,對原來臃腫的供應商體系,進行了大幅度的縮減,這一個舉措就將供應商數量砍掉一半,減到600家。

日產工廠的年產量為240萬輛,但由於生產水平參差不齊出廠時只有128萬輛,產能使用率竟只有53%。戈恩大刀闊斧地關閉工廠的同時,推進雙方共享產品設計、產品零部件和生產平臺。

傳統日本企業講究“年功序列”,大致相當於中國的論資排輩以及終身僱傭,不少員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新的任用標準則是能力至上。日產原來全球共有148000名員工,到2002年裁掉21000個職位,相當於原先數量的14%。

最終,日產奇蹟般地提前完成了預定目標——2000年盈利27億美元;2001年盈利29.7億美元,債務縮小至30億美元,工廠運轉率提高到75%。2002年贏利提升至32億美元。2003贏利突破49億美元。雷諾和日產在全球銷量達到535萬輛,佔有國際市場9.3%的份額,

躍居世界汽車製造集團第五位、日本汽車製造集團第二位。

也就是在這一年,日產償還完了所有負債。

戈恩在短短的兩年內讓日產一舉扭虧為盈,成為了全球獲利率最高的汽車公司;並且只用了4年時間,就幫助日產還清了公司全部2萬億日元的債務。這一令日產起死回生的管理案例,被日本人稱為“戈恩奇蹟”。

2005年5月,戈恩出任雷諾汽車第九任CEO。自此,戈恩成為全球第一個主掌兩家重要跨國汽車公司的職業經理人,同時執掌橫跨8個時區、相隔近萬公里的兩大國際汽車巨頭的雙CEO,並自此執掌了雷諾-日產聯盟。

2010年4月7日,戈恩一手又促成了雷諾-日產和戴姆勒的結盟,二者交叉持股,合組為全球第三大汽車聯盟 。戴姆勒是全球第一大商用車和第二大卡車製造商,以生產梅賽德斯-奔馳聞名。

2016年,日產作為三菱多年的合作伙伴,偶然發現了三菱汽車油耗量造假,立馬通過媒體曝光了這一消息,導致三菱汽車股價狂跌。戈恩看準時機收購三菱34%的股權,雷諾-日產聯盟再添一員,全球最大的汽車聯盟由此誕生。戈恩也有了新身份——三菱汽車董事長

雖然在2017年戈恩卸任了日產汽車CEO的職位但他始終是雷諾-日產-三菱聯盟董事長,也是聯盟的靈魂人物。組成該聯盟的雷諾、日產汽車和三菱汽車在全球幾乎無任何單一競爭對手可匹敵

3/ 倒臺內幕

成為全球汽車領域最耀眼的明星後,戈恩與日本企業的矛盾也開始加深。

一直以來,戈恩還有一個更大的野心,那就是,將雷諾、日產、三菱三家企業進行合併

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製造商。2017年,雷諾-日產聯盟發佈 “Alliance 2022”規劃,在這一規劃裡,戈恩有意讓雷諾與日產完全合併

關於雷諾日產合併的方式曾經有過多種猜測。包括雙方重新組建一家控股公司,或者調整二者的交叉持股方式,改為單向持股。

但日產汽車無法接受將自己的企業拱手相讓,來自日產內部的這些反對派人士擔心這家日本企業落入法國的控制之下

日產汽車雖然銷量更高,但在聯盟關係中的話語權較低。雷諾擁有日產汽車43.4%的股份,日產汽車則持有雷諾15%的無投票權股份。兩家公司的人士都認為,如果沒有日產汽車股份的股息,以及分享汽車零部件和設計帶來的規模效應,雷諾將難以獨立生存。

法國政府將該國汽車廠商視為國家制造業的關鍵組成部分。法國政府希望維持雷諾與日產汽車之間的牢固聯盟

,但也認為,雷諾在日產汽車的控股權賦予了雷諾在決策方面的強硬話語權。

顯然,作為整合兩家車企的關鍵人物,戈恩被逮捕背後的原因並不簡單。這無疑與聯盟內部的爭鬥有關,日產要奪回主導權,但是戈恩背後有法國政府支持,日方必須發出有力度的攻擊。


4/ 幹掉戈恩

2017年,日產汽車被爆出不當檢查醜聞。2018年7月9日,日產又曝出油耗和尾氣數據造假事件。一年不到,日產連續出現兩起質檢醜聞,令視榮譽如命的日本人自尊心大受打擊。

但這只是開始,火緊接著就燒到了戈恩的身上他被指控存在財務不當行為。戈恩在2010年到2014年的5年間,實際收入為99億9800萬日元(摺合人民幣約6.45億元),但對外宣稱只有49億8700萬日元(摺合人民幣約3.22億元),平均每年10億日元(摺合人民幣約6450萬元)。

檢方稱,戈恩的收入中大約有50億日元未公開,未納稅。這屬於“虛偽記載有價證券報告書”,違反了日本的《金融商品交易法》。在日本人看來,這不僅違法,更是企業家道德低下的表現。

此外,戈恩的第二任妻子卡羅爾在法國、東京、黎巴嫩、巴西都有私宅,其中黎巴嫩的住宅由日產的子公司代為支付購買費用。戈恩大致挪用了日產5億日元。還有就是從2002年開始,戈恩每年為自己的姐姐支付10萬美元的諮詢費;戈恩個人炒股損失的40億日元,也由日產公司代為填補,等等。

總之,2018年11月19日,卡洛斯•戈恩剛從專機下來,就被來自東京地方檢察院控制並帶走。雷諾汽車公司隨即宣佈,首席運營官蒂埃裡·博洛爾將接替戈恩。緊接著,戈恩被解除了三菱汽車集團老闆的職務。

就在戈恩被逮捕當晚,日產時任CEO西川廣人在位於橫濱市的日產公司總部召開緊急記者招待會,招待會上不僅沒有日本企業面對醜聞時“鞠躬謝罪一分鐘”的常見橋段,取而代之的是西川廣人怒斥戈恩的種種卑劣行徑。

其神情之激憤,言辭之激烈,彷彿戈恩是全民公敵。

幹掉戈恩,似乎是人心所向,勢在必行。

身為外來者,戈恩與日本的文化格格不入,他本人曾在多個場合表示過對日本文化無感。他更不懂得含蓄。戈恩愛好擺闊,為慶祝與第二任妻子的婚姻在凡爾賽宮舉行豪華派對,這與日本文化完全相悖。

戈恩無視日本的商業傳統,上臺就減少一半的零件供應商,賣掉了所有非汽車相關產業。為快速實現盈利,接管日產汽車後的戈恩果斷裁員2.1萬人這樣的手段大大違背了日本“終身僱傭制”的潛規則。日媒就稱,“戈恩的成功是上萬個日本普通家庭的破碎堆出來的。”

5/ 跨海逃亡

據黎巴嫩MTV新聞報道,一手策劃了這場“千里逃亡”計劃的人,正是戈恩的太太卡洛。

她安排一群前特種部隊士兵喬裝為Gregorian樂隊成員,假裝於新年晚宴時受僱到戈恩的東京豪華公寓表演,實為協助65歲的戈恩逃離東京住宅。

在表演結束後,167公分身高的戈恩藏進182公分的低音大提琴琴盒裡,從日本檢警眼皮底下離開。

堪比電影大片:戈恩從日本勝利大逃亡

消息顯示,戈恩一夥人未選擇東京機場,而是直驅大阪關西機場,在那裡,戈恩使用一本非本人的假護照騙過了日本海關。然後搭乘一架龐巴迪挑戰者私人飛機先前往土耳其伊斯坦堡,隨後換機飛往黎巴嫩。

堪比電影大片:戈恩從日本勝利大逃亡

根據航班資訊,戈恩乘坐的班機於30日清晨4時許降落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黎巴嫩總統府消息人士透露,戈

恩持法國護照和黎巴嫩身份證,從土耳其入境黎巴嫩。

上述說法並未經過證實。關於他如何通過日本海關併成功飛往黎巴嫩的細節,目前仍不清楚。日本出入境管理廳相關人員表示,沒有人以“戈恩”的名義離境,這意味著戈恩很有可能在他人幫助下使用假名和偽造證件離境日本

但顯然這是一個精心策劃的營救計劃。黎巴嫩媒體報道,戈恩現在與妻子卡洛團圓,待在貝魯特的家中,他非常高興,重獲自由。

6/ 逃離之後

12月31日,戈恩通過在紐約的代理人發佈聲明,確認已抵達貝魯特。被困日本近400天之後,這位全球車壇的傳奇人物在聲明中指出,自己並非逃避法律制裁,而是“逃離日本的司法不公及政治迫害”。

“不會再被

日本有罪推定、無視人權的司法體系當做人質……我終於能夠自由地與媒體溝通,並期待開始下一週的生活。”

黎巴嫩和日本並未簽署引渡協議,這也意味著戈恩將很難再被引渡回日本受審。戈恩少年時代生活在黎巴嫩,除具有黎巴嫩國籍外,還擁有法國和巴西國籍。當天,黎巴嫩外交部發表聲明表示,戈恩是合法入境,至於戈恩是怎樣從日本出境的“完全是他個人問題”。 黎巴嫩安全部門也發表聲明證實戈恩在黎巴嫩境內不會面臨任何法律訴訟。

戈恩出逃後,也讓對此毫無察覺的日本執法機關顏面盡失。東京地方法院沒收了其所繳納的15億日元保證金。多家日本媒體怒罵戈恩為“懦夫”。

日本東京法院表示,目前尚未取消對戈恩出境的禁令。而負責戈恩刑事案件的日本檢察官對媒體稱,不知道戈恩嚴格的保釋條件有任何變化,並表示將與黎巴嫩當局展開司法協作,使戈恩能夠儘快回到日本受審。

自2018年11月19日因涉嫌經濟、金融犯罪被東京地方檢察廳特搜部逮捕之後,不到400天的時間裡,戈恩的故事從一出“反腐劇”演變成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內部“宮鬥劇”,再到戈恩在保釋期間逃離日本上演“越獄”,這場時間跨度三年的“大戲”還在繼續。

當地時間1月1日,戈恩通過律師對外表示,將於8日在貝魯特舉行記者會。屆時,相信諸多未解之謎會最終揭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