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錢”看城投(四)

作者:王丹,工商管理碩士,合夥人,管理諮詢師,講師。擅長領域為戰略規劃和人力資源管理,有豐富的管理諮詢和教育培訓經驗。

(上接:“三、非變不可”)

四、路在何方(1)

無論是從政府政策來看,還是從自身發展需求來看,城投公司的轉型是勢在必行,公司應該深入研究政策、充分利用資源,把握好轉型發展的機遇,早轉早爽,不能等、不能拖,否則只會錯失機遇。城投公司未來要向市場化、實體化、可持續化的方向轉型發展,那麼具體要怎麼做呢?

(一)學會賺錢:業務是王道

為什麼一談到轉型,很多的城投公司就愁眉苦臉。轉型談了好幾年了,但一直邁不出步伐。因為不知道它該走去哪、轉型後該怎麼去開拓市場、如何自我造血。例如有的城投公司,項目代建、土地一級開發之類的老業務萎縮,而想開發新業務又不是那麼容易,業務能力不強,市場競爭弱,所以轉型發展很困難。

一切拋開業務談轉型的都是耍流氓,業務才是安身立命之根本。

1、思考路徑

(1)外部分析:是否存在成長空間

在業務選擇時,首先要進行市場分析,看看業務是否存在成長空間,行業發展處於哪個階段,市場規模如何,成長性怎樣,盈利性如何,是否可持續,是否穩定,行業門檻高低,競爭者情況等等,諸如此類的角度去考慮,從而確定哪些業務可以繼續推動、哪些業務要剝離、以及進入哪些新的領域。

(2)內部分析:是否存在核心競爭力

公司應結合城市發展的需要,基於市場分析,通過核心客戶、核心資源、核心能力方面進行分析,利用自身優勢並且找準定位,選擇開展什麼樣的市場化業務,提升市場化競爭力,從而打破原來制約發展的瓶頸。例如,良好的政府關係、掌握的資源、以前的業務經驗和能力積累等這些都是自身的優勢,公司要把這些優勢轉換為核心競爭力。

①緊密的政府關係

都說城投公司是政府的親兒子,那兒子要長大獨立了,爸爸肯定得支持不是?!各類城投公司誕生在政府大家庭裡,本身就有良好的政企關係,咱轉型了也仍舊有服務地方政府的天然屬性;而且咱之前長期服務於地方政府,與政府各部門關係密切,溝通與合作駕輕就熟,對於理解政策導向、把握實際需求方面有獨特的優勢,所以在尋求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合作方面,城投公司優勢明顯。

②良好的社會資源

城投公司多年來參與城市建設,政府資源是優勢,要爭取當地政府的支持,有效整合各類分散資源,整合和吸入更多優質資源,變資源為資產,變資源為業務;此外,也積累了社會資源,與社會企業打過交道,也有良好的融資渠道和銀企合作基礎,所以在轉型中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這樣能事半功倍的發展。

③業務經驗和能力積累

對於城投公司而言,市場化並不是一味拋棄傳統熟悉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及城市經營,衝上去就與民企競爭做房地產、金融,甚至做之前不熟悉的業務,這顯然不是城投公司轉型的正確打開方式。最好是立足腳下展望未來,咱們多年來積累了大量的項目管理和資源運營經驗,在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去發展更多的業務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2、找準定位

發展的起點,是定位。

從“錢”看城投(四)

①城市運營商

城投公司作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融資和建設主體,積累了大量項目投資和項目管理經驗,從重建設到重運營轉型,成為城市綜合服務運營商,是比較常見的方向。因為,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基礎設施和城市功能的逐步完善,基建項目業務必然會萎縮,如果只侷限於代建業務,很可能將來對面臨無活可乾的局面,所以不能把業務侷限於建設,而是城市經營發展,整個城市的發展空間大,企業的格局也就隨之變大了。

典型代表:中天城投、杭州城投、鎮江城投等

從“錢”看城投(四)

②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商

除承擔原有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公益性項目建設外,通過無償劃轉或市場化方式,整合重組相關國有資產和資源,投資經營性產業,打造公司“造血”經營機制。

典型代表:合肥建投、雲南建投等

③產業投資運營商

城市的活力不僅在於修路蓋樓,更多在於產業,產業發展能拉動經濟、增加就業和稅收。城投公司圍繞地區產業發展規劃,做好產業投資、產業孵化、產業經營等服務性工作。

典型代表:曲江文化產業集團等

④地方金控平臺

2013年10號文的下發,激發了一些綜合實力比較強的城投公司涉足金融業務、甚至組建金控集團的動力,以擺脫對政府信用和政策的依賴。

通過參股或打造綜合性金控平臺,整合各種金融工具和金融資源,來促進公司的資本運作。

金融類業務中,獲取金融牌照是關鍵。

典型代表:重慶渝富集團、天津泰達集團、越秀金控、哈爾濱投資集團

(下接:“四、路在何方(2)”)

本文所述僅為個人觀點,小夥伴們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相互交流共同探討。

從“錢”看城投(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