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 滿目山川披綠裝 生態富民好“錢景”


彭水 滿目山川披綠裝 生態富民好“錢景”

  深冬時節,行走在彭水大地,映入眼簾或滿目蒼翠、或層林盡染,各美其美的山川圖景徐徐鋪展。

  綠色,是彭水的四季底色,也是彭水的潛力所在。自2014年新一輪退耕還林工作啟動以來,彭水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將退耕還林作為扶貧脫貧工作的重要支撐,著力做好興綠富民、綠色崛起的大文章,通過築牢綠色生態屏障、做強特色林業產業、林旅融合發展,全面提升民生林業發展水平,打開了一條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的通道。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在彭水落地生根,化為一場生動實踐。2019年,彭水全縣林地面積370萬畝、森林面積340萬畝、林木蓄積10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2%,被聯合國環境基金會評為“綠色中國·傑出綠色生態城市”,全縣林業總產值達44億元。

  山川披綠,林海生金。彭水正以綠色為底,提筆描繪著一幅幅生態富民的新畫卷。

  增綠添彩

  構築生態屏障守護綠水青山

  一場細雨過後,沿著平坦寬闊的道路驅車前往阿依河景區,車窗之外,從道路兩側的綠化帶到目之所及的山林鬱鬱蔥蔥,濃得是散不開的綠色。

彭水 滿目山川披綠裝 生態富民好“錢景”

  ▲大同鎮李子基地

  2014年新一輪退耕還林啟動以來,彭水縣深入開展國土綠化提升“春季大行動”和“秋冬季百日大會戰”等,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綠化效果凸顯。

  “彭水是典型大山區,25度以上的坡耕地達46.8萬畝,佔耕地總量的28.7%,耕作條件十分惡劣。”彭水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對此,彭水縣把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定位以經濟林為主,兼顧發展生態景觀林,7年後,全縣新增森林面積46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2%,其中經濟林達36萬畝,全部投產後可實現產值30億元,相當於目前全縣農業規模,農業生產從一年生向多年生根本性轉變,這將全面增強生態屏障功能,真正實現建設綠色經濟高地的目標。

  與此同時,彭水還紮實推進石漠化治理工程,探索推行“高山防護林、中山用材林、平壩經濟林、旅遊沿線景觀林”的石漠化治理模式,著力實施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造林綠化工程。

  立足“綠色生態屏障”目標,彭水加速實施生態修復,在摩圍山、七曜山等重要山脈及生態脆弱、石漠化、水土流失嚴重區域實施生態林,改善生態環境。加強烏江畫廊綠化工程建設,力爭將烏江畫廊建成“渝東南及武陵山區自然保護的典範”。同時加快鬱江、諸佛江、後灶河等水系綠化建設,提高森林覆蓋率。

  彭水縣做足、做實、做大“增綠、增色、增景”文章,鞏固提升生態底色,築牢生態屏障,“綠與城市協調相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環境正在形成。

  興林富民

  特色林業產業釋放生態紅利

  12月1日,走進彭水縣善感鄉石盆村,漫山遍野的油茶樹鬱鬱蔥蔥,連綿成一片“綠海”,施肥、修枝……基地裡村民們三五成群幹得熱火朝天。

彭水 滿目山川披綠裝 生態富民好“錢景”

  ▲退耕還林助推產業脫貧

  “自從種上油茶樹,咱們不僅有了‘綠色銀行’,我們老兩口就像買了‘養老保險’!”石盆村3組70歲的董純志笑逐顏開地算起今年的“豐收賬”,13畝油茶鮮果賣了1萬餘元,夫妻倆在基地務工收入7000多元,加上養了2頭豬,近3萬元的年收入讓他一舉甩掉了“貧困帽”。

  “退耕還林後靠山吃山,村裡老百姓種植油茶樹鼓了腰包,油茶樹和油茶山成了名副其實的‘搖錢樹’和‘金山’。”石盆村第一書記庹雲強喜上眉梢地說。而誰曾想到昔日的石盆村卻是以傳統農業種植為主,土地撂荒嚴重的“空殼村”。

  2010年,石盆村在政府引導下參與油茶種植,村裡通過組建合作社、引進企業等方式,流轉村民土地規模種植油茶。採取“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以專業合作社為發展載體,實行施工、種植、管理、採收、按股分成,農戶通過土地入股分紅,基地務工等方式增收。

  目前,善感鄉已建成油茶基地1.5萬畝,2020年將實現全鄉油茶基地全覆蓋目標,規模達2.5萬畝,成為全市油茶產業第一大鄉鎮。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新造、改造油茶林13.6萬畝,全部投產後,可帶動27200戶農戶增收2.5億元,戶均增收9200元。

  善感鄉只是彭水縣依託退耕還林發展林業產業實現生態富民的一個縮影。退耕還林把“綠起來”與“富起來”相結合,彭水縣大力發展經濟樹種,培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在各鄉鎮(街道)分別連片打造1個1000畝以上的林業產業基地,示範帶動全縣退耕還林工作,擴大油茶、核桃、紅椿、李子、竹子、茶葉、梨子七大產業基地規模。同時,在全市率先成立林業產業協會,集中優勢資源發展經濟林產業。截至目前,彭水縣已建成經濟林35.6751萬畝,實現鄉鎮全覆蓋,其中惠及16607戶貧困戶,戶均增收4800元。

  如今,彭水的生態資源逐漸轉化為生態資本,綠水青山正在變成金山銀山,源源不斷地釋放出綠色紅利,致富一方百姓。

  林旅融合

  升級美麗風景激活“美麗經濟”

  綠樹掩映下古色古香的農家院落,田地間迎風挺立的成片果樹,花草簇擁的鄉間小道……走進位於彭水縣紹慶街道白雲社區的幸福家園農家樂,田園鄉村美如畫,來此休閒娛樂的遊客絡繹不絕,成為離縣城最近的“鄉愁地”。

彭水 滿目山川披綠裝 生態富民好“錢景”

  ▲彭水走馬鄉退耕還林基地

  “我們這裡就沒有淡季一說,自從發展起‘森林人家’,日子真是越過越紅火!”幸福家園農家樂負責人張維紅喜滋滋地說。

  曾經,張維紅在當地種果樹和蔬菜,但常年的種植收入甚微。2012年,在政府引導和支持下,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地理位置,有豐富種植經驗的他辦起了生態農家樂。

  美了家園富了民,沃野千里地生金。100多畝生態林自然清幽,40多畝枇杷、李子、柑橘等果樹可四季摘果,處處皆景、四季皆美的“森林人家”讓張維紅的收益逐年遞增。如今,他的年營業額近200萬元。美麗與富足,靠的是綠水青山。在彭水,這樣的“森林人家”就有47戶。

  藉助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近年來,彭水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助推林旅融合轉型升級,從因生態而立向因生態而富轉變。

  彭水以保護生態為前提,在生態脆弱和水土流失嚴重區域實施生態林,改善生態環境。結合鄉村森林生態旅遊產業規劃,大力開展造林綠化工作,成功打造了善感周家寨美麗鄉村、阿依林海等鄉村生態旅遊基地,鄉村旅遊蓬勃發展。

  圍繞民俗生態旅遊發展目標,彭水通過實施林業重點工程,大力打造景觀林帶,以升級烏江畫廊、蚩尤九黎城、摩圍山、阿依河等精品景區,做大做強生態旅遊產業。

  此外,彭水還結合脫貧攻堅工作,堅持走林旅融合發展道路,建成平安鎮特色產業示範園等多個林旅結合發展示範點。

  林旅融合,“融”出一片好光景。彭水正擦亮良好生態“美麗底色”,秀出綠水青山“天生麗質”,將美麗風景源源不斷地轉化為“美麗經濟”。

來源 重慶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